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_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一百零七章 走向决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一百零七章 走向决战 (第3/4页)

进攻计”中,更加强调北线进攻,即以北非为跳板,在征得法德意等欧洲大陆国家的同意之后。北上攻占英国。当然,最好的结果是英国当局认清时务,在共和国陆军的低空突击部队着陆之前投降,从而让共和国陆军获得进军北美大陆的最佳前进基地。可以说,只要能够占领英国,共和国陆军就可以摆脱海军的束缚,通过远程统计攻占冰岛或者纽芬兰岛冰岛的防御力量非常微弱,而加拿大的纽芬兰岛上也没有多少防御部队。虽然在向前线运送物资的时候,需要依靠船队,因此得保证船队的安全,但是只要能够占领纽芬兰岛,就能通过在英国与纽芬兰岛部署远程巡逻机与反潜巡逻机来掩护北大西洋航线。

    只要能够让共和国陆军的主力部队到达纽芬兰岛,即便仍然需要经斯科舍半岛南下,也没有任何天然障碍能挡住共和国陆军的前进步伐。更重要的是。从纽芬兰岛南下,能够直接攻占加拿大与美国最核心的东部地区,从而以最快的度取得大战的最后胜利。总的来说,陆军也想单干。

    毫无疑问,这种“单打独斗”的想法,让陆军的战争计划充满了问题。

    暂且不说陆军有没有能力在不依靠海军的情况下跨过北大西洋,占领纽芬兰岛,以及这个进军行动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仅拿控制英国来说。如果法德意等欧洲大陆国家不赞成共和国陆军强行攻打英国,而英国当局由没有较高觉悟的话,共和国陆军的进军行动就将成为中欧翻脸的导火索。即便退一万步,英国愿意在美国之前退出战争,而且以投降的方式退出战争,英国当局也会在投降的方式上做文章,欧洲大陆国家也不会袖手旁观,比如法德意肯定希望英国向欧洲集体安全组织投降。而不是向共和国投降。哪怕再理想一些,英国愿意向共和国投降。也会花不少时间进行谈判。

    对共和国当局来说,当前最要紧的就是缩短战争时间。

    虽然从战场表现来看,共和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印证,即共和国拥有远远过美国的战争实力,但是对于共和国来说,已经持续4年的大战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作用,远远过了之前的任何一场战争。更重要的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前的的多年间,共和国参与了大大小小数十场战争与冲突,其中动用兵力过旧万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就过了旧次,平均不到4年一次。相对应的,美国在这的多年间参与的战争与冲突只有共和国的一半,卷入的大规模战争也只有6场,而且大都在力丙年之前,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前的凹年间,美国直接卷入的大规模战争只有一次。过于频繁的对外战争,既锻炼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又让共和国国凹口甩姗旬书晒齐伞”小厌战情绪非常普然在国家与民族使命的感召!下对战争具有更大包容能力的文化思想,在大战初期,共和**民的表现比美国好得多,但是衅下来,共和国国内的厌战情绪已经开始抬头,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也成了主要内部矛盾。

    别的不说,到劲年底,共和国的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战争孤儿就多达口万。要知道,由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战争孤儿只占总数的三成左右。也就是说,4年间,共和国妾出了的万因为战争而失去父母的孤儿!可以说,这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要知道,到底,共和国的阵亡将士数量只有如万,而因战死亡与失踪的准军事人员还不到刃万比如商船上的海员、在交战地区活动的国民、驻外机构人员等。从田年开始,共和国当局先考虑的就是如何降低战争对国内社会造成的冲击。

    虽然共和国当局想了很多解决办法,比如从四年7月日开始。除甲类企业即军火企业、以及生产军事物资的企业之外的企业恢复每周6天、每天驯、时的工作制度,到旧月,日,这一制度推广到了所有企业。并且从田年,月,日开始,在某些丙类企业实施平常作息制度,即每周工作天、每天剂、时,以此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让工人获得充足的休息时间,但是这些制度本身并不完善,比如在施行平常作息制度之后。并没有取消无偿加班制度,即所有工厂仍然3班倒的丛小时不停运转。在夜间工作的工人并不会因为加班而获得额外的休息时间。可想而知,这些制度本身只能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却无法让社会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就无法完全消除战争产生的影响。

    要想消除影响,唯一的办法就是结束战争。

    正是如此,到了劲年,共和国当局就将加快战争进程当成了头等大事。可以说,在不增加战争伤亡与战争损失的情况下,任何能够加快战争进程的办法,都会被共和国当局采纳,并且实施推广。举个比较直接的例子。以共和国在2o的年爆出来的战争实力,别说击败美国。就算搭上欧洲,也不有多大的问题。

    当时就有不少人认为,如果欧州不能在战争中做出太大的贡献,共和国当局很有可能从长远考虑,在打垮俄罗斯之后进军欧洲,从根本上打垮西方文明,消除潜在威胁这也正是欧洲在田年初参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在中东战争等问题上,共和国完全可以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而不是任由欧洲拿犹太人问题讨价还价。共和国当局没有这么做,而是耐着性子与欧洲进行谈判,主要就是不想延长战争时间。从理论上讲,欧州的综合军事实力过了俄罗斯,综合国力不比美国差,就算是一盘散沙,共和国也需要2年时间才能击败欧洲,即意味着将战争延长拜。

    在进军大西洋的问题上,共和国当局先考虑的也是如何缩短战争进程。

    由此不难现,海军与陆军的战争计划都无法满足共和国当局的需要。换句话说,将两份战争计划的优点合到一起,就是共和国当局需要的战争计划。

    根据共和国当局在战后公布的相关资料,在海军与陆军分别提交了战争计后。最高统帅部责成总参谋部在两份战争计划的基础上,拿出一份更加切实可行的计”并且由最高统帅部派遣的元特别顾问参与制订工作。也就是说,负责制订进军美洲大陆的战争计刮的不是袁晨皓一个人,而是袁晨皓与华剑锋两个人。虽然华剑锋只是元的军事顾问,没有具体官职,在职权上甚至连总参谋部的作战处处长都比不上。但是谁也不敢怀疑华剑,锋在最高统帅部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元面前的话语权。事实上,除了裴承毅之外,当时有能力、也有精力制约袁晨皓的只有华剑锋。

    正是有了华剑锋的参与,共和国在犹年底制订的战略计划才更加。

    这也很好理解,还是潜艇艇长的时候,华剑锋就是一名非常务实的军人,或者说,几乎所有潜艇艇长都是现实主义份子,不会对不确定的事情抱任何幻想。华剑锋能够的到林啸雷的器重,并且受到裴承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