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难以置信 (第2/2页)
妃向陛下举荐给太子,而淄青李纳的夫人韦氏和韦贵妃又是亲姐妹,如此清晰的线索,老臣以为太子殿下早就查出了他的身份,自然会有所防备。虽然还将他留在东宫,想必是因为太子的身体离不开他的医术来调养,同时也是为了迷惑舒王之举,谁想到太子殿下居然就没想到这一点呢?后来在奉天老臣因为忧心战局,同时又没看见罗令则在太子殿下身边,误以为太子殿下已经发现了罗令则的身份,而且身体也不需要他来调理也可以了,因此就没有再问及此事。可是最近老臣听说太子殿下的身体还离不开罗令则的调理,所以今日才和殿下提及此事。” “先生连有人示警这件事都知道了,哎-----都怪父王当初误听了王叔文的话,才造成这个误会。先生今日突然提及罗令则,莫非是已经知道他的下落了?” “老臣不敢肯定,但猜测他目前已经回到了长安。如果舒王从洛阳接上太后返回长安不久,罗令则马上现身并回到东宫,依老臣推断,这次舒王找到太后这件事,很可能也与他有关。” 李淳听了点点头,说道:“父王的身体确实离不开这个罗令则,如果真如先生的推断,看来必须得对他严加防范。” 李泌接着说道:“如果一切如老臣推测这样,那舒王找到太后这件事就更要让太子殿下加倍小心了。舒王不仅会因为此事取悦圣心,还很可能会利用太后来打压东宫,所以太子今后行事需万分小心,还要嘱咐王叔文无事最好不要与朝廷官员来往,防止被舒王抓到任何把柄并借题发挥,伺机夺取太子之位。” 李淳面色凝重地说道:“本王知道了,内忧外患,看来东宫今后必须加倍小心。” 李泌看李淳面色如此凝重,知道他内心此刻必定忧虑不已,便开解道:“殿下心里也不必过于忧虑,只要东宫没有把柄可抓,谅舒王也无从下手。关键还是东宫自己要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就比如殿下的婚事,听说太子殿下昨日已经请陛下择吉日赐殿下大婚,不知陛下的旨意如何?”
李淳忙收回思绪说道:“陛下将本王的大婚之日定在下月初九。” 李泌听了拱手说道:“恭喜殿下,殿下这回可有的忙了,正好可以将这些烦心事暂时放一放。” ……… 李勉来到了长安。 永平军节度使李勉自失了汴州以后便退守洛阳,德宗当时不仅没有责怪治罪,为了激励他守住东都洛阳,反而擢升他为河南汴宋滑亳河阳诸道都统,让他统一调动中原各镇兵马与李希烈抗衡。 前段时间昭义军李抱真率兵赶至中原,回到长安的德宗就开始琢磨着该如何处置李勉。之所以想处置李勉,是因为德宗觉得李晟、浑瑊处在劣势之中尚且在关中平定了朱泚,而李勉在中原不要说平定李希烈了,就是遏制一下叛贼他都做不到,一溜烟就跑到了洛阳,要不是自己下旨嘉勉,同时让他务必守住洛阳,谁知道他会不会把洛阳都拱手送给李希烈?对此,朝内的官员多有微词,德宗此时也觉得如今中原有李抱真、哥舒曜、刘洽三位大将在,留他在洛阳也没什么用处,于是就降旨罢免了他河南汴宋滑亳河阳诸道都统,封他检校司徒、同平章事的头衔,调他回长安任职,将中原战事交由李抱真指挥。 李勉心里揣测德宗如此降旨有秋后算账的意思,心里也知道自己在军事上不能与李抱真相比,临行将自己二万多永平军悉数交给了出身于自己麾下的宣武军节度使刘洽,统一听从李抱真调遣。 如今到了长安大明宫,李勉特意将官服脱掉走进宣政殿,在德宗面前来了个素服待罪。 一身素服的李勉跪在大殿里,德宗看到群臣们表情各异,知道他们一定正在揣摩自己的心思,一旦自己开口责怪李勉,群臣们必定会落井下石。可是自己有怎么好将责任完全退给李勉,当初正是自己任命李希烈为淮西节度使,后来又不听众位大臣劝阻,让李希烈统兵去剿灭山南东道的梁崇义,再后来李希烈反叛后去攻打襄州,李勉打算与哥舒曜夹击许州李希烈老巢的计划也是自己亲自否决的,才造成中原战局失控,如今全让李勉一人承担责任,德宗自己也觉得不好降罪于他。 正当德宗犹豫不决,难以开口之际,身为客卿的李泌站出来替德宗打圆场了。 李泌说道:“陛下,李勉公忠雅正,治理州郡政绩卓著,但用兵却非他所长。当时贼势猖獗,汴州危如累卵,但永平军将士抛家弃子追随他一起退守洛阳的仍有二万多人,由此足以看出李勉深得军心。况且宣武军刘洽乃出自李勉麾下,如今代替他指挥永平军,日后刘洽平定叛贼李希烈,这其中也有李勉的一份功劳在其中。” 德宗听了李泌的话点头说到:“先生所言甚是,李(勉)爱卿在汴州颇有清名,其治下州郡的百姓亦安居乐业,带兵御敌确实非李(勉)爱卿的长处。既然今日李爱卿已经知错,朕就不予追究,在朝中安心辅佐朕吧。拟旨,李勉仍旧兼任检校司徒、同平章事等职,入值中枢。” 李勉听了德宗的旨意高呼“谢主隆恩”,内心里不禁对李泌感激万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