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云飞扬_第三十六节 规取天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节 规取天下 (第3/3页)

温恢,以律判了个监二年、役三年的处分,虽然说上报后被杨飞驳回,但却在督察院狱中被关押了一天一夜。这个人实在丢的太大了,他回去气的几天都吃不下饭。他心里明白这是他屡次带领政务院六大总管一起求见,遭到杨飞猜疑的结果,杨飞这么作就是要打击自己的威信。不过钟繇自问,平时最多和意气相投的名士过从的紧密了一些,其他也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杨飞的事情,受到这样的打击实在心中窝火、憋屈,杨飞事后虽然派孙资过去慰劳了他一下,但丝毫不能让他心中好受多少。此时听见杨飞的话,他心中的火一窜一窜,按捺了许久方才压下去,淡淡地说道:

    “此事非同小可,还需从长计议。”

    似乎早有预料,杨飞也不惊讶,转头又看向郭宪,郭宪身为军务院总统,这正是他份内之事,是不能不发表意见,再说这个计划王旭等早已向他汇报过,杨飞也为此事多次征询他的意见,便捋须简短地说道:

    “臣以为这个计划可行。”

    原绩顺顺三缕长须,看看不作声的钟繇,与庄灿、牵逵、陶成等交换了一个眼神。皇甫郦就在他旁边,装作没有看见。杨飞麾下文武虽然表面团结,但内部不同帮派争权夺利非常激烈,特别是平民出身的文武与世族出身的名士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这直接导致名士主导的政务院与杨飞旧部主导的军务院、督察院之间的不和,一旦发生冲突,军务院必然联合督察院一起对政务院发难。皇甫郦与两边的交情都不错,又身居雍州刺史这个关键位置,是双方争取的一个重点人物。虽然从目前看,是庄灿、高见、原绩为代表的旧部占据上风,但从皇甫郦内心来讲,一点也不想牵扯进这些纠纷之中,因为他太了解杨飞这个老朋友了。

    之后杨飞又询问了原绩、庄灿等重臣,大家普遍认为,什么攻取河北、逐鹿中原现在说还为时尚早,以后再议不迟,进攻汉中、益州的事情却必须尽早着手,天下大势纷纭复杂、变化无常,须要抓紧事机迅速动作,否则让别人抢了先手可就麻烦了。

    这个计划杨飞本就已经决定,今天会议不过走个过场,显示对诸位大臣的尊重。看看大家没有旁的意见,便对一直默不作声的高顺道:

    “进攻汉中的事情便交给公理了,公理,说说你的想法和要求。”

    高顺是大前天从洛水大营赶到长安,昨天才从牵逵那里知道这个事情,昨晚兴奋紧张地一夜未眠,反复盘算,心中已有底稿,这时便沉声道:

    “首先说兵马,根据军情部的情报,汉中张鲁麾下共计有精兵一万两千兵马,缓急之间又可征发壮丁四五万,光破贼营一营两千多兵马肯定是不够,臣希望至少能增加两营步兵、一营骑兵。至于进兵路线,自古攻打汉中,不外乎这么几条道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大散关故道,具体选那条,末将要和众将调查商议后才能确定。再说时机,调遣兵马、囤积粮草、协同训练、勘察地形都需要时间,臣大概算了一下,最早明年六月可以动手。汉中道路异常艰险,自古号称‘天狱’,易守难攻,要收全功,恐怕不是几个月可以略定的,请主公能够宽限时间。”

    牵逵、王旭等闻言点点头,高顺说的很实在,与他们的推演基本一致,牵逵主管军政部,负责兵马的整训、补充,便问道:

    “那公理希望加强哪个营给你?”

    高顺瞟瞟杨飞,心道:这种事情我哪能作主,便躬身对杨飞道:

    “主公麾下均是精锐,不拘主公指定那个营,顺以为都是没有问题的。”

    听了这话,旁边的人都不由多看了高顺几眼。高顺治军为人都十分严整,军务院的官吏到破贼营公干,休想吃吃喝喝、拍拍送送,连句好话都听不到,今个儿这是怎么了?转性子了。庄灿却瞟了高顺一眼,心中赞道能屈能伸,有进有退,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杨飞闻言微微颔首,笑道:

    “公理说得实在,不过咱们既然派兵出征,就要力求必胜,再说咱们现在兵马有的是,不象当年捉襟见肘,没必要勒啃。我想就派破贼营、横野营、强弩营、长安营、翊军营、屯骑营六个营过去,一万八千正兵应当足以踏平汉中了吧。”

    高顺一听派出三个最精锐的步兵营,再加上两骑兵营,那就是面对曹cao中军五营,也可以杀的棋逢对手,更不要说张鲁麾下的乌合之众,那里还有什么问题?不过,张惠、杜珩担任营主时间不长,李琨名望不显,都还好说,而高览、阎行却是名动天下的宿将,高览的军衔更高于自己,恐怕难以指挥如意,再说还有庄灿……,想到这里不由有些皱眉,杨飞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笑道:

    “公理不要担心,我征求过英明的意见,他很乐意与你合作。”

    听到这里高顺放下心里,眉头舒开。躬身道:

    “末将遵命,如其不成,愿从军法。”

    “好,那就任命公理为征南都督,英明为征南都护,张惠、阎行、杜珩(蒲俨右迁为司州刺史后,杜珩接掌强弩营)、李琨四人为部将,刻日准备南征事宜。各部院全力协助,不得有误。”

    杨飞看高顺信心十足,心中高兴,大声命令,其余文武群臣一起躬身应诺,先后告辞,杨飞难得地把大家送到门口,方才回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