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高_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狐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狐狸 (第1/2页)

      李泌停驻在曲沃的消息传到陕州,陕虢的官员们坐不住了。虽然兵马使达奚抱晖以粮食分配不公为借口杀掉节帅张劝与他们无关,但是他们毕竟默认了达奚抱晖自立为留后的行为,如果换在承平之时,达奚抱晖的所作所为就是以下犯上的谋逆大罪,而他们这些官员沉默不语则难脱附逆之罪。眼下朝廷虽然没有发兵征讨,但这并不代表朝廷已经认可了达奚抱晖的地位,否则也没必要派一个观察使到陕虢来。虽然有传闻说朝廷派这个观察使到陕虢来是视察饥荒,调运江淮粮米赈灾,顺便了解一下达奚抱晖的能力,如果他确有能力治理陕虢,待将来立了功就正式授旌节。可谁不知道眼下朝廷正集中兵力平定李怀光和李希烈的叛乱,如果真为了安抚陕虢,朝廷就该正式下诏任命达奚抱晖为节帅。可朝廷偏偏既没有派兵征讨,也没有下诏任命达奚抱晖,而是先派一个观察使到陕虢来,到底是什么意图呢?没有了节帅,观察使就是目前陕虢镇职位最高的官员,理论上就是朝廷派来代掌陕虢军政大权的唯一人选,可这个新任的陕虢观察使李泌为什么不直接到陕州赴任,非要驻停在曲沃呢?这种种疑问都需要面见这个新任观察使,才能探出些许端倪。况且这些官员都是在官场浸yin多年的老油条了,哪一个不明白这个粗浅的官场规则:新上司就任,下属官员谁表忠心的速度最快,谁就能迅速获得新上司的信任和重用。更何况这个新任上司还不是一般人,而是大名鼎鼎的四朝老臣、三任帝师-----李泌。放眼整个大唐朝廷,如今敢当面指陈天子得失而天子仍不以为意的,除了李泌就没有第二人了。这些人都知道攀附李泌的好处,如果能得到李泌的赏识,就相当于间接取悦了天子,一旦某一天这位观察使大人能在天子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这些一辈子都未见得能一睹天颜的地方官,立即就会飞黄腾达,紫袍(三品以上的高官才能穿紫衣)加身。所以,这些官员简单权衡之后不约而同做出了一致的决定,无论是为了自证清白还是为了将来的仕途去讨好上司,都必须要尽快到曲沃去拜访李泌表忠心,至于达奚抱晖的感受,暂时就没必要考虑了。

      于是,这些官员们争先恐后从陕州出发,驱车百里到曲沃来拜见李泌。

      李泌能历经四朝而恩宠不衰,决不是只凭借着他忠于天子、不恋权贪财就能获得几任皇帝的宠信的。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什么样的权臣和危险没碰到过,肃宗朝的李辅国、代宗朝的元载,哪个不想置他于死地,他如果不是一只老狐狸,早不知死过多少次了,至今能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对事情的判断十分精准,总能先人一步考虑的更深远,更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如今陕虢官员密集到访,他想都不用想就看透了他们的心理。于是他热情接待了每一个从陕州特意来拜访自己的官员,认真倾听了他们的肺腑之言,除了对他们忠于朝廷、面对粮荒极力维护陕虢稳定作出了肯定以外,还郑重向他们说明了天子委派自己到陕虢的任务:调粮赈灾、考察官员。

      看口干舌燥的李泌和颜悦色地送走了最后一位陕虢官员,绿云赶忙重新给李泌泡了一杯加了红枣和胖大海的新茶,递给了李泌。

      李泌接过茶杯,掀开杯盖深深地闻了闻,然后又吹了吹,喝一口润了润嗓子,才满意地对绿云夸赞道:“今天多亏了你泡的茶,饶是如此,老夫的嗓子还是有些疼了。不过,老夫谋划的事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其中有你一大半的功劳!”

      ……

      达奚抱晖如今在陕州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团团乱转。

      眼看着陕虢官员如过江之卿一般赶赴曲沃,这不仅说明了李泌作为朝廷钦命的陕虢观察使的正统身份,而且从中还看出了李泌确实德高望重。陕虢官员再也不会盲目追随自己了,自己在陕虢已经是穷途末路,唯一的出路就是想法设法巴结李泌。假如能把他老人家伺候舒服了,渡过眼前这一关应该问题不大,万一他老人家一高兴,在天子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得到朝廷的旌节也并非是痴心妄想。

      达奚抱晖心里想的是如何才能攀附上李泌,可偏偏侄子达奚小俊还惦记着北援河中李怀光,居然还建议自己这个时候派亲信牙兵到曲沃去杀掉李泌,这简直就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别看自己前些天杀掉节帅张劝,自始至终也没人公开非议,但那毕竟有张劝分配粮食不公这个借口。可如果此时胆敢杀掉来陕虢调粮赈灾的四朝重臣李泌,那无异于自寻死路,陕虢官员、士卒和百姓不仅会杀掉自己,连家人都会跟着自己一起送死。因此他大骂了达奚小俊一顿,然后明确警告他:你要么老老实实给我躲在后宅别出来,要么赶紧滚回河中去。

      达奚抱晖决心已定,他不仅要尽快将李泌从曲沃接到陕州来,而且还要亲自率领陕虢官员一起去,来表示自己对李泌对敬畏。于是,他马上派人通知陕虢大小官员,明日一早全部随自己到曲沃迎接李泌。

      就在达奚抱晖动身去曲沃的当天上午,李泌接到了马燧连夜派快马送来的消息,李怀光被平定了。

      原来,马燧赶回到绛州的时候,叛军据守的绛州已经岌岌可危,牛名骏见杨朝晟带来的五千老弱救兵有如杯水车薪,知道绛州失守只是早晚的事,以亲自回蒲州再请援军为借口逃了。牛名骏临阵脱逃,对留下继续抵抗的阎晏和士卒们的士气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杨朝晟看到这些,不失时机的游说阎晏此时投降或可能保住性命,一旦大军破城,那时再投降就晚了。恰好此时马燧回到了绛州,指挥河东军猛攻,阎晏在内忧外困情况下,不得已同意开城投降。

      拿下了绛州这个拦路虎,马燧继续挥师疾进,比约定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