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云飞扬_第三十三节 赌战马超(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节 赌战马超(下) (第2/4页)

派人到两边主将处报告请示开始,我对着高见的亲兵高声叫道:

    “同意开始,我军必胜!”将士们一听的喊声,一起跟着喊叫,近一千人的叫声,合在一起还是很惊人的,吓的许多鸟儿四处飞舞。

    看着高见亲兵领命离开,我又把眼光转向了我军五百人的骑兵方阵。

    此次我方上阵的骑兵将领一共有高见、赵岑、徐晃、姚兴、鲍出、杨干、弥且不真、钳耳莫于、苻键、雷动等十人,根据我们昨天晚上商议的方案,我们出动重骑兵三百人,轻骑兵两百,这里面重骑兵主要是羌胡人和汉人,轻骑兵则主要是匈奴人。决定的作战序列是高见、苻键分别统率两屯轻骑兵,重骑兵三屯分别由徐晃、赵岑、姚兴率领,鲍出、杨干、弥且不真、钳耳莫于、雷动给他们当副手。基本上去的都是我军最优秀,武艺最好的骑兵将领。

    摆的队形则是前松后紧,如同一个倒过来的“门”字,即把两个轻骑兵屯两百人摆在正面,三个重骑兵屯三百人摆在后面。本来按照一般的看法,既然与马超近距离对决,应该全部出动重骑兵才占优势,但徐晃认为,既然是赌斗,只赌生死和输赢,并没有说我们一定就要局限于那个场地,只要能取胜就好。公明所部基本都是匈奴轻骑兵,有这一说也在意料之中。而且我也想起了郝锗和典韦在陈留东门的那次战斗,我们就是轻重骑兵互相配合,杀的典韦大败而归。最后就采取公明的建议,使用了这个轻重搭配的队形。

    我恋恋不舍的把目光从我军整齐的服装、明亮的盔甲、旗帜和精良的装备上移开,哎,这都是桥良的功劳啊,没有他和路高两个的努力,我军的服装、装备那能这么精良统一。我敢于和韩遂赌斗,我们装备优良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也端赖我这个未来人的一点点知识。

    首先我军骑兵全部装备了马镫,这在其他骑兵中是不多见的。自从我们在闻喜装备使用马镫后,李傕部、郭汜部、樊稠部都在向我们学习,但就是没有我们这么统一就是了,马超的羌胡骑兵虽然与我们在漆水作过战,但据水师多次观察,好像也只有个别骑兵引进了这种技术,而且马镫制作的不规范。这是我敢于与羌胡骑兵对决的一个重要信心来源,因为我经常骑马,也曾经骑过那种没有马镫的马,知道在上面挥舞刀枪是什么感觉。

    以前的骑兵武器主要是弓弩,就是因为坐在马背上很难保持平衡,格斗十分困难,只能使用弓弩。汉朝骑兵首先使用了环首刀和长矛,以方便骑兵进行近身格斗,是一大进步。并因此在与匈奴骑兵的交战中占了很大的便宜。其实匈奴轻骑兵如果能发挥机动的优势,只是进行靠近射击撤离,再靠近再射击再撤离的战术,汉军骑兵也没办法。关键是卫青使用了一种战术,逼迫匈奴骑兵必须与自己近身决战。那就是他每次一和匈奴骑兵集团接触,就立即指挥队伍首先咬住敌军的主帅,迫使其他骑兵为了救援主将而进行近身格斗,这样汉军骑兵就能充分发挥武器、盔甲、技术上的优势了。

    虽然环首刀是骑兵装备的一大进步,但在我看来,环首刀只不过是把传统的剑改成了单刃,把另外一面加厚而已,虽然比起剑来更加适于骑兵作战使用,但还不是目前最好的骑兵近战装备。

    到河东后,特别是打败吕布后,在绛邑的那段时期,空闲时间比较多,我就召集了一些工匠,根据自己对哥萨克战刀和倭刀的记忆,与他们一起设计制造出了一种带着护手的弯刀,其砍杀效果比起环首刀来好上许多倍,而且有护手。

    首先在亲兵营使用后,将士们爱不释手,最后又根据将士们的意见,反复修改,最后定型,这种刀身稍弯、和倭刀相似的马刀长三尺三寸,刀背宽厚,利于劈砍,刀身侧面有血槽,刀柄的背面是全护手,正面是一个翘向上方的护手,防护效果也比环首刀好。这种刀最后定型生产,成为骑兵的制式装备,步兵的刀牌手以及弓弩士、长矛手、辎重兵用的都是这个,****几乎人手一把,是我们的特色武器和主要防身武器。将士们一般称之为“飞云战刀”,我则简称为腰刀。

    同时吸取欧洲骑士甲胄的形制,给重骑兵装备是板甲,即两铛铠,同时一起装备还有铁板锻造的铁护胫和铁披膊,两铛铠是用两块铁板锻造成与人体前后相似的形状,肩部用牛皮带相连,象背心一样穿上后,用带子在腋下系紧。它虽然没有鱼鳞甲、锁子甲灵便,但比鱼鳞甲、锁子甲的制作快捷的多,防护效果要好,比较适合于重骑兵使用。特别是冲锋陷阵的时候,明光闪闪,不仅能炫敌眼目,而且可以震慑敌人。现在****一般将领和重要军官大多穿的是鱼鳞甲,重骑兵穿的就是两铛铠了,也有一些将领喜欢穿两铛铠,比如杨干等,觉得体面、坚固。

    总体来说,我军骑兵的装备很不错,现在****骑兵的装备基本上是这样:重骑兵是每人一顶铁盔,一副两铛铠,一柄腰刀,一个直径二尺的木制圆盾以及一柄长一丈八尺的马矟。轻骑兵是每人一顶铁盔,一副皮甲,前后有铁护心,但没有披膊和盆领,便于射击,一柄腰刀,一个圆盾,以及一张复合弓,两个箭囊,七八十支箭。这个圆盾,骑兵们一般是挂在马鞍的左前方,冲锋陷阵或者格斗的时候才伸出左臂套在上面。

    根据我们的情报,河东骑兵这样的装备在黄河两岸群雄骑兵中算是比较好的,曹cao、张扬、张济比较穷,那是不用说了。袁绍富裕,我们没法比,他的骑兵装备比我们好。听原绩派出的细作说,袁绍的一些骑兵甚至装备了马铠,那更加厉害。当然即使有能力给部分骑兵装备马铠,我也不愿,因为我一向认为骑兵一个重要优势就是机动性,防护力尚在其次,如果为了增加防护力而降低机动性,我宁可不干。

    河东军队能有这么好的装备,那主要是因为安邑以及闻喜东部的绛山产铁,也是因为经过整顿,加上河东的池盐收入,我们还算比较富裕,否则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现在我们剥削河东百姓轻,七一为赋,而钱粮充裕,就因为河东所依赖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盐邑池盐的收入,而不是田赋,要不然养这么多军队,不盘剥百姓是不可能的,我也不敢取消丁赋的。

    河东池盐每年外销往并州、三辅、弘农、河内、冀州,甚至远销往凉州,尤其是三辅、上党、太原、西河、上郡等地食盐基本依赖河东供给,就是南匈奴的食盐也是用马匹牛羊与我们交换的。池盐的收入远远超过田赋的收入,如果不是兵荒马乱,光是河东池盐每年的收入都可以超过普通几个郡一年收入的总和了。池盐收入几乎占了河东经济收入的一半以上。虽然铁税也很丰厚,但我们自己的军队都还没有完全装备铁甲、铁盔,而训练、装备民间丁壮的武器装备也需要很多铁,当然更不可能出卖铁器给其他人了,现在基本是除了河东老百姓的农具外,铁器一般不外销。盐铁这方面桥良和路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是他们使我不愁没钱花,还不用盘剥百姓,在河东落得个清廉的好名声。

    羌胡骑兵装备原是很差,除了将领和少数精锐,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盔甲的,兵刃也就是一柄马矟而已,其战斗力强主要是因为羌胡骑兵吃苦耐劳、凶悍好斗使然。就是水师前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