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合则两利 (第1/2页)
第二十三章合则两利 益州商业协会大队人马进入长安后由法正接待,城中闲置宅院很多,以供他们下榻。 和张续上一次来长安如出一辙,益州豪族们带了不少礼物送给郭嘉,他们以往送礼都是给地方官,现在益州地方官吏也能收礼,却不能授人以柄,因此也只有寿辰婚娶时,收一些薄礼,太贵重的反而会退还回去。 其实郭嘉并不在意,礼尚往来,重礼馈赠他管不着,做官的你别徇私枉法,就算益州豪族把家业都送给你,郭嘉也不管,当然了,无事献殷勤,非jianian即盗,豪族送礼是献媚讨好还是有求于人,不能混为一谈,要区别对待。 两百多家送来的礼物堆在院中几乎把整个府邸都填满,郭嘉面对这样的情况,无奈地把法正叫来,让他把这些东西都分批转赠给手下将领们。 豪族们送礼是光明正大,并非私相授受,况且是送给郭嘉,不存在龌龊勾当。 他们这是惯性使然,不管郭嘉是不是一个贪利之君,至少他们要把心意表达出来。 休整三日,浩浩荡荡的人马把长安城转了个遍,荒凉萧条不假,但商人看得都是长远利益,只要他们有心,加上关中恢复生产,重建长安并非不可能,只是任重道远,非旦夕之功罢了。 长安城中平日是徐庶法正办公的府衙中,汇聚了益州商业协会的代表们,分坐两旁,七嘴八舌讨论着在长安购置产业的计划。 他们讨论的中心无非就是他们能买到多少地,又能得到多少的优惠政策。 当郭嘉带着法正徐庶跨入堂中后,众人起身离席给郭嘉行礼问候。 满面温和之色的郭嘉与他们寒暄几句后就坐在了主位上。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诸位,我知你们家底丰厚,你们想要把整个长安城的地都买下来,也绰绰有余,不过,我也要考虑关中百姓的未来,这样,具体的事宜,就让元直告诉你们吧。” 益州豪族们统一起来的财富,买下长安城所有的土地并不夸张,所以郭嘉要限制,不能把整个长安都卖了,让他们尝到甜头就行。 徐庶将出售宅地的具体规划公布于众后,堂内寂静,众人面面相觑,神色不振。 每家最多只能购置两处宅地,每处规模相同,至于是买回去分置两处,还是连成一处,随他们便。 有点儿少,这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张钦朝郭嘉一拱手,说:“使君,能否再提高一些限额?” 郭嘉望着张钦,此人是蜀郡商业协会代表,祖辈出过不少名人,张楷在桓帝时名望非凡,门徒众多,董卓时又有张玄,先前曾迁徙到司州一带,后躲避战乱,又迁回了蜀郡。 说起来张钦的祖辈都是属于隐逸忠士,尽管朝堂名望不高,可民间威望不低。 “诸位,你们嫌少,我能理解,所以,我还有另一个提议,已经有百姓源源不断朝关中回迁,今年秋收之后,逃难去益州的关中百姓也会返回家乡,那时,关中物资匮乏,但有些百姓还是有钱有粮的,他们缺的,都是生活用品,为了让长安城早日繁荣起来,你们,难道不想在长安开间商铺做生意吗?”不跳字。 郭嘉话音一毕,堂内再次喧哗起来。 商业协会代表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寻思着这里面的商机。 他们在长安购买土地,置办房产,那是长远投资,但随着关中人口增长,百姓生活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在长安开商铺做生意,不单单是有利可图,更是向外发展坐大的途径。 在南,他们在成都中已扎下根基,在北,若是能在长安也站稳脚跟,对家族发展而言,天赐良机。 放在太平盛世,他们想要去大都市买地开店做生意,别说投资巨大难以承受,光是受到的排挤和同行压迫,就让他们步履维艰。 按说商业协会中甄豫地位最高,能够主导商业协会运作,但他这个人喜欢和气生财,从不喧宾夺主,更喜欢把舞台让给别人,低调发展,闷声发财。 所以他很少发表言论意见,只有重大抉择时,商户代表们集体商议,他才表态。 现在,郭嘉又给他们提供了一条财路,商业协会代表们喜形于色,张续张口就问:“使君,敢问这商铺所占地面,使君又打算出售多少给我等?” 重新规划长安,建设长安,好处不能全给了益州商业协会,哪怕给他们三分之一,都已经是天大的利益,郭嘉始终要留有余地吸引别人。 “我想先问一问各位,你们在长安做生意,是自家单个做,还是以商业协会的名义?” 不温不火的郭嘉并不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