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 恩威并济 (第1/2页)
第八十九章恩威并济 秦宓要说的话都说完了,起身告辞,郭嘉却又将他留下。 有一件一直被郭嘉压下没做处置的事情,趁着今天也该做个了结,免得日后生出祸端。 “子勑,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jianian臣?” 秦宓不知郭嘉问话用意何在,答道:“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 郭嘉命人去他书房中拿些东西过来,又派人去请法正,彭羕,郭修三人前来。 在这个间隙时,郭嘉道:“子勑之言,我深感认同。包括子勑在内,益州府的官员,我都认为是能法智术之士,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jianian。可是,近年来,各地官员不约而同地弹劾益州府位居要职的人,今日,我想请子勑来做个旁观者,如我处置不当,还请子勑从旁提醒。” 秦宓连称不敢,心中却也起疑,既然是旁观,那么被弹劾的人肯定不是他,他行的正坐得直,无愧天地,也不怕底下官员弹劾他。 御史台执掌监察之权,益州境内但凡有触犯律法的官员,都逃不过御史台的监察,每年撤换官员的标准,除了政绩,御史台的意见也十分重要。 下人从郭嘉书房中抬出来两个矮桌,上面堆满了竹简,放在堂中十分扎眼。 郭修,法正,彭羕到来后站在堂中,郭嘉没有请他们入座,三人行礼之后,郭嘉就指了指堂中矮桌上的堆成小山的竹简。 “孝直,永年,你们可以看一看这些竹简上都写了什么。” 彭羕和法正对视一眼,走上前去捡起竹简就开始阅读。 二人越看下去,头上冷汗就不断冒出来,没过片刻,已是冷汗如雨,神情大变。 每个竹简上都是弹劾他二人的内容,落款署名被郭嘉涂上了名字,但从不同字迹来看,这些竹简不是假造的。 “主公,这,这……” 法正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一向傲气凌人的彭羕直接跪下,捧着竹简的手都开始颤抖。 数不清的官员弹劾他们二人,针对彭羕的竹简上记载的日期横跨两年多,抨击法正的也从一年前就开始了。 这些竹简代表了什么?是各地官员勾结在一起铲除异己吗?不可能,益州府那么多官员,为何偏偏对他们二人意见这么大?真是有人幕后策划要断郭嘉左膀右臂,戏志才,徐庶,为何就没人抨击呢?秦宓也没遭到弹劾啊。 “主公,在下能否一阅?” 秦宓和彭羕私交甚好,此时见到彭羕惶恐不安的神色,也想知道那些竹简上写了什么。 一伸手,面色平静的郭嘉示意秦宓自便。 拿起竹简看了看,秦宓反复拿起放下,看得很认真。 这些竹简上记载都是各地官员对彭羕和法正的不满,一直皱着眉头的秦宓却心中一松。 转过身,秦宓朝郭嘉说道:“主公,这里面并无彭羕与法正获罪的证据,仅仅是诋毁和宣泄不满情绪而已。” 法正和彭羕听到秦宓的话,也恍然大悟,细细想来,这些弹劾他们的竹简中,的确没有一条是对他们犯罪的控诉,可他们仍旧不安地望着郭嘉,众口铄金,人言可畏,这堆积成山的竹简就算是空xue来风,郭嘉会不会顺从众意而处置他们,难说。 “郭修,法正和彭羕,可触犯了律法?” 郭嘉不温不火地问道。 一直在一旁冷眼旁观的郭修神情淡漠,回道:“彭羕在职两年有余,法正在职一年有余,皆无触犯律法行为,各地官员不满两位是因他们对待同僚态度倨傲,形色嚣然。” 御史台的郭修这番话说完,法正和彭羕总算是有了大难不死的觉悟,执掌监察之权的郭修说他二人没罪,那就是定论了。 此时此刻,二人幡然悔悟,原来他们如此被同僚不喜,甚至暗中敌视,无关政见,而在德行。 郭嘉两年来看着不断有人弹劾彭羕和后来的法正,心知肚明,奉行以法治人的他看不出法正和彭羕究竟犯了什么罪。 二人德行不够,不能服众,但不能否认二人的才华,郭嘉安排下去的政务,他二人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凭这一点,郭嘉就不能仅凭下属官员毫无依据的弹劾而治他们的罪。 法正,张松等这样的人,在郭嘉心中,他们是小人 历史上他们出卖刘璋,迎刘备入蜀,足以证明他们是小人 刘璋待张松不薄,位居益州别驾的张松论权势,在益州排的上前列,可张松认为刘璋不是雄主,法正在刘璋手下不受重用,怀才不遇,这些,都不是他们出卖刘璋的理由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这里,君子合则留,不合则去,刘璋没有对不起他二人的地方,但这二人一边不肯弃刘璋而去,一边还要里应外合帮助外人来谋夺刘璋的基业,退一万步讲,二人对刘璋有意见,那也可以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