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变_第152节 纷繁复杂(加一节,第一卷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2节 纷繁复杂(加一节,第一卷终) (第2/3页)

情之类的事体都是要押后陈奏的——林则徐出缺的奏闻偏偏赶在花衣期之前的两天奏报,想来皇上的心情也不会很好吧。

    贾祯胡乱的想着,一边先让军机章京备文咨内阁,请即拟谥奏报,一面继续商谈恤典。后一项是比较为难的。林则徐是从云贵总督任上上表请求病休离职的,也算是闲员,这样的人不比死在任所内的官员,所以这恤典是不是从优论处,将来易名之后,能不能够入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在原籍及立功省份建立专祠,生平史迹,宣付史馆立传,以及生前一切处分,完全开复,都要看上头的意思来定。

    大家都有点拿不定主意,众说纷纭之间,内阁那边已经竣事,拟的是忠、襄、恭、端四字。赛尚阿对这等然无解,直接摆摆手,示意交给贾祯来看。

    朝臣谥法,内阁撰拟最高不过一个‘忠’字,这已经算是很尊贵的美谥了。清代文臣若是翰苑出身,前面的一个字照例是‘文’,后面一个字则是详述本人生平,政绩,人品,德学。最尊贵谥法是的是‘正’,不过这个字臣下是不得擅拟要出于皇帝特旨的。贾祯端详了一会儿,又交给季芝昌等人看过。

    “老夫也认为……咏莪兄?您怎么了?”

    彭蕴章勉强擦擦眼泪,挤出一抹苦笑:“彭某失礼了。”

    赛尚阿看在眼里,心中一动,拉长了嗓子喊了一声:“来啊。给彭大人取来净水。”他又对彭蕴章说道:“怕是等一会儿就要叫起了,可不敢在皇上面前失了仪体。”

    彭蕴章赶忙站起来,向赛尚阿一拱手:“多承大人关照之情。”

    这边洗净了脸,这边苏拉传旨:皇上叫起了。

    几个人收拾鱼贯入殿,行礼之后,只听皇上问道:“林则徐的年纪,朕记得不是很大吧?”

    “是。林则徐是乾隆五十年生人,今年六十五岁。”

    “可惜了的。”皇帝慨叹一声,他说:“上一年朕下诏,让各地督抚访荐贤才,福建巡抚上折子推荐的第一名就是林则徐,不过折子中说他因为疝症,正在家中休养,朕考虑他舟车劳顿,于他病体不利,本想于日后再行起用,不想,哎,天不假年。”

    “林大人一生为公,报国之诚,举朝难有出其右者。可称天下楷模。先皇在世的时候,偶有提及,圣心也曾经为当年之事嗟叹不休。称林少穆实为国家栋梁之才,于圣上交付的差事不避艰险,勇于承担之处,实勘为我等表率。”

    “嗯,这样的话朕也曾经听皇考提起过。”皇帝又问道:“内阁于林则徐身后之事,可撰拟了吗?”

    “是。臣等已经撰拟了四字,请皇上审阅。”

    皇帝拿过内阁撰拟的稿子,满意的点头:“就如同贾祯所言,林则徐老成谋国,不及丝毫之私,这个‘忠’字,朕看就很好。也足以慰藉林则徐身后荣光。就定是忠吧。”

    “是。林少穆得皇上温语褒奖,又能于身后获此美谥,定当含笑天上。”

    “还有一些他的身后事,你们议过了吗?”

    “林则徐乃是闲员,臣等不敢妄议。”

    皇帝从小只见过林则徐几面,那时候他还小得很,没有什么很深的印象,不过身为后来人,对林则徐当年在广东硝烟的事迹也实在是太过熟悉了。心中很是感念他为国出力的苦楚:“林则徐总是于朝廷有功之臣,虽于广东硝烟一事偶有咎戾,也算瑕不掩瑜。皇考于他还是很器重的。”

    慢吞吞的说了几句,皇帝心中有了决断:“贾祯,拟旨。”

    “喳。”

    “林则徐两朝老臣,一朝亡故,朝廷为体恤老臣计,赐予其身后荣光如下:第在赐谥易名之后,追赠太保;入祀京师昭忠祠;于福建原籍,广东虎门,暨新疆、云贵等立功省份建立专祠;赏银一千两治丧;任内一切处分悉数予以开复。”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你们说说,还有什么?”

    “皇上圣率周详,臣等自知不及,只是,皇上,在虎门允准成立专祠以司祭奠之事,事关英、我两国国体观瞻,臣以为,是不是可以……”

    “嗯?”皇帝知道贾祯的话从何而来,虎门硝烟引发两国武装冲突,虽已过去多年,朝野民间却还是纠结依旧,若是允许在虎门设立林则徐的专祠,怕是会给很多人一个错误的认知:皇帝还没有忘记当年之事,所以才特为降旨,以资鼓励、奖掖林则徐当年之功。若是那样的话,于他日后逐渐要推行的新政、和英人做更大范围内的贸易往来殊堪不符。倒是不能不认真考量的诤言呢

    一念至此,皇帝颔首一笑:“既然这样,就顺应贾祯所请,免去在虎门设立专祠之举。”

    “皇上从善如流,臣等佩服。”

    皇帝又想起一件事来:“朕记得林则徐之子是在刑部任职的吧?”

    “是。林则徐五子林拱枢任职刑部秋审办,上一次户部库银失盗一案,他也是从中很出了力的。”

    “秋审办?”皇帝讷讷的重复了一句,展颜一笑:“八大圣人之一吗?”

    听皇帝口出隽语,众人同时微笑起来:“回皇上话,正是。”

    “那好,待林拱枢服满之后,带领引见。”

    “喳。”

    第152节万寿节庆

    六月初九日,是咸丰皇帝二十岁寿诞之期,皇帝的生日是一年中三大节之首,名为万寿。和元旦、中秋两次大朝仪略有一点不同的是寿节是需要内廷的嫔妃也参与进来的。

    是日,内监在乾清宫檐下设中和韶乐,于乾清宫内设丹陛大乐,然后奏请妃嫔,以品秩最高的祯妃钮钴禄氏为首,皆是具礼服集,在乾清宫东西暖阁中侯旨。皇帝在太和殿升座,群臣行三跪九叩礼毕,还宫,内监奏请皇帝陛升乾清宫宝座。中和韶乐做《乾平之章》。

    随后内监放下殿帘,宫内监奏引众妃嫔在丹陛下左右,北向行六肃三跪三拜礼。礼毕,一众嫔妃还宫,宫殿监打起殿帘。

    皇帝步下丹阶,登玉辂法驾还宫,礼成。

    还宫之后,一众嫔妃在养心殿伺候,皇帝传家宴,和自己的身边近人很享受的用了一顿午膳。下午的时候,按例应该是在重华宫赏戏——这是从高宗年间流传下来的传统——只是考虑到宣宗皇帝尚未奉安山陵,外间虽已不再四海销声、八音遏密,宫内却还是不能有响器震天,锣鼓齐鸣的。

    用过午膳,左右闲着无事,皇帝带着御前行走大臣郑亲王端华,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