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雒阳变乱(中) (第3/3页)
仅仅到南宫,也不能探察清楚所有况,这样,你想办法从开阳门或者平阳门进城,我从此迂回到城北,从夏门进城。我们两个人不论谁得了准确消息就立即回去禀报,以免耽误了司马大人的大事。”
“这。。。”周什长可不是个傻子,人十分精明,明白杜司马派他来就是看着我。可一时半会却也想不出什么合理正大的理由来拒绝我。 “周什长,既然你没什么意见,就这样罢,记得有消息后立即回报!” 也不给他更多的时间去想什么理由,对着马的股狠抽一鞭,泼拉拉的一路往北飞奔而去,马的快速跑动溅了我一一脸的泥。就着雨水抹了一下脸,现在也顾不这档子事了,再说已经都这模样了,还讲究个啥? 过了阳渠后,再往北走一直到了北邙山脚下,才开始沿着北邙山南麓策马向西,必须得远远绕过上林苑,非常时期一切都得小心。西园军里的将校可都不傻,既然已经发动了对宦官得攻击,必然会派人设伏于主要道路防止宦官与董军沟通消息。 一直骑马向西远远绕过了驻扎在上林苑的西园军的势力范围,才开始策马向南,本来直接沿着直道过去会比较快,这样一迂回,一则路程大大增加,二则路也不好走,特别是天黑后更其如此,只能慢慢行走,这还要晚上徒涉过阳渠等三条河流,等过了谷城时,抵达夕阳亭时,已经半夜了,我和马匹全部湿漉漉的,整个人成了不折不扣的落汤鸡。虽然是八月的天气,但是冻的我直发抖。 雨夜中远远看见董军大营门口的“气死风”灯,虽然对董卓没什么好印象,但还是感到一阵温暖。 正骑在马上,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走,突然马失前蹄,把我从上面摔了下来,在地上滚了几圈,正准备爬起来,就被人按在泥地上,拉着我胳膊准备捆起来。 “别动手,我是来找董大人,有大事禀报!” “是吗?捆起来,带他去见司直的樊校尉!” 几个士兵不由分说把我捆了个结实,佩刀也被摘了下来,三个人簇拥着把我推进了大营。 真衰,回老部队就这形象,肯定让人笑话死了! “禀告大人,抓了一个细!” “哦,拉上来,哎,这不是杨飞嘛?赶紧松绑!”我见董卓时樊稠等主要将领也在座,而且我在董军的一年多时间都是在他麾下度过的,也算我得老上级了,虽然地位相差甚大,不过还算熟识罢。 “大人,我有紧急况要面见董公!”几个士兵还在给我扯绳子呢,我就赶紧对樊稠说。 “好,我现在就带你去!”虽然董卓都休息了,但现在乃是非常时期,樊稠省得其中的利害。二话没说就带我直奔董卓的中军大帐,这个大帐长宽都有十丈,大的很。我们在帐门口没等多长时间,就听见里面亮灯喊传见。 “子云啊,你可真辛苦了,你看浑都湿透了,赶紧把我的衣服拿一件过来给子云换上。”董卓这关键时期也知道利害,格外降低份对我施恩笼络。虽然心里知道他实际上关心的不是我,而是我带来的消息,但当一件干净的锦袍穿到上时候,还是一阵温暖和感动。顺势跪下来说:“大人礼贤下士,真可与周公比肩,小人得大人解衣之礼遇,就是肝脑涂地也难报大人的知遇之恩。” “呵呵,子云,赶紧起来,快说雒阳发生了什么大事?”董卓平生对周公十分佩服,我这一赞固然是抬高了自己,也挠到了他的痒处,他一步上前把我从地上拉了起来,到自己的胡上坐下。 虽然董卓如此,但对于他我是十分了解的,外宽内忌,他可以客气,但别人可就不能居之不疑,否则必遭记恨。 “小人夜来,是要向大人禀报一件大事,雒阳发生了大事,张让等中常侍把大将军何进进宫杀害,而袁绍袁术曹cāo)等率领西园军和虎贲攻破了青琐门,并且焚烧了东西宫,开始屠杀宫中的宦官以及他们的党羽太尉樊陵、河南尹许相等人。雒阳现在一片混乱,真是大人上雒的大好时机!”这就是未来人的一点好处,虽然我根本没有进雒阳,但凭一点历史知识我还是知道了现在雒阳发生了什么。 一听这话,董卓立即站了起来,在大帐中捻着胡须开始踱步,我和樊稠也赶紧站了起来。 “传主要将领到大帐来议事!” 不一会儿李、郭汜和董、李儒等现在董军的主要干部都集中到了大帐,等我把事重新说了一遍,立即象炸了锅一般,大家纷纷议论纷纷,里面也就李儒还稍微好点,捻着个老鼠须不说话,但也看的出来很激动,不过强自压抑着而已。 “二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赶紧出兵吧!”还是他弟弟奉车都尉董沉不住气,第一个嚷了出来,不过这第一句也只能他来说,别人乱说就是簪越。董后,包括李儒在内的各位主要将领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基本一致,但李儒委婉表示了对我报的怀疑,引起了董卓的重视,毕竟这种事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成功了当然权倾天下,但一旦走错就是抄家灭门的大祸,李儒有这种疑虑也属正常,最后决定明天一早由李率领探子进雒阳探差清楚,如果况如实立即出兵。 晚上和阿昌挤在一个被子里,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恍惚中好像又回到了太华山。而与太华山相比,我和阿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我们是永远都不可能回到以前那种单纯的子了,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命运,永远不可能重来的,只有坚强的走下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