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节 实惠(1) (第4/14页)
。平常时日,谁舍得买呦?一斤猪rou,就要两钱银子,您想想,打一只狐狸所得,不过二斤猪rou,够谁吃的?” 皇帝心中大感难过,这还是距离北京不过数十里之遥的昌平县境,百姓就连一顿猪rou都吃不上?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惯称贫瘠的省份,又会是一副如何凄惨的场景?自己这些年励精图治,竟似乎是全部落到空处原来自己二十年的努力,竟连让百姓吃上一口rou都成了奢望脑中一闪过这样的念头,更觉得头疼欲裂。一时间连说话的兴趣都没有了。 那个叫虎子的男孩儿听父亲和别人口口声声都是猪rou、猪rou,孩子干干的咽了口唾沫,“爹,您几时让儿子吃rou啊?很好吃的。” “等到过年吧,过年的时候,爹给你买rou吃。” 子很懂事的点点头,不再追问,“那,爹,您几时带儿子上玉虚观去,给娘求签啊?” “这个嘛,等明天吧。明天天气好了,爹带你上观里去,请老神仙给你母亲求一支平安符,保佑你母亲身体康健如初。” 皇帝心中、身上一片难过,对这样的对话丝毫不感兴趣,也没有精力追问,倒是肃顺,平生最喜好这种江湖闲话,忍不住在一边问道,“请问,什么老神仙,什么平安符?” “您还不知道吧?城外不远处的玉虚观,前几年来了一个老神仙,人称闲知道爷。算卦最灵而且,听说这个人有兴风作浪的本事。这位爷可还记得,咸丰十四年的时候,西北大旱?听说就是这位老神仙,念咒祈雨,方才禳助百姓度此劫难的。因为有了闲知老神仙,玉虚观中香火极旺这不,孩子他娘身子有病,虎子让我给他娘求一支平安签呢” “这话,怕是不对吧?”肃顺疑惑的问道,“我住在京中,听说,咸丰十四年的西北大旱,还是皇上亲身传邯郸黑龙山上的铁牌,方才求雨成功的呢。怎么算到这个什么老道的头上了?” 这是当年的旧事了,咸丰十四年,西北诸省,连带京畿地区,久旱无雨,从当年的三月起,每日骄阳如火,偶尔有一阵轻雷,几点小雨,连九陌红尘都润湿不了,自然更无助于龟坼的农田。不独本年丰收无望,明年的日子怕也难过了。河南南阳、信阳、罗山、襄城、许昌、兰封、考城,连梁山泊一带,吃水也成了问题。 皇帝明知道这种事情不是人力所能抗拒,但被臣民上章烦得没有办法,只好祈雨,最后有人出了个歪点子:找一颗虎头,从西山黑龙潭扔进去,提出这个办法的人说得振振有词,“龙,本来有痴龙、有懒龙,必是它睡着了,忘了该兴云布雨。现在扔一个虎头下去,就跟在马槽上拴一只猴子一样,让它一淘气,就偷不了懒啦” 于是便找虎头,谁知道竟然没有?后来终究在御药房找到一个,也不发上谕,只派了两个御前侍卫,携虎头登西山,从黑龙潭上扔了进去——这样糊涂到搞笑的方法,自然是不起半点作用的——谁知龙虎不斗,云霓不兴,但知道其事的人,也没有拿它当笑话讲,实在也没有讲笑话的心情。久旱不雨,且莫说秋收无望,就眼前粮价飞涨,日子便很艰难,加以保定东南一带,发觉盐枭杀人放火,抢了三十多个村庄,裹胁到二千余人之多,拥有八百匹马,二百多辆大车,以致人心越发浮动。 这个办法不行,还有最后一策,就是请铁牌。这面铁牌悬在邯郸龙神庙的一口井里,邯郸离京师一千里,如果星夜急驰,三天可到,但请牌的规矩,一向按驿站走,越慢越好,最好未请到京,即有甘霖沛降,才算神灵助顺,面子十足。因而这面铁牌,在路上走了八天才到良乡。 说来也真是巧,铁牌未到,雨神先临,一早就阴沉沉地飘着小雨,一上午未停,到了午后,狂风大起,黑云越堆越浓,夹杂着轰隆隆的闷雷,终究落下倾江倒海似的大雨。一下便下到夜,九城百姓,无不欢然凝望,望着白茫茫的雨气出神。但京中是如此,山西等省,依旧无雨,这一场大旱,不断拖了两年之久,到咸丰十六年,方才得到完全的缓解——唯一的好消息是,西北各省百姓,为求一顿温饱吃食,携家带口,逃难出关,暂时处理了不断搅扰皇帝心头的东北移民问题。 今天听这个陈生豪说,这场雨竟然是这个什么老道求来的,肃顺心中焉得不怒?他向一边凑了凑,低声说道,“主子,您可听见了?天下竟然有这样的妄人?奴才看,又有高峒元之流冒头了” 皇帝身心两皆难过,懒懒的叹了口气,“这样的人,回头让人到观里去看看就是了。”他说,“我……我有点困倦了。各自休息了吧?” 顺起身欲走,陈生豪忽然说道,“这位老爷,您要是不嫌弃的话,就请在我孩子的房中休息一夜吧?这样天寒地冻的,在柴房困觉,怕会冻出病来呢” “那,令郎呢?” “您是说孩子吧?不妨事的,让孩子和我们挤一挤就是了。” “那,就太多谢您了。” 第32节奇异的出行 在这陈家集的小村落中一夜睡醒,皇帝只觉贴身的小衣和身下的被褥全都给汗水打湿了,睁开眼睛,雪白的窗纸映托着早上的阳光,屋中一片明亮,靠床头的一张板凳上,肃顺歪着头,口水流出多长,不时的动几下嘴角,似乎在回味着什么。 他觉得有点口渴,身体动弹了一下,“老爷,您醒了?” “我……有点口渴。有水吗?” “有,奴才这就给您去取水来。” 到外面取来井水,用一个水瓢端进来,男子一饮而尽,令人奇怪的是,竟然没有半点作用,口中还是干涩难忍,倒像是行走在沙漠中的旅人一般,唇焦舌敝。他并未多想,只当自己的身体刚刚发过一次烧,缺水也是正常的,“现在是什么时辰了?还下雪吗?” “现在才刚刚过了辰时,雪早已经停了。不过映托着阳光,显得天色很晚似的。主子要是困的话,再睡一会儿吧?” “不睡了。”男子撩开被子,猛的打了个寒颤,“唔,好冷” 手脚麻利的穿上衣服,肃顺伺候着他蹬上靴子,皇帝低头看着他已经多有华发的头顶,悄然叹了口气,“肃顺,你今年多大年岁了?” “奴才是仁宗二十一年生人,今年五十五岁了。” “这一次回京之后,……”皇帝欲语还休,令肃顺大感诧异,“皇上?” “算了,先不说了。一切,等回京之后吧。” 整衣出屋,宽敞的院落中,西凌阿站在一角,和陈生豪说着话,另有几个御前侍卫正在和那个叫虎子的男孩儿嬉戏,“不算,再来”孩子一骨碌身从雪地上爬起来,拍一拍身上的积雪,猱身又向上扑,却给一个侍卫抓住手腕,下面一个扫堂腿,让他又一次飞跌了出去,“记住,用力不可用尽,否则,对对方趁势借力打力,你就连反应的余地都没有了。” 虎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那,应该如何不用尽全力呢?” “好小子,真想拜师啊?也好不过,在这里怕是不行,真有意学功夫的话,日后大上几岁,到北京来找我们,我们兄弟们退了值,不当差的时候,再指教你一二。” 肃顺咳嗽一声,把众人的目光吸引过来,“给老爷请安”西凌阿带头跪了下去,让陈氏父子看得目瞪口呆,这一家人的规矩好大啊 “都起来吧。”皇帝摆手,转而对陈生豪一笑,“陈少兄,真的是要谢谢您了。昨天在贵府上借宿一晚,日后定有报答。在下虽不敢自称有尾生愚信,自问却也有学为韩信之德。” 这两个典故,陈生豪一个也听不懂,眨眨眼睛,有听没懂,“您说什么?” 皇帝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