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五章 罪己诏 (第1/2页)
第二天,陆贽将连夜写好的诏书草稿呈递给德宗御览,恰好卢杞也在。德宗说道:“正好宰相也在此,请学士诵读,让宰相也听听。” 陆贽奉旨读到:致理兴化,必在推诚;忘已济人,不吝改过。朕嗣守丕构,君临万方,失守宗祧,越在草莽。不念率德,诚莫追於既往;永言思咎,期有复於将来。明徵厥初,以示天下。 惟我烈祖,迈德庇人,致俗化於和平,拯生灵於涂炭,重熙积庆,垂二百年。伊尔卿尹庶官,洎亿兆之众,代受亭育,以迄于今,功存于人,泽垂于后。肆子小子,获缵鸿业,惧德不嗣,罔敢怠荒。然以长于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泽靡下究,情不上通,事既壅隔,人怀疑阻,犹昧省已,遂用兴戎。 徵师四方,转饷千里,赋车籍马,远近sao然,行斋居送,众庶劳止…… 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有以忠劳,任膺将相,有以勋旧继守藩维。 朕抚双乖方,信诚靡著,致令疑惧,不自保安。兵兴累年,海内sao扰,皆由上失其道,下罹其灾,朕实不君,人则何罪,屈已宏物,予何爱焉焉。慝之诚,以洽好生之德,其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及所管将士官吏等,一切并与洗涤,各复爵位,待之如初,仍即遣使,分道宣谕。 朱滔虽与贼连坐,路远未必同谋,朕方推以至诚,务欲宏贷,如能效顺,亦与维新。其河南河北诸军兵马,并宜各於本道自固封疆,勿相侵轶。朱泚大为不道,弃义蔑恩,反易天常,盗窃名器,暴犯陵寝,所不忍言。获罪祖宗,朕不敢赦。其余被朱泚胁从将士官吏百姓及诸色人等,有遭其扇诱,有迫以凶威,苟能自新,理可矜宥。但官军未到京城以前,能去逆效顺,及散归本军本道者,并从赦例原免,一切不问。 …… 自顷军旅所给,赋役繁兴,吏因为jianian,人不堪命,咨嗟怨苦,道路无聊,汔可小康,与之休息。其除陌及税间架竹木茶漆榷铁等诸色名目,悉宜停罢。 …… 布泽行赏,仰惟旧章,今以馀孽未平,帑藏空竭,有乖庆赐,深愧于怀。赦书有所未该者,委所司类例条件闻奏,敢以赦前事相言告者,以其罪罪之。亡命山泽,挟藏军器,百日不首,复罪如初。赦书日行五百里,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诏书草稿洋洋洒洒两千余字,德宗听后哑口无言,但却没有生气,因为其中所罗列的每一个错误,当时都有忠直之臣谏言阻止,而自己却仍旧一意孤行。在草稿中,如果不是陆贽特意曲笔回护,恐怕揭露的会直白、更尖锐。 卢杞听了却十分生气,因为在德宗所犯的每一个错误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和自己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他赶忙说到:“陆学士,你做此文是何居心?难道你想将这些公之于众,让天下万民耻笑陛下吗?” “卢相公这是什么话?陛下昨日跟微臣聊到过往政策的各种失误,心中悔悟才让微臣代为草拟此文,而陛下如此做就是要效仿先代明君,罪己改过。况且如今天下民怨沸腾,叛军又伺机兴风作浪。陛下此举正是想让天下百姓知道,陛下是闻过必改的圣德之君,让天下百姓对陛下和朝廷重拾信心,助朝廷平定叛乱,怎能说微臣居心叵测呢?难道卢相公心里,是还想着在陛下面前继续粉饰太平,愚弄天下百姓吗?” 卢杞被陆贽一番义正言辞的话质问得哑口无言,只好气急败坏地说道:“你,你…..”.但是终究没说出什么。 德宗此时一狠心,说道:“如果朕再继续掩耳盗铃,祖宗开创的基业就要断送在朕的手中了。学士,就按你草你的内容,一字不改,明诏向天下诸道军镇颁布。” 陆贽伏地叩头,说道:“陛下圣明,臣领旨!”然后起身告退,下去正式拟旨。 陆贽共誊(teng)写了是十八份诏书(因为唐朝此时共分为十八道,相当于十八个军区),让德宗过目后盖了玉玺,然后陆贽找到浑瑊,让他将传旨的中使乘夜色秘密送出了奉天。 叛军围城十余日,说话之间就进到了十一月初。城内的粮食已经不足,开始按人头定量供应,即便是贵为天子的德宗,每天也只能将就吃些糙米饭,下饭菜都是士兵偷偷到城外的农田里挖来的菜根,其他人员的粮食供应可想而知。除了粮食供应不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士兵们还没有冬衣。夜间被派出城的斥候想领一件棉衣,但是翻遍整个奉天城居然都没有找到。原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