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节 国事如焚 (第1/2页)
. 第四卷第32节国事如焚 第32节国事如焚 皇帝迷惑的眨眨眼,只觉一阵天旋地转,恍惚间,自己躺在养心殿中g榻上,一面的屈戌低垂,手腕在外,太医院医正薛福成跪在地上,正在为自己请脉,在他身后是奕、文祥等军机处臣僚,g榻的一角,是皇后,钮钴禄氏双眼通红,用手帕捂着嘴角,不敢呜咽有声。在皇后身后shi立的是惊羽,同样花容残淡,脸上满是未干的泪痕。 皇帝怜惜之意大起,心中忽然升起一丝明悟,以往种种,似乎都是一个奇异的梦境,只不过那一部分是虚妄,哪一部分是真实的,现在还分辨不清。脑子中这样想着,更觉得害怕:自己是魂灵离体了吗?若是那样的话,还回不回得去?回不去的话,就是要死了吗? 自己还不及四十岁,就要死了?这满朝的大臣怎么办,这江山社稷怎么办?大清还能不能维系下去?更加主要的是,后续之君,行事可还能如自己这样明澈万里吗?心中起急,一股脑的g榻深处奔了过去 薛福成正在为皇上请脉,突然觉得手中一松g上的皇帝把手缩了回去,他一惊之下,也顾不得旁的,跪行两步,撩g榻边上的纱帐,正对上皇上一双红通通的眸子,正在向自己看来,“皇上,您醒了?皇后娘娘,皇上醒了” 钮钴禄氏立刻起身,站g前,果然,丈夫又是疑惑,又是欢喜的眼神在两个人脸上打着转,张张嘴巴,却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皇后呜的一声大哭起来,“皇上,您可把臣妾吓死了” 皇帝躺g上,暗暗叹息一声:终于还是回来了但心中明白,身体却完全不听指挥,艰涩的扯动嘴角,想给皇后一个安心的微笑,奈何病重多日,全仗着参汤等物吊命,已经虚弱到了极点,嗓子中更是一片干涸,火烧火燎的那么难过——这一会儿他有点明白,为什么在梦中,几次大量的喝水,兀自没有半点作用了。 “皇上,您可醒了。”奕也凑g前,探头看看,“您……要是有什么好歹,可怎么得了啊?” “…………” 薛福成眼睛尖,看出皇帝想说什么,“皇后娘娘,皇上大约想问什么?不过圣体虚弱,声调不高,请皇后娘娘上前一步,听听万岁爷有什么吩咐没有?” “哦,是的,是的。”皇后贴近到他嘴边,听他说话,“已经很多天了吗?” 皇后明白丈夫想问什么,含泪点头,“已经有七天了。”她说,“皇上高热不退,昏迷不醒,可把我们都要担心死了” “扶朕起来。” 皇后听完,回头询问的看向薛福成,“皇上,您的身子还虚弱,不可多有劳动,还是请皇上安躺静养吧?” “不用,”皇帝固执的摇摇头,这片刻之间,已经让他可以清晰的出声音了,“朕心里明白着呢。扶朕坐起来。” 于是,惊羽和皇后把他扶起来,身后放上锦被,作为倚靠,“有水吗?朕要渴死了。” 连着喝过四碗水,这一次,喉咙中的焦渴感终于得到彻底的缓解,皇帝的精神比之刚才也健旺了很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朕……这是在养心殿中?已经回京了吗?” 碰了一下头,开始说道。原来,皇帝执意出行在游玩,肃顺不敢不听,但等出了县城不远,便遭遇大雪,君臣几个躲到一处山洞中避寒,又临时派了一个shi卫回行在送信,本来想着第二天天明就回行在的,但不料当天晚上,皇帝突然热不退,呆在空荡荡的山谷之中,又没有随身携带成药,肃顺心中害怕,做了一个很荒唐的决定:不等第二天一早,连夜起身,让皇帝乘马返回行在。 一路奔波之下,皇帝的病情骤然加重,等到了县城内,已经是深夜,从马上下来,人就昏迷不醒了。“行了。”皇帝不必多听下去,已经知道事情的经过缘由,摆手说道,“这七天以来,国事是如何处置的?” “臣等本想仿照当年皇上出京北上旧例,请皇后主持国政。但皇后以皇上龙体病重,需人照料为由,命臣等仿效世祖章皇帝年间大学士王熙、索尼等旧制,以军机蓝批,批准往来奏答之事。” 世祖章皇帝就是顺治,秉政十八年,龙归大海,其后命索尼、遏必隆、鳌拜等人为顾命大臣,当时嗣皇帝康熙以冲龄继位,不能掌管国事,于是一面命人传训新君道德文字之学,一面由顾命大臣管理国政,所用的,就是所谓的蓝批。 这样的事情皇帝自然是知道的,又问道,“那,肃顺呢?” 军机处几个人面面相觑,谁也说不出话来。皇帝正要再问,一面的皇后低声说道,“皇上,肃顺为臣妾下旨,关进宗人府了。” 皇帝一听便明白,定然是为以莠言yin*君父做微服之行的罪名,把他关押起来了。 想及肃顺这些年的好处,他大感不忍,又不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皇后难堪,只好劝道,“你是天下之母,处置奴才不是不对,更不是不能。但朕当年就说过,为君者,不能做那些有功归于上,有过诿于下的事情。便说这一次的事情吧,朕要是七八岁的孩子,于人情世故全然不通,给肃顺撺掇几句,置国事于不顾,微服闲游,以致引了这样一场大病,就是杀了这个狗才的头,也不为虚妄。但又岂是如此?朕年过不惑,这一次出行,又是一己所定,怎么能说是肃顺的罪过呢?” “皇上,”皇后说道,“这不是臣妾想诿过于人,只是,肃顺这个奴才,也实在是不像话。明知道主子生病,不先回行在安排仪架,反而就这样任由几个粗汉,搬动皇帝,受风寒之苦,致使病情加重,仅此一点,臣妾想,把这奴才关进宗人府,就是他应有的报偿” “你啊,朕也没有说你处置得不对嘛”皇帝苦笑点头,伸手在枕边摸了摸,“皇上,您找什么?” “那颗御赏印呢?” “在这里。”惊羽伸手到被子中划拉了一把,拿出一个蜀锦小囊,递给皇帝。众人都知道,那是乾隆朝传下来,皇帝常佩在身边的一枚长方小欲印,上面刻的阳文御赏二字。当年曾国藩和翁同龢办差,手中各自赍有一份皇帝手书的密旨,就是加盖了这可印章的,可以算作是皇帝的si人印信。“杨三?拿这方印,到宗人府去,传肃顺来见朕。” “喳。” 皇帝久病初醒,身子沉重无比,眼睛在皇后和奕等人脸上扫过,勉强笑了一下,“可有什么紧急事情?若是没有的话,先都下去吧。” 奕抬头和皇帝的目光碰触,瑟缩的都低下头去,“是。” 皇帝看出来了,又叫住了他,“老六,可是有事?有什么事就说吧。” 奕无可奈何,对皇后恶狠狠的眼神视若不见,低头奏答,“非是臣弟等要以国政之事上烦圣忧,只是,三天前有属国琉球王子尚健并正使、紫巾官向国垣、曾谟为副使,前来京中,向我天朝乞援。为祝明治天皇亲政。日本逼迫琉球朝贺天皇。理由是说,‘琉球两属状态自中世纪以来因袭已久难于遽加改革以至因循至于今日’。中山王尚温无奈,请我大清以宗主之国为尊,行文日本,中止其事。” 皇帝枯坐片刻,鼻子堵塞严重,头脑都有点不灵便,但事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