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节 星陨朔方 (第1/2页)
建安六年(公元200年)九月二十八日,长安北宫画堂 “呵呵!公理、英明他们果然没有辜负我的希望!呵呵呵呵!” 杨飞摇着高顺、高览等十几位南征将领会衔送来的报捷文书,朗声大笑。 旁边的文武大臣郭宪、原绩、牵逵、陶成、陈宫、孙资、刘放、司马懿等也都凑趣道: “这都是晋公洪福齐天,应天顺人啊!” 杨飞闻言不置可否,只是若有所思地瞟了一眼不动声色的钟繇。他现在越来越感到钟繇和自己离心离德,虽然说两人从开始合作的那天起,就从来没有推心置腹过,只是因为相互利用才一直走到今天,但隔膜到现在这个样子,却是从来没有想到的。 他又瞟瞟裴徽、卫觊、仲长统、常林、高柔几个人,心中暗自一声叹息。他知道这些名士,特别是钟繇和裴徽,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作主公,甚至于有没有从内心敬重过自己都很成问题,他们之所以愿意在自己手下效力,一则是形势所迫,二则是想借助自己的力量,实现胸中的抱负。 但现在这段不明不白、不尴不尬的关系将要走到尽头了,如果说以前杨飞还需要他们来装点门面,需要借重他们在文法等方面的才华的话,现在已经不需要了,投奔而来的人才和培养的人才,已经足够替代他们的位置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不动声色的剥夺他们的权柄,而又不引起人情恐慌,特别不能让大家以为自己卸磨杀驴、兔死狗烹。但如果名士派的力量被铲除,军功吏派就会一支独大,难以控制,究竟如何,颇费思量! 杨飞微微冷笑一声,对钟繇道: “钟总理似乎很不以为然那!” 众人听到这句话,脸色的笑容一下僵住了,不由把目光投向钟繇,原绩、陶成等则是幸灾乐祸,不怀好意地准备看笑话。钟繇心中一寒,心道该来的终于会来的,但他还是从容地上前,躬身一礼,沉声道: “臣不敢,臣刚才是在琢磨汉中郡、武都郡的善后事宜。” 杨飞闻言,神色不变,问道: “总理有何高见?” 钟繇这时已经定下心来,从怀中摸出一块象牙作成的笏板,对着上面的节略道: “政务院几位总管经过商议,认为虽然善后事宜,千头万绪,但目前顶要紧的是这么几件: 第一件事,立即派遣官吏接受两郡政权,清查土地人民,点验府库。治部已经拟定了官员名单,随后请主公审阅。 第二件大事,是征调民夫开通子午道,这样从长安到汉中,就不必绕道大散关故道了。工部也已经拟定了详细计划,随后一起请主公过目。 第三件大事,是把冬衣尽快运抵汉中。凡是未雨绸缪,不能等天气大冻,大雪封山的时候再做这些事情,至于是由雍州做好再送过去,还是直接派遣汉中徭役更加方便,还需要斟酌。至于粮食,臣听闻高都督报告南郑府库所藏黍麦甚富,大军可就食于南郑,就不用cao心了。 臣等目前能够想到的就这三件事情,思虑不周,还请主公指正。” 听到这里,杨飞心中又是一阵叹息,不由地有些自责,钟繇这些人虽然忠心不足,但任事之诚,虑事之细,那可要超过原绩这些旧部了。杨飞含笑点点头: “呵呵,虑事周详,皆中肯切,不愧为我的萧何啊!” 杨飞说完,大步从上座走下来,脱下身上的锦袍,披在钟繇身上,对着殿中的文武朗声道: “钟总理是我的股肱之臣,又是我的患难之交,自从槐里之变讨伐叛贼,奖扶汉室开始,迄于今,九岁矣!钟卿为我总理后方事宜,从无差错,使我得以专心军事,遂能削平群雄,建立霸业,虽古之萧何不过如此啊! 今,众将顺利克复武都、汉中二郡,虽上赖天子庇佑,下赖将士用命。然钟总理与各位卿家,协理后方,供应粮草,也都功不可没啊!” 杨飞这一段话,说的钟繇、裴徽、仲长统等人泪水涟涟,前段时间那些委屈一下子抛到了九霄云外。杨飞也是眼睛红红的,他轻轻擦拭了一下眼泪,轻轻拍了一下钟繇的肩膀道: “钟君,飞能有今日,怎么能忘记你的功勋啊!” 又接着道: “我决议仿萧何故事,钟总理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另从翊卫营中调护卫亲军一屯,为钟总理仪卫,以壮声势。” 仲长统等闻言,见到这样君臣相知的画面,都感动不已,而原绩则是心中一笑,与陶成对视一眼,心道:主公毕竟还是不信任钟繇啊! 君臣唏嘘了一会,杨飞的神情缓缓恢复过来,对着众文武道: “所谓君臣同心,其利断金!众卿如此尽心,我还有什么忧虑的呢!” 言罢,稍微沉吟了一下道: “夺取汉中之后,立即进攻益州,这是我们早就决定的方略。目前公理他们已经顺利实现了第一步,紧接着就要准备出兵益州。 不过,那里情况到底怎么样呢,剑阁到底险要到什么程度?张鲁的五斗米教在汉中、巴郡有多大的影响?对我们下步的攻略有什么不利?这些事情公理他们的文书上都没有说,也说不清楚,必须当面看看才能决断。所以我决定啊,趁现在离入冬还有一段时间,到汉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