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凡道人_第二百八十六章 受害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六章 受害者 (第1/2页)

    一个人的外在反映了他的内心,他的面貌也可以揭示出他整个的性格特征,这个明显的假设被人们普遍接受,因此也似乎是可靠管用的。

    比如,以下事实就足以证明:人们总是热切地渴望能够一睹那些大善大恶之人、或成就了非凡事业之人的风采,即使未能如愿见到,也要想方设法从别人那儿打听他们到底长什么样。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喜欢去那些名人可能会出现的地方;也是为什么媒体,尤其是英国媒体,正在致力于将这些人的形象描绘得那么详细确切、惹人注目。然后,他们就会很快地被带到我们面前——通过画家、雕刻家或者摄像师之手,这种被视若珍宝的形象描述,以最完美的方式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这一观点同样也在这样的情形中得到证实: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会仔细观察他的相貌,试图从他的外在特征隐秘地发觉到他的道德品性和智力才能。事实并非如某些愚蠢的家伙认为的那样,人的外表无足轻重。如果灵魂和身体是两回事的话,那么二者的关系就犹如一个人与他的衣服的关系。

    人的相貌如同象形文字——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能够破译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这样一张完整的字母表。

    事实上,一个人的相貌通常能够比他的嘴巴告诉我们更多有趣的事情。因为人的面貌概括了所有他要说的内容,记录了他所有的思想和感情。而且,语言只能说出一个人的所思所想,他的面貌传达了自然本身的思想。

    因此,每个人都是值得我们认真观察的,即使他们并不值得我们与之交谈。

    作为一种独立的自然思想,每一个个体都值得观察;最高的美也是如此,因为它是自然一种更高级、更普遍的观念——是自然在每个特种身上的思想。这就是为什么美在我们眼中是那么迷人——它是自然基本的、主要的思想;而个体只是自然附属的、次要的思想,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观相术无疑是一门伟大高超、艰深奥妙的艺术,其原则绝不能从抽象的原理中学来。观相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要从纯粹客观的角度来观察一个人,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只要有哪怕是一丝的主观色彩存在,例如,轻微的反感或偏爱,点滴的恐惧或希望,甚至我们自己强加在对方身上的观点印象,都会导致这张象形文字混乱变形。语言的声音只有不懂它含义的人才能听清,因为在思考语言含义的时候就不会注意到符号本身。与此相类,只有对陌生人——也就是说,很少见面或交谈、对其面孔还不熟悉的人,观相术才可以正确地运用。

    因此,严格说来,只有第一眼才能对一个人的面孔产生纯粹客观的印象,才有可能让我们破解他的性格特征。一种气味只有在刚接触的时候才会被我们感知,一种酒只有在喝第一杯的时候才能让我们品尝到它的真正味道,同样,只有在第一次看到一张面孔的时候,才会给我们以完整的印象。

    所以,如果你对自己的观相术很有信心,那就应该特别留心对他人的第一印象,并要铭记于心,甚至用笔写下来——假如这个人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话。日后的相识和交往会让你逐渐忘记这一印象,但在将来的某一天它一定会被证实。

    我们无需隐瞒自己这一事实,即每一印象一般来说都是令人极不愉快的。绝大多数人的面孔都是那么粗俗!除了极少数美丽、善良、聪慧的面孔——这是极为罕有的——之外,

    我相信,大部分的新面孔对于一个敏感的人来说,都会带来一种类似于冲击、轰动的感觉,因为一个陌生的、令人惊奇的复合体会引起人的不悦之感。

    说实在的,一般人的样子真是让人遗憾。有这样的人,他们粗俗鄙陋的性格、动物般的低等智力,都清楚地刻在脸上。人们忍不住要问,他们怎么可以带着这样一副面孔就出来,为何不戴上面具见人呢?不仅如此,有的面孔甚至让人只要瞥上一眼就会觉得难受。

    因此,我们不能责怪那些能够远遁山林、离群索居、逃避会见陌生面孔的痛苦感觉的人。对此形而上学的解释就是,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与其生存经历相符合的,是由此形成的。

    如果还有人需要一个心理上的解释才能满足,那么请他躬身自问:对于那些一生都心胸狭窄,脑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