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9节 实惠(2) (第1/2页)
第39节实惠 中日两国的会商是在十一月十六日正式开始的,相互都是在试探对方,三条实美面对中方要求日本退出琉球群岛之事,一直不肯正面表态;但对于另外一项,即日本要撤离在朝鲜的各处领事馆的要求,却提出了不同意见,“朝鲜为自主之国,敝国与他国达成交往条款,也是经由朝鲜哲宗国主之时,与朝鲜国和平签署的两国条约,如何能够受中国约束,进而提出要求我国毁约请求?” “朝鲜自古以来,就是我大清属国。咸丰十二年,哲宗薨逝,死后无嗣,选宗室李熙为国主,仍要派员进表于我大清,请我大清宗主之国降恩册封,方可登基。如何说朝鲜之事,由不得大清过问?” “此事老夫也早有所知,但我国以为,大清虽然是朝鲜宗主国,但数百年因袭而下,国内政令,仍是要以朝鲜人自治之法为主。其中便也有与他邦往来商量之款。”三条实美从容不迫的说道,“若是事事皆要请示宗主而定,又何必说分什么僚属?只将朝鲜当做大清的行省不就是了吗?” “太政大臣这句话就说错了。我大清与朝鲜,名为主从,实为兄弟。兄弟有难,做兄长的,又岂可袖手旁观?” “王爷这话更错了。我x本与朝鲜相交,本是为互通有无,增进相互发展,凡此种种,皆是为朝鲜日后有利,如何说是朝鲜有难,要大清相助呢?” 奕沉吟了一下。这一次中方提出的要求,第一条是要日本退出琉球群岛;第二便是要撤去所有驻留在朝鲜的使领场馆。前者自然是大清占据更多的理法;而后者,无疑有干涉别国内政的不当行为之嫌。而日本人在这种外交之事上,也确实是有过人之处,避开第一点不提,专攻中方的软肋,因而形成了奕无言以对的困境。 看场面有点发僵,宝鋆第一个站了起来,“贵国专使远路而来,舟车劳顿,不及休整便展开会谈,难免太过疲累。今日的会议到此为止,一切,等明日再说吧。” 于是会议暂告结束,礼送日本人出了总署衙门,奕带着整理好的会议记录,即刻进宫,面见皇帝。 皇帝吧为数不多的几页纸认真的翻看了好一会儿,放在一边,“朕知道了。就是这些吗?” 说道,“总是臣弟无能,贻笑外邦,请皇上处置。” “这件事,也怪不到你们头上。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你们现在还未能知晓。所以会为日本人所乘。”他琢磨了一会儿,“下一次会议几时开始?” “臣弟和日本人商议妥当,定于今天下去再举行第二次会谈。” “你下去安排一下,朕亲身出席会议” “皇上,臣弟不敢奉召”奕赶忙跪了下来,“日本人不典范仪,不通礼仪,若是在会议之中,言语冲撞,冒犯皇上?” “所以说,朕不会是以一国天子的身份出席会议,只以总署衙门中的一员在旁作陪。还有,下午会议开始之前,告诉三条实美,中方的通译突然生病,不能尽其职责,改为以汉语交谈。那些不会汉话的,就不必邀请出席了。” “这?”两国进行这样很正式的商谈,相互用母语交换是礼法,也是必要。如今却要对方也用中文?只怕日本人不会答应吧?但皇帝的话就是旨意,只好领命而出,派人到日本人居住的管驿中去传达了。 打发奕等人出去,皇帝眼珠一转,“让肃顺进来。”把肃顺叫到自己跟前,皇帝笑**的说道,“肃顺,你现在每年拿朝廷多少俸禄?” “这,奴才领着内务府大臣、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 “朕问你一年多少俸禄,你说这些杂七杂八的作甚?你不会糊涂如载垣一般,不知道自己拿多少银子吧?” “奴才一年俸禄所得,并各省督抚三节两寿,冰炭二敬,总在六七万两上下。” “朕在你正入之外,给你一个发财的机会,你要不要?” “皇上赏赐,奴才自然要,只是,奴才不敢**。” “朕赏给你的,算什么**。”皇帝惊讶的望着他,“你现在竟然能说出这样有见解的话来了吗?” 肃顺苦笑起来,“奴才在主子身边多年,经皇上多年训教,不敢说见贤思齐,但自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