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穷济天下_健力宝的兴衰(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健力宝的兴衰(一) (第2/5页)

来拉货的大卡车,一车皮健力宝的批条被炒到了2万元。

    李经纬第二次让人眼前一亮,则是在1987年。

    1987年11月,在广州举办的全国第6届运动会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企业与国外跨国企业同场竞争的场面。两年多前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出足了风头的健力宝此时风头正劲。为了得到“六运会指定饮料”的名号,当时已是全国最大饮料企业的健力宝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展开了竞争,后者愿意出资100万元,而李经纬则一口气把价码抬高到250万元,并外加赠送10万元饮料。结果当然是健力宝如愿以偿,而可口可乐只得到了“可乐型”饮料的指定权。这个细节被当时的媒体记者津津乐道了很久。赛会期间,在新建成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大到墙壁,小至痰盂、垃圾桶,都铺天盖地地印上了健力宝的广告。最夸张的景象出现在闭幕式上,在当日会场的入口处,200多名工作人员均被要求穿上清一色印有健力宝标志的运动服装,他们还向入场的8万名观众每人赠饮一听健力宝饮料。放眼环形运动场,星星点点全部是健力宝的饮料罐,简直成了一个橙红色的海洋。

    “六运会”一过,李经纬趁热打铁召开了全国经销商订货会,短短两个小时,订货额就达2亿元。第二年实现销售额2.7亿元。健力宝的广告也第一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上,李经纬亲自拟定的广告词非常实在也很朗朗上口:“您想身体好,请喝健力宝。”

    乱世纷战:清新一枝不坠泥

    健力宝的崛起,意味着中国饮料市场春天的到来。它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一群极富野心的创业家纷纷涌入了饮料食品领域。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相继冒出大大小小的饮料厂和食品、保健品厂,“珠江水”和“广东粮”“北伐”中国的时代开始了。

    就在李经纬大闹“六运会”的同时,在广东东莞的黄江镇,怀汉新创办了太阳神保健品厂,他的创业传奇几乎是李经纬式的翻版。跟李经纬的经历有点类似的是,怀汉新也是体育系统出身。他在广州市体委当过司机,健力宝的神奇故事让他陡然萌生了创业的冲动。他的岳父在广东省体育医院工作,当时为广东省体工大队研制出了一种将鸡与蛇的提取液进行混合、用于治疗厌食和失眠的滋补液,在试用之后效果很是不错。怀汉新便带着这个配方和5万元,跑到黄江镇办起了一个小工厂。

    在产品还没有批量生产成功的时候,怀汉新就学上了李经纬当初的招数。1988年1月,国家体委在广州召开第24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专用运动饮料营养补剂评选会议,怀汉新带着他尚未面市的“生物健”四处公关。评选结果颁布,生物健口服液一举荣获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专用运动补剂和中国运动营养金奖。便是带着这样的光环,怀汉新开始了他征服中国市场的旅程。为了让自己的企业更具有现代气息,怀汉新在获奖后,将厂名、商品名和商标都统一注册为“太阳神”,他拿着健力宝的易拉罐对设计人员说:“这是中国最好的饮料,你就按它的样子来设计。”

    而此时,在杭州城东的一个街道里,比李经纬小6岁的宗庆后开始筹建娃哈哈儿童保健品厂。这位日后中国最大饮料公司的创办人回忆说,他推出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时,广告词“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灵感整个儿是从健力宝“偷”去的。

    一个很奇特的事实是,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太阳神和娃哈哈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业绩,不过它们却从来没有跟健力宝发生过正面的产品竞争。特别是娃哈哈,它后来从鱼龙混杂的保健品市场全线退出,转而进入到了饮料领域,可是它却没有主推果汁类的汽水饮料,也没有做易拉罐类产品。究其原因有如下几条:一、它的主力市场都在二、三线的城镇市场,易拉罐的成本较高,不适合低价位、大批量的产品类型;二、健力宝的“东方魔水”品牌效应实在太过强势,使得后来者几乎没有插足和抗衡的空间;三、由于价位及饮用习惯等因素,果汁汽水及运动型饮料的城镇市场容量无法获得几何级的爆发。

    这些原因造成了健力宝的独步天下,在一个特殊时代因特别机缘而形成的品牌效应如一轮神秘的光环,始终笼罩在这罐橙黄色的饮料身上。此外,李经纬为健力宝设计的游走在饮料与保健品之间的产品定位,在产品区分尚不清晰的城镇市场十分奏效。

    魔水效应、售价较高、无人竞争,这些因素形成的综合结果是:在10多年的时间里,健力宝一直是中国销售效益最好、持续销量最稳定的饮料品种之一,国内几乎所有的饮料经销商都靠健力宝赚到了大钱。这也是为什么在它日后溃不成军的时候,仍然有很多经销商愿意自掏腰包出手拯救它的原因。

    健力宝的竞争对手始终是它自己。在它创业的前10年,几乎看不到任何危机存在的迹象。

    1989年,健力宝的广告投放值高达1000万元,这在当年中国的消费品企业中名列第一,其产值接近5亿元。

    1991年,李经纬异想天开地策划出一个“拉环有奖”的促销创意,凡是购买健力宝的消费者只要拉到印有特别图案的拉环就可以得到5万元的奖金。李经纬宣称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的奖金——从一开始的200万元,后来递增到1994年的800万元。这个活动在中国城乡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尤其让人惊奇的是,“健力宝拉环”竟成为很多乡村骗子的道具。他们坐在长途汽车上,突然惊呼自己拉到了一罐有5万元巨奖的健力宝,然后将之转卖给那些贪小便宜的无辜乘客。这种诈骗游戏一直到2000年前后,还在全国各地的城乡无比愚蠢却又惊险地上演着。

    就靠拉环有奖的促销刺激以及品牌的持续影响力,健力宝的销量水涨船高,一骑绝尘。1994年,健力宝隆重庆祝创业10周年,李经纬包下广州市所有的五星级宾馆大宴宾客,并把彩旗从广州一路插到了70里外的三水县。这时候的健力宝年销售额超过18亿元,举目国内,无人可及。

    然而,便是在这一派喜庆景象中,健力宝正经受着创业以来最艰难的一次煎熬和最惊险的一次考验。

    1994年前后,中国的食品市场发生了一场剧烈的膨胀和震荡运动。在过去的4年里,全中国最有野心的企业家们都无比亢奋地拥挤在处于井喷期的保健品和饮料市场上。全国保健品生产企业从近百家增至3000余家,增长了30多倍,品种多达2.8万种,年销售额高达惊人的300亿元,比4年前增长12倍。保健品产业成为全国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黄金之地”,而其营销理念和市场辐射对饮料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为国内第一饮料品牌,健力宝的定位是游走在保健品与饮料之间,冲击可想而知。在国内市场上,健力宝正四处受敌:后起3年的太阳神也把营业额做到了13亿元,利润高达3亿元,其前卫、新锐的品牌形象已隐隐有超越健力宝之势。在主要城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