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变_第94节 石郎觐见(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4节 石郎觐见(3) (第3/3页)

下山之后,也没有你老兄的好处?”

    “这怎么行?”陈承榕立刻拒绝,“便不提家人还在府城监狱之中关押着,就从闵正凤答应我,这一趟差事不论办得成办不成,都可以保我家人不死。陈某人便忘不掉人家的恩情——江湖中人知恩不报,处处难免给人家瞧不起,以后寸步难行”

    “也没有那么严重,这份情是闵正凤主动送上来与你的,受不受不是还在你吗?”

    “这话倒也不错。不过,现在,就想我想不受,也不可得了。”

    “不受虽不可得,受了之后,再想办法还了给他,不就得了吗?”

    “老兄这话是什么意思?”

    “闵正凤让老兄到这山中来,本意是想让老兄说动石大兄下山归省投案,若是能够做得到这一节,不但这一趟差事可成,老兄的性命可保平安,还可以大大的还了闵正凤的恩情了吗?”

    “你当我不想吗?不过石大兄执意不从,如何能够做得到?”

    “只要多多花上几天功夫,不愁石大兄不从。”秦典林小声说,“你想想,朝廷把洪秀全一众人的家眷全数处以流刑,交披甲人为奴,只有石大兄的家人,还押在京中刑部大狱之中,能说石大兄心中没有亲亲之念,能说石大兄心中不对朝廷的恩旨略有感怀之意吗?”

    陈承榕也是读过几天书的,闻言停箸不食,楞了好一会儿的时间,这才问道,“那,他今天……和我说话的时候,语气中大加挞伐,是何意思?”

    “我想,石大兄正在气头上,难免说话唐突,等睡上一觉,到了明天,再见老兄之时,其情必然不同。”秦典林说,“到时候,老兄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想来石大兄不过二十岁年纪,又是命中渴求建功立业的脾性,难道就真的能够隐忍在这九嶷山中一生一世吗?”

    “只是,这番功夫怕不是几日之内就能够有成效的,我这一次上山之前,闵正凤和我说过,若是超过三十天仍然不见回转的话,就要杀了我的家人了。”

    这就有点难办了,秦典林想了想,又问道,“可知道还有几天,就到了期限之日?”

    “还有六天,这六天之中还要给我返程期限减去三天。左右还有三天之机。”

    “既然这样,老兄不妨多留三天,三天之内,若是石大兄略有情动之意,不妨狠下功夫,若是始终不能,老兄再下山不迟。”

    陈承榕也觉得自己来这一次,若是没有半分成果,即使家人性命可保,自己的头却在颈项上呆得却不是多么安稳,要是能够说服石达开下山归案,自己就算立下大功一件,性命得以保全不说,怕是闵正凤一朝心喜,给自己一官半职,说起来,虽不是正途得来,总也好过白身一世呢

    石达开一觉醒转,泪湿枕褥,凝神想想,竟然想不起来梦中所见为何?心中略有些遗憾,难道是因为昨天陈承榕到来,为自己带来父母妻儿的讯息所致?一念至此,石达开心中如同翻江倒海一般,清妖把洪大兄等人凌迟处死,这份海样深仇万难忘却,却又将自己的家人好生料理,至今关在刑部牢中,不予处置,不但父母妻儿感念,就是在自己心里,也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决断了。

    不过有一点是石达开可以断定的,那就是,要想让自己下山归顺,万万不能就是自己死了,也绝对不能为清妖卖命。

    本来他想是容陈承榕在山上勾留一晚,明天即刻让人送他下山的,不过陈承榕说,今日一别,只恐今生再无相见之机,所以想多呆几天,和原会中兄弟尽叙往日情谊,然后再下山而去,石达开想了想,也觉得陈承榕所说不为虚妄,便答应了下来,只说,最多再呆三天,三天一到,就要他迁地为良。陈承榕答应了。

    就这样,他在这九嶷山中又呆了几天,他和秦典林商量过了,都认为直接向石达开说,他根本听不进去,弄得不好,反倒适得其反,不如从旁的人身上下手,由这些人集体向石达开说话,总要拿家人安危为据,以求能够达到效果。

    能够从连番大战中逃出生天的都是如同石达开一般的威壮汉子,不过这些人都是读书不多,行止之间全靠石达开和秦典林这样的读书人商议之后做出决断,然后交付下去执行,对这两个人也都是恭敬有加——这一次陈承榕到了山上,得秦典林的助力,展开三寸不烂之舌,经常在九嶷山中众人汇集之处看到的景致是,说的人泪水连连,听的人低声饮泣。

    洪秀全在桂省所招揽的会众,除了石达开这样的,更多的都是一些目不识丁的穷苦百姓,入会的目的也很简单,只是梦想着有一天能够享受到如洪大兄所言的:‘到了天上,能够饱尝这人生人从未尝过的荣华富贵’而现在富贵未至,阖家遭难却就在眼前,如何能够不难过?

    等到石达开注意到群情汹汹,肘腋之变就在眼前时,却嫌已经晚了一步,便是罗大纲也为陈承榕和秦典林说动,和他说,“既然朝廷肯于放过我等家人,何不就此罢手——以我等性命,换得家人平安,怎么说也可以说是合算的生意吧?”

    石达开没有想到自己养虎遗患,这时候再怪罪陈承榕和秦典林也是于事无补,最后只好说,若是有人愿意冒险下山归案,石某绝不阻拦,若要我下山归降,万万不能。

    眼见走进死胡同,陈承榕也不勉强,这一次上山,能够带引得数十位会众下山投降,总也算功劳一件,在山上呆了几天,带着秦典林等五十六名会众下山而去了。

    书房中,常大淳娓娓道来,皇帝听得津津有味,本想让他把石达开下山归顺一事解说得清楚明白,在一旁的世铎却有点着急了,眼看天色渐晚,行在虽然不像京中那般,每到申时就要下钥,外臣停留过久,传扬出去,总也是有碍视听,因此在一边说道:“皇上,今天天色晚了,不如明天再让常大人进园子来吧?”

    “哦,”常大淳也给他的话提醒了,挪动一下身体,跪在地上,碰头答说:“容臣告退,明日再奉召前来,为皇上解说。”

    “也好。”皇帝站了起来,想了想说道,“今天就到这里吧。哦,常大淳,等一会儿你回去见到石达开,告诉他,不要存着什么胡乱的想法,朕不是那等寡恩之主,不会为了他当年有过一番**从贼的经历,就白眼看待——这一次着他进京居住,只要他能够精白做人、做事,将来还有的是他报效之机的。”

    “喳。臣一定将皇上盛意逐一转达。”

    “就这样,你下去吧——明天,再递牌子进来。哦,带石达开一起来。”V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