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节 风翔万里(上) (第1/2页)
建安元年(公元195年)十月二十八日,夜,安邑 “您是想让子茂、公明去窥伺一下豫州、上党的形势吧?” “嗯!子颜知我啊!子颜,伯儒、梁道、元常,你们说说,咱们下步怎么办?该首先对付哪一个呢?” 听了我的问话,座间的庄灿、卫觊、贾衢、钟繇几人对视一眼,都不吭气。 以前这种绝密的会议,是从来不会喊钟繇参加的,但钟繇此次在安邑的防守中表现特别出色,安邑能保住,有钟繇一半的功劳。留守安邑总领后方事务的几个河东文武大员里面,原绩对于指挥作战并不精通,宋大哥年龄太大,今年都五十七了,而樊将军虽然热心,毕竟是外人,也不好簪越。里面就郡丞钟繇、安邑令(安邑人口超过一万户,所以称为安邑令。河东达到县令标准的唯有安邑一县而已。)苏则、安邑尉王忠三个年富力强,又懂军事,而且各方面人员都熟悉,对于抵抗郭汜和阎行的攻击、偷袭,起了主要作用。 阎行远程偷袭盐邑时,同时奔袭安邑,但因为钟繇、苏则、王忠他们在安邑四周都安插了哨探,所以阎行没有得逞。其实以安邑、盐邑的城防,即使里面光是老弱妇孺,只要关上城门、收起吊桥,几千远道而来的骑兵要攻打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颜斐、路高虽然壮烈就义,但也确实是他们疏忽大意的结果啊。 而钟繇在组织前运粮草,征集编组壮丁,以及镇压地方豪强各方面都很得力。我能在前方放心大胆的与韩遂、审配周旋,大后方没有拖我什么后退,钟繇所起的作用甚大。 这个人的才具远远超过原绩和宋大哥,我当时指定他们三人负责后方事务。三人说是平等关系,但实际上因为宋大哥身份特殊,其实是他为长。但人的能力实在不可强求,在处置实际事务的过程中,因为钟繇能力突出,事权不断扩大,不仅负责自己的政务,而且还替宋大哥分担军务。此次河东危机中他的表现说明,这家伙确实算的上一个文武双全,出将入相的人物。可惜以前对他猜忌很深,没有充分发挥他的作用。而最让我感动的还是,根据校事的报告,钟繇拒绝了袁绍明里暗里的拉拢和策反,所以此次才把他也吸收进河东的核心决策层。 “伯儒、梁道啊,你们当时游览大王泽的时候说让我首先统一河东群雄,再图谋对外发展,现在你们总该说说主意了吧?”听了我的话,卫觊、贾衢(改任安邑长,而调任苏则为绛邑长,主要因为贾衢是杨飞的一个重要智囊。)两人一阵紧张,良久,卫觊说道: “自从上次将军托付我此事后,认真思考了,但因为形势变化太快,以前的设想都只好推dao重来。经过这几个月的构想,我以为首先应该攻打关中的韩遂,占领三辅之地。” “哦,为什么?我们好不容易与韩遂和解,你现在又让我去和他开战。而我们今天刚拒绝了袁绍的委任,虽然你说动公孙瓒重新发威,有他在后面吊着,能替我们分担不少压力,可也要谨防高干进攻啊。 再说了,冀州、太原之地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我们得到后立即可以扩张军备,增加实力,三辅之地地广人稀,人民离散,破败不已,而且北有匈奴、西有羌胡,得之不足,失之不足为憾。更别说韩遂骑兵厉害,上次和他正面对阵,我军损失惨重,现在想起我那两千重骑兵,我都心痛不已,那可是我多年搜罗来的四方英锐啊,一下子就死了一大半。”听了卫觊的话,想起跟随了许多年骑兵健儿,我一阵感伤。 “将军所言甚是。不过您考虑过没有,我们现在要对外扩张,方向无非是并州、三辅、弘农三个方向。弘农之地地方贫瘠,且张济在我们与韩遂争战中故意坐山观虎斗,但也算一个难得的盟友,多次合作,可以不论。 在韩遂与袁绍而论,韩遂虽然实力强大,但如何比得上袁绍?此次我去秘密会见公孙瓒,在冀州境内行走了很长一段路程,感觉冀州的繁荣,人口之密集比之我们河东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河东与并州之间多是山区,十分险峻,利于防守,不利于进攻,否则公理如何能用两千人马凭险据守,挡住审配三万大军呢?而且我军的作战主力之一就是骑兵,在那种地方骑兵很难发挥。而我们与袁绍作战,即使胜利,也必然旷日持久,消耗巨大,一旦他人趁机攻击,我们何以应付? 而韩遂,虽然号称兵马十万,但经过与我军的大战,葬身在河东的将士超过两万,加上子颜桃林歼灭的几千人,还有水师消灭的,属下估计韩遂现在可能就四万人了,里面核心的羌胡骑兵能有两万多三万,但韩遂必须守备三辅的广大地域,加上韦使君会威胁他的大后方,他如何能把所有兵力拿来进攻我们?我估计能动员两万多人就不错。 且正如将军所言,三辅之地贫瘠不堪,如何能够养活这么多军队?韩遂和马腾因为称帝的事情又产生了嫌隙,只要我们继续挑拨离间,据我们看,伪秦朝廷日久必生内变。此时进攻,如以汤泼雪,易如反掌。更不要说文才已经到凉州联络韦使君,我们两面夹击,胜其必矣。”卫觊说的口干舌燥,喝口茶水润润嗓子,接着道。 “况且,从政治上而言,现在天下称帝的七家里面,除了袁术、韩遂外都是秉承汉室名分,如果我们讨伐韩遂,可以取得讨逆的大义名分,袁绍虽然与将军不睦,但如果此时趁机进攻将军,天下人都会说他助逆的。” 前面卫觊都讲的很好,但听了这句话,我心里暗自嗤之以鼻,什么狗屁天下人的看法?袁绍、袁术和叔叔袁瑰一家子干的缺德事还少嘛?袁绍、袁术利用手中权力陷害我就不提了,袁瑰身为太傅,却帮助董卓把少帝刘辩赶下去,扶刘协登基,行为简直和乱臣贼子一般,就是仗着袁氏一门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没人愿意得罪人,多说什么就是了。袁绍也一样,明明皇帝还在位,他就两次企图拥立刘虞为帝,简直是要想造反嘛,而且公然杀害朝廷所署的冀州牧壶寿,也是贼子行为。而他堂弟袁术竟然公然称帝,建国号陈,更是大逆不道。不过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卫觊、钟繇、裴徽他们这些世家子弟对于袁绍的看法很好,我也不好多说什么。 还有他们经常说的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更是狗屁。我发檄讨逆以来,整整五个多月,就从来没有见到一家关东诸侯在我们危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派出过一兵一卒,我只见到袁绍个混蛋趁机落井下石。其他最多封我个官,就这还是居心叵测、用心深刻。 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利益,一切都围绕这个在运转,那怕大家口头上说得多好听,但最根本的就是这个,所谓得道多助,其实应该是谋利多者多助而已,你能让别人得到利益或者别人能从你这里得到利益,他才会支持你,如此而已。 道义和利益的关系就像女人身上的衣服和rou体的关系一样,大家当然喜欢穿着入时华丽的女子,也少有人喜欢自己的女人不穿衣服赤裸裸地四处蹦达,但最重要的还是她本人,而不是衣服,一旦为了得到她的rou体,遮羞的衣服可以立即撕掉扔到一边。在乱世生死竞争中,唯利、唯实倾向体现的更加突出,只有那些最讲求实际、惟利是图的诸侯才能在残酷的斗争中生存下来,象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焦和那种假仁假义的家伙是根本不适合在乱世挣扎的。 “嗯,梁道和子颜的看法呢,还是让我打袁绍嘛?” “是,末将仍然如此认为。诚如将军所言,三辅之地地广人稀,实在贫瘠,我们就是和韩遂血战取得了,也是得不偿失。而从军事上讲,关中平旷,便于骑兵发挥作用,利于以多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