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高_第一百零四章 祈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四章 祈福 (第2/2页)

要做些什么了。可是,自己又能做什么呢?他心中想着什么是不能让朱泚掌控在手中的东西,军队、内库这些都已经被他拿在手中了,还有什么呢?想来想去,他突然眼睛一亮,想到了军械库内的伏远弩,这种大杀器宁绝对不能落入乱军之手。虽然这些弓弩价格昂贵,但是落入乱军手里之后,一旦他们用来反叛,不知将有多少士卒会丧命,宁可将这些伏远弩毁了,也不能留下隐患。想到这里,李淳对住持说道:“大师,如今长安城内混乱,小王不宜在此久留,趁着此时京城之内行动还算自由,小王决定赶赴奉天与陛下汇合。”

    住持此时正觉得京城形势不明,担心广陵郡王李淳在此停留福祸难料,听到李淳主动要去奉天,赶忙说道:“世子既然已经有此打算,老衲还望殿下早日动身出城。”

    ……

    李淳头戴幞(fu)头(唐代男子的帽子,用四角布巾包住头部,兩个布角在后脑打结,帶子自然垂下,另外两角头顶打结做装饰,也可有帽架,使造型更美观、多样化),一身便装,腰上系着蹀躞(diexie一种功能型腰带,有很强的收纳功能,可以悬挂水壶、钱包、扇子、香囊、刀、剑、乐器、箭袋、笔、墨、纸、砚……等等,以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他故意将脸上和手上用淡淡的墨色涂抹了一遍,看起来显得皮肤有些黑,除了以前对自己特别熟悉的人,对自己印象不深的人这样就不容易认出他了。其实他也是多此一举,平日里他基本上都呆在东宫之内,极少有外人能见到他,所以,即便他大大方方地走在街上,也没有人认识他。吐突承璀也着了便装跟在李淳身后。一路之上,李淳还故意凑到闲聊的长安人群中去听一听乱军的最新动向,吓得吐突承璀提心吊胆,生怕有人识破二人的身份。

    李淳知道神策军的军械库在永兴坊的军械监之内。二人悄悄地来到了永兴坊,一路之上发现只有小股泾源兵在街道上象征性的巡视,李淳暗自高兴,看来乱兵还没有来得及关注到这里。来到军械监,看到大门紧锁,并没有人员看守,二人绕到军械监后墙,看到墙边有一棵大树正挨着高墙不远。李淳看看左右无人,三下两下就爬上了树,借着斜向生长的树枝,李淳小心地攀上了军械监外墙,然后示意吐突承璀也赶紧上来,然后纵身跳了进去。

    偌大的院子寂静无声,李淳还是小心地检查了一遍,确认无人值守后就向军械库走来。军械库门上也是一把大铜锁,他让吐突承璀找来一根捅火的铁通条别在锁上,二人小心用力,铜锁的锁舌逐渐弯曲,最后终于别断了。吐突承璀取下锁,打开库门,二人闪身走了进去。

    库房内稍微有些昏暗,为了保持军械库干燥通风,墙上留了很多孔洞,光线顺着这些空洞透了进来,李淳的眼睛一会儿就完全适应了这个昏暗的环境。他看到木架上分门别类地码放着陌刀、长枪、大刀、马刀等兵器,各种兵器码放的非常整齐。他无暇关注这些,一心寻找着伏远弩的下落。终于,在一排木架上,他发现了伏远弩。伏远弩相比较其它弓弩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每一张伏远弩上都有编号。

    李淳让吐突承璀找来了军服和木柴,在木架周围堆好,然后就和吐突承璀商议放火的时机,到底是今天夜禁前放火逃出城,还是等一夜,等明天开城门的时候再放火逃出去。

    吐突承璀说道:“小的认为还是夜禁之前放火好,火一烧起来我们就赶紧往城外跑,等到被人发现了,我们已经跑出城门了,就算有人追,趁着夜色也容易藏身。”

    李淳听了说道:“我们要确保一把火将这里的伏远弩全都烧毁,一旦火被乱兵给扑灭了,那我们就会功亏一篑。但是如此一来,势必要等火完全烧起来才能走,这样就会拖延我们逃离的时间,万一要是耽搁了太多时间,城门一旦关闭,我们可就出不了城了。再说,乱军很可能会连夜搜捕可疑人员,到时候我们连就成了瓮中之鳖,处境堪忧啊。”

    吐突承璀听了李淳的话也不知道对不对,就点头说道:“还是世子殿下考虑的万全,小的听您的安排。”

    ------------------------------------------------------------------------------------------

    注:关于太监如何自称,我百度了一下,摘录如下

    在明代,太监是避讳谈自己性别的,太监通常有很多种自称,多数为带有男性特征的自称:

    1“咱”是来自于山西的军事用语,用以称我部军马,有“我”“我们”“你与我”等意思,在明朝有着明显的军事特征,且代表男子汉的气概,现在所说念作“杂”这是安徽的方言的读音,在戏曲中大量采用(京剧大家都知道),于是流传了下来。

    2“爷们”原指男性,而在明朝太监们把它作为一种自称,当“我们”讲,用于辈分有差别的人互相称呼,后一直流传到现在。

    3“爷”原本只能称呼有爵位的人,而明朝太监们的权顷朝野将这种有明显政治特点的称呼平民化了

    4“洒家”不管你信不信,很多太监是这样称呼自己的

    注意一点,太监之间的自称或相互称呼,是没有性别特点的,尤其在“公公”一词上,原本指代有威望而且年长的男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