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一五八 张说定策 (第2/2页)
叩开了吐蕃的险关要隘。才使得唐军势如破竹。来到这里。现在。疾呼这一豪言。仍是禁不住热血上涌。左手不由自主的握紧了马刀的刀柄! 郭虔最后道:“此战。是千古未有之良机!只许胜。不许败!” “只许胜。不许败!”众将齐声高呼。这话正是他们的心声。 他们深知此战的重要意义。若是战胜。将开创华夏地历史! 若是失败。将成千古遗恨! 对诸将的战意。郭虔不会有一点怀疑。很是满意。点点头道:“现在。我来布署。若有问题。你们一定要提出。我们一起来商讨。此战关系极大。不得藏在心里!” 这一战的关系真的是太大了。无论用多少言词来形容都不为过。他能保持一颗谦逊之心。听取众将的看法。这难能可贵了。 “我以为。此战的紧要处就两点:一是务必全歼。不使一人漏网!二是先难后易。先歼灭禁军。再打其他军队!”郭虔先说出总方略。然后再一一详解:“全歼一事。意义你们都很清楚了。这是为以后治理不留任何后患!这事关系极大。关系到大唐能不能真正治理好吐蕃的大事!若是留下了后患。我们这次征战就没有任何意义!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决定先行遣兵埋伏于各处要隘。断其退路。你们以为如何?”目光缓缓扫过众人。 费俊行点头赞同:“大帅。末将以为此法可行!只有先断敌退路。再来攻击。才不致于让吐蕃人逃掉!” 众将纷纷表态。大是赞同。“监军。你以为呢?”郭虔问道。 陈晚荣沉思着道:“大帅。以我出使吐蕃的情形来看。墀德祖赞明里摆出与我们决战的态势。暗地里却在准备不利之时退走。先断其退路。再来决战。是可行之策!” 这一战。对于墀德祖赞来说。他是不得不打!之所以要打。是因为他不打。他有可能不能再做赞普了。 明知打不过。还要打。总比不战而弃守要强。打了。那是战之过。非不为也!若是不打而弃守。那就是胆量与气魄地问题。他无法向老百姓交待。 当然。做为君王。墀德祖赞也要考虑到万一不利。他该如何把军队撤出去。他是不得不打。打到何种程度。很有讲究。只要能堵住老百姓地嘴巴。能保住赞普的位子。在这样地情况下。就应该尽可能多的保存有生力量。墀德祖赞明里是大张旗鼓要与唐军决战。暗中也在准备撤军。撤往他选定的地方。
郭虔得到陈晚荣地支持。心中一阵欣慰。点点头。问道:“张大人。你以为呢?” “可行!”张说赞同他这一想法。话锋一转:“不过。要想做到这一点。困难很大!我们说是有十万大军。其实能参与此战的不到八万人。而吐蕃现在已经聚集了差不多二十五六万人。兵力上是一比三。我们不占优势。 “吐蕃军队虽是占有人数上的优势。但是他们的军队鱼龙混杂。只有禁军战力强悍。其他的军队。不过是凑人数罢了。这一战。我们是必胜无疑! “人数多了也有好处。就是一旦打了败仗。他们要逃跑。我们没有那么多兵力来追击。只有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逃走。给以后留下后患。先断退路的想法很好。就是我们地兵力不够。执行起来有些难处!” 要想围住一支军队。你就必须要有超过其他的兵力才能做到。当然。也有例外。长平大战。秦军和赵军人数相当。而白起却成功的把赵军给围住了。原因在于上党地区的地势险要。白起用计。把赵括诱入包伏圈。再派兵守住险隘之处。最终导致了赵军全军覆没。 要是在平原地带。没有可以利用的险要地形。白起要想包围赵军。根本不可能做到。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之说。 张说的分析入情入理。说到了要害之处。郭虔点头道:“张大人所说不错!好在吐蕃地势险要。只要守住了这些险要之处就行了。不过。这些险要之处也多啊。我要分出两三万人来守这些地方。能实际用来攻坚的兵力。只有五万多一点。是少了。” 唐军进展虽然顺利。代价也不小。打到现在。减员近万。再加上还要分兵驻守那些险要之处。兵力一分散。能集中地兵力不到八万了。 八万里面。要分出两三万来扼断其退路。真正能投入正面交锋的军队只有五万。和吐蕃二十五六万兵军比起来。太单薄了。 “大帅。张说有一策。还请大帅斟酌!”张说开口了。 他才气极高。众人对他很是佩服。一听这话。无不是大喜过望。郭虔最是急切:“张大人。快快请讲!” 张说拍拍手。庄大楚和伍少行进来。向众人见礼。张说指着二人道:“这事。可以着落在他们身上。这段时间。我已经召集了接近三万奴隶进入军队。现在。是派他们上战场的时候了。” 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人手。一下子多出三万人。按理说。众人应该高兴才是。然而。没有一个人能有一点高兴劲头。无不是面面相觑。作声不得。 愣了愣。郭虔这才委婉的道:“张大人一番好意。郭某深以为谢。只是。他们这三万人。没有经过训练。上战场于事无补呀!” 这是说得客气的。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派他们上去送死!张说推行废奴措施不过一个多月。能召集三万奴隶参军很不错了。只是。这些军队没有训练。即使有训练。一个多月能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那也太容易了。 张说一笑:“大帅。兵贵精。固然没错。可是。要是没有精兵的时候。那又该怎么办呢?总不能说不打了吧!而是在于调遣!大帅。给你明说了吧。我早就想过了。要想不让吐蕃人逃走。按我们现在的兵力。只有阻断其退路一途。所以。我把他们召集起来。没有教他们如何在战场上厮杀。而是教他们如何守住关隘。 “一个多月的训练固然有些仓促。不过。只要大帅再派出一些精锐兵士带着他们。我想断掉吐蕃人地退路不会有问题。” 原来他早就谋划好了。众将恍然大悟。齐声叫好。 郭虔兴奋不已。埋怨道:“张大人。你也是地。你早就谋划好了。却迟迟不说出来!张大人。你可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呀!有了你这三万人。我再派出一万军队带着他们。足以截断吐蕃人地退路了!我一下子就省出两万兵力。有了这两万兵力。正面交锋的杀伤更大。逃走的人也就更少!” 张说一脸严肃道:“大帅。你说的先难后易。先吃掉吐蕃禁军。再打其他的吐蕃军队。我也有一点不同的看法。” “张大人。快说。快说!”郭虔很是期待。 陈晚荣也有点好奇了。问道:“张大人。大帅以为禁军是吐蕃军队的中坚。只要歼灭掉禁军。其他军队也无能为力。这有什么不对?” 张说点头道:“大帅这想法不错。唯一不足之处就在于伤亡比较大。你们想。我们与禁军缠斗之时。其他吐蕃军队肯定要来增援。这就给我们增添了无谓的麻烦。因而。张说以为。这一战应该先易后难!先把吐蕃贵族的私家军队。还有其他的军队打掉。只要他们一垮。必然是人仰马翻的混乱场面。 “若是我们调遣得宜。把他们往禁军面前赶。用他们来冲乱禁军的阵脚。再掩杀过去。一是我们的伤亡小很多。二是吐蕃军队相互践踏。会死伤无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