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九回 纺织机器 (第2/3页)
五千多两的销售额,利润总额达到近两千两,这相当于两万多匹布地利润。 趣玩馆的拼图早已经超出一种玩具的范畴。它的故事性、收藏性,已经让这种不断发行的图形玩具成为收藏品,成为一种流行的时尚文化。 三千份拼图地销售范围,早已经不局限于京城与北直隶,其中大约有三四成左右的数量,通过最快的商道,被贩卖到江南,据说在南京、杭州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趣玩馆。 拼图只是趣玩馆中的一个项目。其它诸如七巧板、华容道、积木等玩具的销量虽不能与拼图相比,却也因为拼图的带动作用,每天都能收入不少。 还有趣玩社的会员费。兵战俱乐部与李彦正在训练的那五百新兵,也差不多能够做到收支平衡。 诸多项目综合到一起,虽然不是都赚钱,甚至李彦手上地余钱也不多,但他也不用担心没钱花,以李彦的理解,银子只有流动起来,才会变得越来越多。 正如李彦所料想的那样,在第二批布推出以后。到七折地时候,就有人开始购买,虽然大多数还是被苏松会馆在六折的时候买走,不过这却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大生布降到六折的时候,就会被人买走。 大生布社开业近十天以后,真正卖出去的布并不多,多数被苏松会馆收了去,却因为这种奇怪的销售方式。赚足了眼球。 每天价格降一点,十天后甚至会白送,这让乞丐都会关心,希望真的能有布匹留到第十天,也好捡一点便宜。 而通过直销,以及店铺的展示,也有越来越多的百姓接触到大生布,认识到大生布的品质确实不错。 此外还有大生布地等级区分,明明白白。与同样质量的布相比。相等的长度,能得到的布面还要多出不少。 在的引导与直销渠道的宣传影响下。大生布的名声不知不觉就变得越来越响亮。因为产能的关系,从第三个促销周期开始,大生布社每次只能拿出二百匹布,就在苏松会馆暗暗得意的时候,这次地二百匹布在降低到七折的时候,就引起哄抢,当天全部卖完。 随着第四个促销周期的开始,在八折的时候就有人开始抢购,只有几十匹布留到七折的时候卖出。 紧接着的第五个促销周期,甚至在八折的时候就被抢购一空。 眼看着大生布社的促销效果越来越好,王嘉鹏气得快要发疯,可是又毫无办法,李彦这些小手段实在是太过刁钻,闻所未闻。 被逼得没有法子,苏松会馆没有再去购买大生布,而是拿出杀手锏,直接降价,在大生布社的对面开出布店,价格降到大生布地八折以下,对于南方布来说,这个价格已经不赚钱,不过为了浇灭大生布,这些财大气粗地南布商人并不在乎。 第五个促销周期结束以后,大生布社的价格开始恢复正常,李彦还是没有选择价格战,而是向包括苏松会馆在内地布商、布店掌柜、染坊等与棉纺织业相关的人发出帖子,邀请他们参加“大生纺织品暨纺织机械展”。 “三娃,听说你在怀柔一带垦田,进行得如何?”在听了李彦关于练兵情况的汇报以后,徐光启又问起李彦屯田的事情。“进展还算顺利,”李彦向徐光启说了垦殖平地为水田,在山地种植番薯、玉米的情况:“那五百新兵,起初却是被当做屯兵,前几日才正式训练,倒也有些模样了。” 徐光启欣慰地点了点头:“今年北直隶、山东、河南一带,播种番薯、包谷的田地增加了很多,这都是三娃你的功劳。” 李彦摇了摇头:“学生不敢居功,这育种的方面,还都是徐大人指点的,徐大人才居功至伟。” “呵呵,老夫虽然种出番薯、包谷。可如今能有人愿意播种,可都是三娃你做得妙,”徐光启捋了捋胡须,露出高兴的笑容,似乎想到去年黄金菜的事情。 “对了,大生纺织厂如今的情况怎样?”徐光启似乎顺口问起纺织厂的事情。 李彦研制新式地纺纱车与织布机曾得到徐光启的帮忙。他也知道大生纺织厂的事情,不过后来正是开张,生意上的事情徐光启并不在意,这还是首次提到。 “大生纺织厂日产各式标布五十匹,还有一些布胚,可以拿到肃宁进行染整,就在当地销售,或者卖去山东,”对于徐光启。李彦还是非常尊重的。 徐光启点了点头,欣慰地说道:“如此一来,北方也能纺织。便不用再从南方征调了。”“北方还是受到条件的限制,不像南方,每家每户都能自备纺车织机,男耕女织,北方气候干燥,只有像肃宁那样在地窖中纺织;或者就是像大生纺织厂,寻到合适地地方,”李彦细细说道:“不过这样的变化确实是件好事。” 徐光启赞许地看了李彦一眼:“这样很好……老夫听说,近日京城里的布价比较混乱?” 李彦笑了笑:“说不上混乱。大生布本来就比南方布成本低些,不过这次却是他们容不下大生布,想要挤垮大生。” “哎!”徐光启微微叹了口气:“他们来找过老夫,让老夫劝说于你,被老夫拒绝了。” “这是他们不对,不管新式织机,还是在北方办纺织,于国于民都是好事,”徐光启话音逐渐亢奋起来。显得有些激动。 “大人英明,”李彦当然知道徐光启说的“他们”是谁,无非是苏松会馆的那些人,徐光启也是松江府人,他们是想通过徐光启的路子来给自己压力,没想到徐光启并不支持他们的做法。 “商人逐利,”徐光启摇了摇头,抬眼看着李彦:“他们可能会针对你,大生……能挺住么?” “徐大人放心。也该是大生一飞冲天的时候了!”李彦微微一笑。对徐光启说道。 借助夏熙的关系,李彦、夏熙与夏氏在天津也建起类似于怀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