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三十八节政治与业务 (第2/2页)
“首先是引资。这个不消说了。其次是集约效益。城市内部已经相当拥挤,不可能新增新的企业了,像北阳重汽,没有二千亩土地很难满足规模的需求,而汽车行业是需要规模的。以重汽为龙头,周围便会进驻一系列的配套厂,彼此都有利。一些企业从市区搬出来,腾出的地方可以规划市区改造,可以商业开发,税收会成几倍的增加------”荣飞将自己思考的东西慢慢的整理,“开发区的好处很多,不止我讲的这些。关键是政策到位。” “要2000亩?”方案是在北阳汽配的基础上筹建重汽,适当的扩张,需要拆迁一个小厂子和几十户居民。 “关键是城市内部不应该新建企业了。” 从82年认识荣飞起,每逢过大节,荣飞必定携带礼物上门。礼物不重,多是一些文房四宝之类的东西,一刀宣纸,二管湖笔,或是几本认为不错的书籍。程恪没有拒绝过。只有一套托于子苏从香港带回来的装在四个楠木箱子里的繁体字本《二十四史》最初被程恪拒绝了,但禁不住荣飞的劝,还是收下了。荣飞想起远华案中逃亡国外的主犯的名言,只要是人就不会没缺点。程恪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史书,发现荣飞史学有些功底后便多了个话题。在不善与人交往的程恪这里,荣飞是可以上门并和程恪长谈的少数人之一。开始是以书法交往的,程恪对荣飞一手好字很是赞赏。以后聊的话题便多了,特别是荣飞在北阳的生意越做越大后。程恪老伴已经退休,在她眼里,荣飞与自己老头子有些忘年交的意思。 “你还是写份东西给我吧。今天有些累。”程恪揉着太阳xue。 “我陪你下盘棋吧?” “你的棋太臭。棋逢对手才有意思啊。最近去北新了?”
“嗯,王老师正在做规划,希望我帮他联系荣氏,修一条北阳到北新的高速公路。” “这个事他说过了,省里是有些考虑,就全省的经济布局而言,首先考虑的改善与临同市的交通。他没跟你说重汽配件的事?”就经济比重而言,北阳北部的临同市远胜北新。 “说了,希望我能投资北新的实业。哈哈,王老师有些饥不择食的味道。” “他那里基础是差一些。你说的整顿煤矿是有眼光的------对了,你准备成立联投,明华服装怎么办?上市的事情不办了?”荣飞的生意一直不瞒程恪,包括他的一些方向性的设想。 “上市不大受影响。香港那边基本上妥当了,估计到月底就可以挂牌。涉及到法律及管理上的差异,联投这回不考虑它了。明华上市后,基本的信息都是要如实披露的,和联投成立后的运作思路有冲突,只能如此了。” “北新上汽车配件我是赞成的。只要不和北阳汽配冲突就行。我希望你能投资北新,资金上应当不存在问题吧?像你这样存款大于贷款的企业在北阳还不多。” “资金不是问题。目前主要是美食广场是个花钱的大户。” “西湾的事情办的不错。”程恪将下半句话咽回去了,西湾中学上了省委的内部通报,“各方面反映都好。你不干亏本的事,这个工程,你能挣多少?” “我跟您从来不打埋伏。从账面上算最多是平手。以后难说,要看形势的发展。”荣飞一直在陶氏内部强调住宅工程的配套问题,为以后的商业用地留出了空间,如果兴建商铺网吧等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利润将产生在未来。 “干什么都有个窍门。我喜欢书法,练了几十年,竟然不如你一个娃娃。现在每天写不写?” “哪有时间啊。我的市长大人。”荣飞已经可以跟程恪在特定的场合开开玩笑。 “嘿,难道比我还忙?” “有时候是。” 程恪的目光落在墙上的横幅上,那是荣飞写给他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他轻声吟哦了一句。自己的年龄如果当做一般人,应当考虑退休了。如果搁在省会市的市长,似乎还不算老。 如果利用重汽筹建的机会将开发区搞起来,倒是一篇大文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