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节 耀武汾水 (第1/2页)
建安二年(公元196年)二月二十三日 太阳逐渐从薄雾中露出头来,城东缓缓向西南流去的汾水,在朝阳的照射下发出淡淡的鳞光。 晋阳城东汾水、城西晋水,城南南渎和穿城而过的北渎都散发出一层雾气,将晋阳笼罩在其中,从远处看去,晋阳城如在梦幻中一般。 若在平日,日出之时,就应该大开城门让百姓出入,可是太阳已经如同火球一样从东山上爬了出来,城中还是毫无动静,一些忙着作生意和走亲戚的人都被阻挡在城门口,大家拥挤在城门口,七嘴八舌纷纷议论发生了什么事,这时只听见城头守护的士兵惊惶失措地大喊大叫: “贼来了,贼来了!” 阻挡百姓的士兵一听顾不得拦阻百姓,沿着蹬道向城头跑去,看热闹的百姓一听喊叫,往年异族侵略的惨痛回忆立即涌上心头,胆小的不由地两腿发抖呆在当地,其他人则手忙脚乱往回跑,有人还边跑边叫喊,弄得不大的晋阳城乱成一团,而个别胆子大的人则随同惊惶的士兵一起跑上城头一看究竟。 登上城墙一看,所有人都是一呆,只见远处的汾水边上突然出现了一片光雾,如同湖泊,如同朝霞,如同海市蜃楼一样,沿着汾水东岸缓缓向晋阳移动。 待离得近了,城头上的人才看的分明,只见难以数计、见头不见尾的骑兵队伍排着整齐的行列向晋阳开过来。行进的战马和他们的主人一样骄傲和自信,踏着小碎步,不慌不忙缓缓前进,不时会摆摆头上的羽饰,盔甲铿锵的声音合着马蹄的响动震彻了大地,到了被拆毁的晋阳桥边后,号角响起,所有骑兵按照旗帜和号角的指示,隔着汾水对着晋阳城列成方阵。人makou鼻中喷出的气息缓缓升起,在方阵上方形成一团气雾。 晋阳城头的官兵百姓虽然多听闻河东骑兵的故事,但真正见到却是第一次。虽然害怕,看到晋阳桥已经拆毁,骑兵要渡河也不便当,所以都壮着胆子用心观看,偶尔也议论一两声。只见河东北伐骑兵按照轻骑兵在前,重骑兵在后的顺序排成十层的方阵,背着太阳面对晋阳列阵。人马头上的各色羽毛饰物在晨风的吹拂下如同芦苇丛一样的起伏,蓝底红焰的火云旗也随风飘扬,实在是巍为壮观。 晋阳城头,不论军民刚开始都被这个威武的骑兵队伍惊呆了,张着口不知道该怎么办。稍过了一会,看见他们只是在汾水东岸布阵,却不制作桥梁渡河,加上有脚下又高又厚城墙的保护,胆子转大,指点议论的逐渐增加。就有百姓问那身边的军汉: “军爷,我看他们的甲胄怎么和郭校尉统领的骑兵不一样啊?” 被问道的军官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渊博,便得意底解释道: “你若问别人,他准定不知道。亏得问到我,爷便说于你听。我听一个去河东做生意的商人说起,他们的这个盔甲却不同我们的玄甲,是用铁水直接铸成前胸后背形状的两块铁板,再进行锻打修饰,然后里面衬以牛皮以防磨损衣服皮肤,再用皮条在肩部连接起来,穿着时却用皮条在两肋拴紧。这种式样的铁甲他们称之为两铛铠,也叫明光铠。虽然没有我们的玄甲灵活,但坚固结实,而且制作的速度快,听那商人说河东绛邑的作坊一天最快可以做出几十副。还有,你看!” 那军官看围着自己听讲的军民增加,也自自豪,遂指着方阵详加解释,倒把个墙头当成的晋阳城里的瓦肆。 “他们的兜鍪也是铸造而成,却不同我们用甲片编缀。还有那头盔顶上的饰物,也是有讲究的,士兵是用马毛,只有队史以上的军官才能用鹰羽。还有那鞋子,仔细看,也和我们的不一样,高腰抵膝,据说他们叫做什么马靴,是专门给骑兵用的。” “军爷,我看前面那些骑兵穿的却不是你老人家说的什么什么两铛铠啊。”一个商人因为与这军官认识,所以壮者胆子提问。 “哦,那是他们的轻骑兵,穿的却是加装了前后护心镜的皮甲。” “大人,我看他们的兜鍪不光是铸造而成,形制也和我们的不一样,您看,他们的铁兜鍪的顿项延伸的很长,一直护住了脖颈,却不象我们的刚好扣在脑袋而已,把个脖子露在外面。” “是啊,你看他们头盔系结的方式也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是系在脖子下,他们却是在下巴颌上。” “嗯,嗯!”众人听那两个小军说的有理、观察的仔细,不禁点头,遂跟着指点议论起来,弄得城头好似闹市一般,众人正观看议论,只听见有人喊: “让开,快些让开,给使君大人把路让开。” 惊呆了官兵方才反应过来,赶紧打骂着把老百姓赶下城头。 高干在高柔、夏昭、张雄等文武官员的陪同下,穿着甲胄匆匆地登上城楼,立足未稳,突然听见敌军队伍鼓角齐鸣,所有的士兵一起合着鼓角的节奏,如同莽牛一般大喊“呵,呵!”,同时用刀矛敲打着盾牌。巨大的声音在远山中不断回响,一阵又一阵,良久方息。在鼓角和人声的刺激下,战马也焦躁起来,或者扬鬣长嘶,或者暴躁地喷着鼻息,不停的用蹄子刨着地面。 看到城外敌军的军容,听到这充满挑衅意味的喊声,所有人的脸色都变的惨白,半天没有一个人说话。 “使君,他们现在不可能过河,更别提攻城了。这不过是敌军耀武扬威罢了,不用担心。”高干的堂弟,太原太守高柔首先从惊惧中反应过来,看到高干等人的神色,赶紧进行安慰。高干却似没有听到一般,梦呓一般自言自语道: “他们怎么过来的?他们怎么过来的?他们怎么能过来呢?” “使君,末将请令,出去与敌人一战。”高干的亲信,铁甲军统领夏昭也从惊惶中镇定了下来,脸色激动的通红,低头躬身请令。半晌见高干没有反应,抬头一看,高干还在如同梦游一般死死地盯着城外挑衅的河东兵马。 高柔一看高干这样,担心影响城中军民的士气,赶紧推一推,附在他的耳边轻声说道: “大哥,大哥!” “哦,哦!你们说什么?你们说怎么办?” 夏昭只好把刚才的话又复述了一遍,高干皱着眉头沉吟道: “我现在身边只有这三千五百铁甲兵,如果损失了,还能依靠谁防守州治?断断不能出城的。”夏昭一听,一阵恼火,急忙道 “使君,不战而守,军心难固,就是守城也不稳啊。况且现在敌军立足未稳,我军铁甲精锐以逸待劳必能打败敌人,卑职恳请使君下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