第四百二十七章 断臂求生 (第2/2页)
,不光薛嗣昌不会再被任用,便是他们这些各州府要员也都会被免职,不过免职总比丢了性命要好。 原本仁忠大军在城外扎营下寨,城中的众人都欢呼雀跃,只要停留几日,大梁兵马也就到了,或许不用大梁兵马合围,仁忠大军便断了粮草土崩瓦解了。他们的任务也算圆满完成,他们回乡做一个富家翁也不错。 他们也知道大梁对官员的苛刻,贪一文便斩,无论官员还是小吏。大梁建国打下东京也不过两个多月,处斩的官吏却超过宋朝数十年。 一者是因为宋朝对官员历来优待,很少斩杀官员,贪污敛财更是基本不会问罪。尤其赵佶当了皇帝以后,朝中大臣更是无所不用,大肆敛财。蔡京每年寿辰,各地供奉的生辰纲都以百万贯计。朱勔借花石纲敛财,高俅借禁军敛财,杨戬借扩田所敛财,梁师成卖官鬻爵。可以说朝中重臣都是敛财先锋,而赵佶对这些事情都是一笑置之,因此全国官吏敛财成风。 虽然大梁建国后,便颁布了各种条例,但是习惯了敛财的官吏难免利用手中权力弄一些好处,而大梁遍布的暗探和监察御史一旦发现,全部是斩首,没有例外。 可以说宋朝的官员完全不适应大梁的制度,即使让他们继续做官,也不定何时他们就会犯错,丢了脑袋。倒不如回乡做个富家翁的保险,因此环庆路一众官员对归顺大梁免官为民的事情也都十分满意。 关系身家性命,薛嗣昌心中也不无着急,起身踱了几步,道:北上的兵马有多少
狄坤道:不下十万,我们出城恐怕也拦不住他们。 薛嗣昌摇头道:说不定这是仁忠jianian计,若是出城中了他们埋伏,被他们破了环州,他们便不缺粮草了。而且我们也挡不住他们。 狄坤道:那我们如何和大梁朝廷交待 薛嗣昌笑道:城外不是还有许多西夏兵马吗只要我们坚守不出,仁忠得不到粮草,只能真的放弃这些兵马。这些兵马没了粮草,多半都会向我们投降。俘虏几万西夏兵马,也足以让大梁朝廷满意了。 狄坤道:城中不过万余兵马,若是放他们进城,他们翻变起来,恐怕失了环州。 薛嗣昌想了想道:不放他们进城,他们肯投降的话,我们派小队人马出城收缴他们的武器,然后让他们在城外扎营,城中提供他们粮草。每次只给他们一顿的口粮,不怕他们造反或者逃跑。 狄坤双眼一亮,发自内心的道:大人高明,我这就便人去联系城外的兵马。 薛嗣昌忙道:且再等半日。 狄坤道:为什么 让仁忠兵马走远了,免得他们去追仁忠兵马。近处的百姓昨天就被他们抢光了,今天他们只能走的更远,但是城外的百姓早逃的所剩无几了,等他们饥肠辘辘的回来,却发现仁忠已经跑了,想要追也追不及了,也就只能归降我们了。 狄坤点头道:那我就等他们回来再去招降他们。 薛嗣昌道:撞令郎应该被他们放弃了吧 狄坤点头道:早晨出营的至少有一半是撞令郎。 薛嗣昌道:一个时辰以后,你可以派人联系撞令郎。先招降他们,他们是汉人,对投降的事情不会那么敏感。也不怕他们去追仁忠,即使追上仁忠,他们是汉人,也终究是要被抛弃的。有了投降的榜样,其他兵马投降起来也就没有什么负担了。 狄坤也知道这关系他的身家性命,全神贯注的听着记着。 薛嗣昌顿了顿,又道:你派人禀告镇戎军来的李应将军和从京兆府来的林冲将军,免得他们误会。还有东边鄜延路来的刘光世。他们三人准备合围仁忠大军,免得他们跑来时,我们已经把留下的兵马都招降了,让他们白走一趟,到时他们再怪罪起来,也是麻烦。 狄坤点头道:大人说的是,京兆府的林冲听说是梁山元老,也是太子的心腹,先前我们只是派人往镇戎军去游说,并没征得他的同意。若是他怪罪起来,恐怕也不好应付啊。 薛嗣昌笑道:你派个机灵的人去禀告他,若是他不满时,我们想法把战功转移给他便是,我们要战功也无用。俘虏几万西夏人的战功当能换的他同意了。 狄坤心悦诚服的道:大人高明,我这就去办。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