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烟墩下的传奇_第019章 关心同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19章 关心同志 (第2/2页)

年轻的干部……”

    “你也不是七老八十了!”刘家语笑了笑说道,“危险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信心。再说我人熟地熟,也是个有利条件。我认为,还是让其他同志,多多出去锻炼锻炼的好。”

    刘经三说了半天也没把刘家语说服。后来只好说道:“你的意见倒也值得考虑。不过这是特委会的决定,我自己也不能改变。你的意见,我可以转达给胶东特委。”

    刘家语听刘经三这么说,才不吭声了。

    当天下午,刘经三回到胶东特委,只见胶东特委张静源书记正坐在小凳上看文件。张书记一见刘经三进来,就问道:“你和那些人都谈过话了吗?”

    “都谈过了。其他人都同意特委决定,就是刘家语有些意见,他要求留下来在地方工作。”

    “为什么?舍不得离开家?”张书记见刘经三摇了摇头又说道,“你是不是把当前的形势给他讲清楚了?”

    刘经三说:“我都同他讲了,就是不同意走。……”

    张经三听了刘家语不走的原因后,惊喜地说道:“啊,想不到这个小刘秘书真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哩,一个年轻的老党员,在紧要关头能从大处着眼,不考虑个人得失,不愧是文登乡师老支书,老干部!”他回头又问刘经三道,“你的意见哩?”

    刘经三说道:“我觉得刘家语同志的意见有道理。”

    张书记道:“是啊,是有道理。等晚上开特委会的时候,咱们共同研究一下吧。”

    张静源,山东博兴人,一九二九年入党,曾于三二年五月,任中共青岛市沧口区委委员、宋哥庄小学党支部书记,因参与领导青岛日本富士纱厂工人罢工被人告密,遭国民党青岛市警察局通缉。张静源脱险后,经中共山东省委同意,由宋哥庄小学教导主任、共产党员宋继先(莱阳县人)和教师王锡侯介绍到了莱阳,并很快与莱阳地下党员接上了关系。

    他在万第、水口等村展开对莱阳、海阳党组织的恢复整顿工作。张静源以“保守党的秘密,服从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议,按时到会,交纳党费”为标准,先在褚家疃发展谢明钦、孙奭平、战立山、徐元义为共产党员,后在灵湖小学以教学为掩护,先后在万第、水口、灵湖等小学、莱阳中学、省立莱阳乡师及莱阳、海阳边区的农村,建立和恢复了党的组织。

    张静源于七月二十六日,按照山东省委交通员马巨涛送来的省委指示,张静源在海阳县新庄头村刘松山家召开会议,重新组建了中共莱阳县委,张静源任书记,刘松山任组织委员,宋化鹏任宣传委员,宋玉桂、宋云甲、谢明钦、李仲林任委员。莱阳县委重建后,建立了第一、第五两个区委……

    上个月,张静源与刘经三在刘伶庄建立了中共胶东特别委员会,张静源任书记,刘经三和刘松山为委员,刘家语随后任秘书。从此,胶东共产党组织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

    这天晚上,特委在开会讨论工作的时候,大家也把刘家语的请求研究了一下,觉得刘家语人熟地熟,他虽然是特委秘书,但还不大公开,这里的一般人还不知道他是党员,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同时也考虑到留下来的人不多,这样就决定批准他留下坚持工作。

    当刘经三把特委的决定告诉给刘家语的时候,他微微笑了笑,没说什么,但心里却很激动,他知道这是党对自己的信任,也知道这是一副沉重的担子。他暗下决心说:一定要把工作搞好!

    情况越来越紧张了,决定撤走的同志陆续都走了,最后张书记也要走了。张书记握着家语的手说:“小家语同志,你的任务是艰巨的,既要作好工作,还要注意好身体,隐蔽好自己,以后的环境可不同从前了……”

    “是的!”刘家语点点头说,“张书记,你放心走吧,我一定完成任务。”

    这时,中共山东临时省委遭破坏,胶东特委与上级党失掉联系。张静源即北去天津,与中共中央北方代表取得联系。就在这时,敌人又猖狂起来,驻在胶东地区的敌人不断向周围各县窜扰,不是抓兵就是抢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