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先斩后奏 (第2/2页)
,才敢如此大胆行事。往好了说,西平郡王是为了朝廷立威,往不好了说,难免有功高震主的嫌疑。” “他就是自恃功高,早就算准了朕不敢对他怎么样,所以才敢擅杀朝廷的封疆大吏!” “陛下,老奴以为朝廷应该马上派一个监军使到凤翔去,像西平郡王这种对朝廷立有大功的将领,如果没有人在他身边掣肘,会愈发骄纵,难免会晚节不保啊!” “对!朕马上就降旨斥责他,并且在诏书中明确告诉他,朕要给他安排一个监军使。你马上找一个合适的人选,让这个监军使和传旨的中使一起去凤翔。” “老奴觉得可以让新任的内侍少监王希迁(顶替死去的翟文秀)去做西平郡王的监军使,王希迁办事通达干练,沉默寡言且城府较深,一定能完成监军使的职责,并且绝不会为陛下惹出麻烦。” “如此甚好,朕明天朝会就降旨,让王希迁到凤翔军去做监军使。” …….. 第二天上午朝会,德宗痛斥了李晟擅杀泾源节度使的行为,并说道:“天下未靖,朕为了稳定这得来不易的局面,宽宥一些曾经犯过错误的官员,就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帮助朝廷稳定边镇形势。可西平郡王却不理解朕的一片苦心,抓着那些官员犯过的错误不放,这种秋后算账的行为很容易让那些已经安稳的藩镇再生祸乱。所以,朕决定派内官王希迁到西平郡王军中做监军使,防止他矫枉过正,造成边镇不稳。” 朝中大臣没有人反对,因为都已经被吓傻了。他们一听李晟未请示天子就擅杀了泾源节度使,每个人心中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西平郡王胆子未免也太大了吧,节度使可是朝廷任命的封疆大吏,如果遇到藩镇叛乱,临阵对敌之时杀也就杀了,可田希鉴并没有造反,即便要治他当初依附朱泚之罪,也应该将他押送到长安,由天子定罪发落,他怎么能用所谓的军法就将一个封疆大吏给杀了呢?再说泾源地区正是当初兵变并拥立朱泚作乱的根源,如今好容易随着田希鉴的投降而归顺了朝廷,一旦他这么做又激起了泾源士兵作乱,岂不是又将再起波澜?也难怪陛下生这么大的气,如果换做别的将领,陛下早就直接降罪了,绝对不是只派一个监军使就能作罢的事。
德宗见无人反对,心中十分满意。因为此时没有人出面反对自己派监军使到凤翔,就证明大臣们对李晟的所作所为也是不认同的,一旦自己成功在李晟这个功高盖主的将领身边安排了监军使,那么其它各镇再派监军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德宗见没有大臣主动奏对,看了俱文珍一眼,俱文珍随即说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兵部侍郎柳浑急忙出班奏道:“启禀陛下,今晨刚刚收到昭义军李仆射的捷报,昭义军已经成功收复了汴州。李希烈见王师大军压境,已经主动放弃了占据的中原州县,将淮西兵全部撤回了淮西。” 德宗听了高兴地点头说到:“好这真是个好消息,如今河中与陕虢都平定了,就差一个李希烈还占据着淮西,传朕旨意,让李抱真指挥各军先稳固中原局势,然后在伺机拿下淮西。” 正在此时,小太监跑进来向俱文珍报告陕虢宣慰使张延赏在殿外侯旨,俱文珍马上报告给德宗,德宗一听,示意俱文珍宣旨让张延赏进殿。 张延赏进殿行礼参拜后,德宗问道:“张爱卿,此番宣慰陕虢,朕交给你的差事办得如何?” “陛下,李泌大人在陕虢处置得当,眼下陕虢人心稳定,粮荒已大为缓解。” 德宗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朕当时还认为李爱卿过于自负,单人独骑就敢去陕虢平叛,没想到他果然是胸有成竹才敢口出豪言,很好!”说到这,德宗话锋一转,问道:“逆贼达奚抱晖等人是否也一同押解到长安了?” 张延赏听了,赶忙从怀中逃出李泌的奏折,吱唔着答道:“达奚抱晖畏罪潜逃,其余逆贼也并未押解进京,李大人特意谢了一份奏折给陛下做了详细说明,请陛下过目。” 俱文珍赶忙上前接过奏折,拿过来交给了德宗,德宗打开看了看,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悦,但并没有发作,说道:“还是李爱卿最能体会朕心,他在奏折中说陕虢刚刚稳定,建议朕将参与谋杀张劝的叛将流放。这是从大局考虑,这一点比西平郡王做的好,朕准奏。将这几个陕虢罪臣流放天德军(在今内蒙古乌梁素海附近)去戍边,遇赦不赦。” …….. 回到后宫的德宗对俱文珍说道:“俱总管,你帮朕想着这件事,过几个月派神策军去天德军传朕的口谕,将那几个陕虢罪臣给朕杀了。” “老奴记下了!” “好了,朕饿了,传膳吧。” ……… 蒲州。 志得意满的马燧正在为成功平定李怀光叛乱而洋洋得意。当初李晟和浑瑊因平定朱泚叛乱分别封王令他羡慕不已,如今自己也是平叛有功,虽然与他二人收复长安的功劳相比还要稍逊一筹,但是与李抱真在中原仅仅收复了汴州相比,却显得略胜一筹了。如今自己早已经年过花甲,凭此高龄还能横刀立马,平定号称大唐劲旅的朔方军叛乱,他心中难免有些自傲。其实他这么比,并不是嫉妒李晟和浑瑊封王,而是感慨目前在大唐的几位名将之中,他的年龄最大,资格最老。掐指算算,这也许是他替朝廷指挥的最后一战了,他希望自己的军旅生涯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至少不能逊色于其它几人。有道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能够在有生之年为自己戎马一生增添这浓重的一笔,夫复何求? 正当马燧自我陶醉的时候,手下人突然报告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镇国军节度使骆元光,居然将已经归顺朝廷并被封为御史大夫的徐廷光给杀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