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九十七节购房古井巷 (第2/2页)
上午的阳光下变幻着颜色。荣飞踱出面向甜井巷的大门,大门圆形,朝北,开在院子的东北方向,站在面朝甜井巷的大门边大概是被特殊时期时期红卫兵破坏的石狮子旁沉思着,直到父亲叫他,说老王回来了。 店主叫王惜福,北阳人,已经退休,原是邮电局的一个小官员。房子是祖上的,正门开在甜井巷,是一个三进院子,最里院是主人的住宅,中院和前院住着五户居民。因古井巷成为古玩一条街,八八年王惜福将临古井巷的房子改造成了商铺,原来是三间的格局,打通便成了一间大商铺。王惜福住的院子的院门还在,但院墙早已拆掉了,东西各二间厢房,算是这套大杂院最宽敞的住户。一问方知王惜福祖上曾做过官,曾是满清同治年间G省的皋司,相当于省最高法院长兼公安厅长,三品高官呢。房子就是那时置的,解放后分给众人,不过还是留了内院。王惜福的独子在澳洲站住脚,准备举家迁往澳洲,最想的还是将祖宅卖掉。 “王先生,我最希望将整个院子买下来。如果你能帮我做做邻居的工作,我可以以40万的价格将全院买下来,包括北面的两个院子。”等父亲给他介绍了王惜福,抛开父亲,荣飞直接向王惜福开出了价码。 “你要出40万将整个院子买下来?”王惜福怀疑自己听错了。 “是的。王先生你的古玩另计。” “嘿,你买整套院子干什么?”荣之贵道。 “有用。”当然要买下整套院子,不然不可能展开保护性的修缮。傅家堡的老院从格局和建筑质量上是无法与这套门牌为甜井巷3号院的院落相比。 “可以。我可以跟邻居们说说。但不一定成。”王惜福搓着手,他是个胖胖的中年人,戴着一副无框树脂眼镜。
“我匡算了下建筑总面积,每平米我出到500元。这个价不低了,你打听一下凤仪桥原印刷厂的集资楼价格。我不希望再还价。王先生你跟大家说,如果在两个月内搬空,我可以加付3万。估计住户不一定都有房契一类的东西,将来要做公证,费用我来出。至于你手里的古玩,我是不懂的,你和我爸爸谈吧。” 回到商铺,荣飞打量着四架货架上林林总总的古玩,其中一个货架上摆着各式瓷器,荣飞取下一个大肚子青花瓷瓶看底下印着的年代,这也是他对古玩最高最可靠的鉴赏能力了。却见这个品相蛮好的瓷瓶底下印着光绪十三年字样。算来也有一百年的历史了。“这个瓷瓶,怎么卖?” 大概刚才荣飞的报价镇住了王惜福,他笑着说,“不敢哄骗你,这些瓷器上的年代日期是做不得数的------这个瓷瓶我是160元进的,你要原价拿走就是。” 荣飞对古玩并无兴趣,“我就随便问问。刚才那个价钱交给你,看你的本事了。”言外之意多出来的就算做王惜福的利润。王惜福出售自己的院子心目中的价格是八万,加上四架子乱七八糟的古玩,十一万元就是很高的价了。后面住着的五户人家每家摊到五万元应当能拿下,这笔生意倒是可以做。 “我试试吧。这里是市中心,大家不一定愿意搬------” “凤仪桥的位置不比这儿差。”荣飞打断了王惜福的话。对父亲说,“爸爸我们走吧,让王先生考虑一下?” 从商铺出来,荣之贵急不可耐地问荣飞,“你真要买下整个院子?” “你觉得像咱家老院那样整出来会不会很漂亮?” “那当然好,就是太贵了------”虽然知道儿子有钱,但四十万的价格对荣之贵的震撼还是很大。 “王先生说的没错,古井巷的位置在北阳是独一无二的。棉花巷的房子看起来太拥挤了,我们换个地方住也不错。”从荣飞这边望过去,父亲鬓角已经彻底染白了。梦境里的父亲是没有爱上收藏的,他也没钱搞什么劳什子的收藏。既然现在有了条件,爱玩就玩吧,收藏说起来也是个雅事啊。“王先生的那四架子玩意估计没几件值钱的,真正搞收藏的谁将镇宅之宝摆架子上啊?所以你狠狠砍价吧,房子都卖了,他能将那些破玩意搬到澳洲去?” 荣之贵内心兴奋,盘下这间宜古斋,自己也算古井巷的名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