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云飞扬_第十一节 进军绛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节 进军绛邑 (第3/3页)

出骑兵八百,总计兵力两千三百人进驻绛邑。二十日一起从安邑出发,抵达闻喜后,我接见了当地的壁帅,对他们任命了职务。并亲自上门,以儿孙之礼拜见了裴徽的母亲,大礼邀请裴徽出山,在裴绾的大力协助下,裴徽终于答应出任河东功曹,本来我亲自来闻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请裴徽,同时也是为了安排闻喜的防务,并笼络和整编这些地方势力。基本来说,在裴徽的协助下,裴绾和马住的整顿、重新安排防务的工作进行的很顺利,裴徽在闻喜附近的威望之高无人可比。

    二十四日早晨带着功曹裴徽、闻喜长裴绾、闻喜尉马住、司马李奇,以及亲兵营五百骑兵,把徐晃等五位将领及北上大军一直送出了横岭关。

    听了徐晃的话,我们大家都笑了,不过心里都很沉重,徐晃的任务十分重大,关系着我们****在河东以后的发展,而且孤悬于外,孤军作战、根据事前商定,整个冬天他们要单独面对匈奴和白波的攻击,而且要不时对敌人进行袭扰,使得他们不能顺利南下抄掠,这里面鲍出的任务尤其重大,步兵和弓弩手只能防守城池,偷袭sao扰主要靠他麾下的八百骑兵。

    统兵进驻绛邑的将领,实际上相当于****的先锋大将,责任非同小可,当然也是一个十分荣誉的职务,按照诸将的观点,应该任命****的首将庄灿担任这一职务,至少不能任命徐晃这个初来乍到,而且是白波旧人的将领担任绛邑长,不过我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一则对于徐晃的能力和忠义素所深知,二则徐晃生于河东长于河东,又出身白波,对于他们的内部情况十分了解,有他去对付白波匈奴,肯定得心应手。我还指望他给我招降白波军将领呢,至少应该和陶成一起离间白波、南匈奴的关系。

    三则也是为了培养一员大将。我麾下作战一直主要以庄灿、蒲俨、牵逵、高见四位大将为主,如果说以前都是集中作战、统一行动的话还可以,那么以后经常要单独行动了,这几个人就不够了。况且多培养几个将领对于权力平衡也是很有帮助的,物以稀为贵,将领一多,对于个别将领的依赖就会降低,他们恃功傲上的可能就越低,所以我一直都很注意培养新的将领。

    而身边的人我现在就看好徐陵,李奇、杨干、呼衍奴、苻键等虽然都很有忠心,而且也很聪明上进,但我感觉现在都不具统兵独当一面的才能。徐陵十分忠心,而且做事认真谨慎细心,亲兵营将校里面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得上,如果不是为了培养一员大将,我是绝对不会放他走的,我把他这样一个年青的将领派作蒲坂尉,独自负责一个方向,作为我们的前哨,就是为了锻炼他的。而从他不断送回的情报看,也确实不辜负我的一片良苦用心。

    “呵呵,好吧,公明。我们就到此止步了,我相信你们去了一定会就转战局的。”

    “是,将军,我们一定竭忠尽智,不辜负您的所托。”

    “自己好生小心,保重身体。”我仔细看了这四位部将,里面陶成、卫会是****老人,徐晃、冯立、夕彩算是新人,不过徐晃和我自从巫咸山之战后就认识了,以后又经常在一起作战,也算有三四年的交情了。而冯立和王忠在槐里之战中表现出色,得到了我的赏识,所以加以重用。

    顿了顿,我对徐晃笑着说:

    “霍骠骑曾经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你们可不要存这个心思啊!以前咱们四处奔波,漂浮不定,现在到河东算是安定下来了,你们如果有机会就把自己和将士们的终身大事给安排了吧!”

    “末将不敢以私废公。”

    听徐晃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只好正正容色继续解释道:

    “我上次已经说了,此事关乎****发展、军心稳定,非同小可,公明千万不要当作儿戏了,此去一定把将士们的婚姻大事放在心上啊。”

    上次宴饮时下达的四令,对于其他几个大家都比较理解,但对于《婚育令》执行的不认真,尤其是徐晃、庄灿这些事业型的武将。不过我却深知问题的严重性,我所部将士大多来自关中,思乡之情乃是人之本性,尤其在这个守土重迁,乡土观念极重的时代,如何让将士们安下心随着我在河东建功立业可是一件关系全军存亡的大事。高祖刘邦在汉中初期就没有处理好这件事,导致将士大规模逃跑,东汉朝廷也没有处理好凉州移民的问题,强行把凉州汉人内迁,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最后和羌胡叛军混合在一起。

    前些天在闻喜时,晚上偶然出去巡视,听见鲍出麾下的羌胡儿在歌唱一首陇西的乐府: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飓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听了后,更让我感觉将士们思乡心情之严重,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肯定会发生逃跑事件的。****以后当然会大批召纳河东健儿参军,但现在部队的主力还是关西过来的将士,如果没有这些骁勇的羌胡儿、关中步兵和弓弩士,别说整顿河东、建功立业,连维持目前的局面都成问题。现在军队能保持稳定,那主要是因为河东有粮食,但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用其他方法拴住他们的心才行。

    而要让将士们安下心来,最直接和有效的莫过于在河东给他们重新安个家。老人家说得对:要让毛头小伙子安下心来,就的找个桩子拴住他的心,这个桩子就是老婆。这样既可以稳定军心,而且可以加强全军和河东本地人的关系,争取他们的全力支持,毕竟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谁会和自己的女婿作对呢?我的目标就是要让****将士都成为河东的女婿,这可是在河东建立基业的战略举措,也是人口增殖的重要途径,非同小可,所以才要对徐晃再三交待。

    看了看徐晃旷悍的脸,我差点想说:如果你忙那就让陶成负责算了,最后想想还是把话咽了下去,让陶成负责,即使婚姻成功,以后肯定后遗症太多,夫妻之间矛盾重重,不仅不利于稳定军心,而且会动摇军心呢。

    “你们走吧,马到成功!”

    “是,将军保重!”徐晃带着陶成等下马对着我深施一礼,然后上马而去。

    看着他们寒风中掀起的灰尘逐渐吹散后,我才和裴徽等人一起往回走,路上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