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高_第一百一十九章 巧取豪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九章 巧取豪夺 (第1/2页)

    卢杞纠集了赵赞和白志贞一起来面见德宗。

    卢杞首先开口说道:“陛下,据浑瑊将军探回的消息,李晟和马燧带领着勤王军不日即可到达长安外围。如今朱泚叛军仓皇逃回长安,李怀光的朔方精锐应该迅速追击,与李晟、马燧汇合,由李怀光统一指挥,一鼓作气拿下长安。”

    赵赞马上说道:“陛下,卢相公所言之事确实刻不容缓,如今叛军新败,士气低落,如果不乘胜追击,一旦叛军恢复元气,占据长安坚城与勤王军对抗,凭借长安城的钱粮至少能坚持一两年。如果不及时收复长安,臣担心陛下还要在奉天耽搁很久才能回銮啊!”

    白志贞也搭腔说道:“陛下,当务之急就是要迅速收复长安。如今河朔四镇和淮西的李希烈还没有平定,一旦他们与朱泚联手,我大唐半壁江山将沦陷于贼手,陛下播迁在外,万千子民还置身于水火之中等待陛下解救啊!”

    唐德宗听了这几位腹心大臣话,点头说道:“诸位爱卿的谏议很好,朕即刻下旨催促李怀光统领诸镇兵马,尽速收复长安。”

    ……

    在醴泉的李怀光等待德宗的召见的心情,可以用度日如年和望穿秋水来形容。可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他盼来的竟然是德宗令他急速收复长安的诏书。这让李怀光心中十分愤懑,他知道这绝对是有人故意在天子面前进了谗言,忍不住对卢杞、赵赞、白志贞、翟文秀等人破口大骂,并发誓与这些佞臣势不两立。然而任凭他骂破了喉咙,也没能等到德宗的召见,无奈之下,拔营起兵直奔咸阳。

    李怀光到达咸阳,占据西渭桥,望着滔滔渭水,等待其它勤王军到自己这个天下兵马副元帅帐下报到。

    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发源于今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自西向东,挟裹着大量的泥沙,流经关中平原,蜿蜒经过长安城北,最后在潼关汇入黄河。渭河上有三座桥,最西边一座是西渭桥,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始建,因与长安城便门相对,也叫便桥,当时长安人送客西行多到此相别,因为正架设在咸阳城南,又被称为咸阳桥;中间一座是中渭桥,秦始皇始建,本名横桥,历代屡毁屡复,至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东移约十里复建,正对着长安城北门;最东边是东渭桥,汉景帝五年(前152年)始建,主要用于漕粮运输。李晟此时正率领万余名神策军占据着东渭桥,而中渭桥,则被马燧的儿子马汇率五千河东兵占领,之所以是由马汇代父领兵,是因为马燧在回援路上连夜赶路,不小心马失前蹄摔断了腿,只得令儿子马汇率兵勤王,自己则被部下护送回太原府养伤去了。

    李晟和马汇听闻副元帅李怀光已经进驻咸阳、占据了西渭桥,便一同到咸阳来拜见这位副元帅和中书令大人。

    李怀光见到二人并未聊作战计划,而是破口大骂卢杞等jianian佞谄媚。李晟听了半天才明白,原来这位大功臣是因为没有受到陛下召见而耿耿于怀,于是劝慰道:“元帅,何必如此动怒,翌日元帅统领各路勤王军收复长安,何愁天子不当面赏赐您呢?”

    李怀光依旧愤愤不平地说道:“如今天下大乱,罪魁祸首就是那些整天在陛下面前谄媚的jianian佞小人,我等身为武将统兵在外,有句古话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就是陛下身边如果都是jianian臣,统兵大将不可能在战场上打胜仗。”

    李晟笑着说道:“自古未有权臣于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

    “对,对,就是这句话。如今卢杞等人在陛下身边弄权,我们这些武将怎么能在战场立功呢!”李怀光说道。

    “元帅不必过分介怀,只要我们击败叛军,收复长安,谅卢杞等人也无话可说。”李晟继续劝慰道。

    “哼!不急!我朔方军在魏县就因粮饷不济需要补充,这又驱兵千里来到奉天已是强弩之末,连顿饱饭都没吃上就和叛军交战。既然如今奉天之围以解,陛下已经安全了,我朔方军论情论理也需要休整一下了,待养精蓄锐之后再破贼收复长安吧!”

    “元帅千万不可负气而误了平叛大事呀!如果元帅的部下疲惫可安心休整几天,李晟愿率所部作为先锋去讨伐叛军。”

    “既然李常侍称我为元帅,就该同从本元帅的安排,如何平定叛军和收复长安都在本帅的心里记着呢,李常侍只需安心等我朔方军休整以后,听从本帅命令再行出兵。”

    马汇本来就是代替父亲而来,在李怀光和李晟面前就是晚辈,只有洗耳恭听的份,现在听李怀光这么说,只看了李晟一眼,一言未发。

    此时李怀光身边的朔方兵马使杨朝晟悄悄对李晟使了一个眼色,示意李晟不要再继续说下去了。

    李晟明白这时已经不能再说了,因为在军队里就是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