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0章 烽烟滚滚(二) (第10/12页)
必要的,这样吧,世美你跟我一起去,正好把你们之间的事情也化解一下,将来他是要做高丽大王的,不要闹的太僵。” 说完冲宫人说道:“让他等着,通知范大人和夏相国也来。” 人都到齐,仁宗坐在那龙椅之上说道:“王子,军事上的同盟咱们早就有协定了,在你们建成邦交的时候,守望互助这一条就写的非常明白,王子是不是想将它细化一些?” 王徽点头说道:“启奏圣上,正如圣上所说,我认为如果我们两个国家合作,定然能轻松的击败辽国。” 夏竦看看王徽,没有说话。他心里对这些戴着高帽子的高丽人并没有多少好感,不过看在前几日这王徽送给自己的那个高丽女子还算可心的份上,就不拆他的台了。 轻松击败辽国?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即便如大宋这般强大,仁宗也说过,要打败辽国必须倾全国之力,进行一场艰苦的战斗。 仁宗的眉头却是皱了起来:“王子可能不知道辽国有多大吧?他们的疆土比我大宋还要大出许多来,不说别的,就是纵马狂奔,没有两个月也跑不到头。” 王徽自信的笑了一下:“万岁,这我当然知道。只是请恕小王直言,若是宋军和我们高丽军队互通有无,辽国人必然只有挨打的份。” 仁宗的眼睛眨了两下:“王子请直言,我们如何互通有无?” 王徽抱拳:“小王来大宋多日,对于贵**队装备是非常地赞赏,可以说,不光辽国人,就是我们高丽人手中也没过宋军这样的装备。” 他话说道这里的时候仁宗的心里很舒服,但是接下来的话,当真是让仁宗诧异不已 “小王认为,宋朝这么好的装备打不过辽国,那是宋军的战术不行,将领的指挥本领不行,可能宋军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战术理论。在我们高丽,有许多出色的将领,他们身经百战,而且精通谋略,小王可以让他们来教授宋军将领一些行军打仗方面的常识。” 崇德殿不大,只是仁宗用来会见一些宾客的。 现在整个房间没有了声音,范仲淹看看夏竦,夏竦也看看范仲淹,他们都不明白,为什么高丽人说宋朝没有完整的战术理论?曾公亮新编的武将总要就不说了,两千年以前汉人就知道行军打仗的谋略。 仁宗的眼睛盯着那王徽,现在又看看陈元。好半天之后,他心里忽然明白陈元为什么要羞辱这个高丽王子了。 如果他不是皇上,他现在都想去羞辱这家伙一番。 第568章蚌鹤相争 仁宗没有说什么,范仲淹和夏竦也是不会出声的,他们都是君子,这里是大宋,人家是来做客的,这个时候出言相讥,不是君子所为。 陈元却一下站了出来:“敢问王子,贵国的行军谋略,” 话还没说完,仁宗一声咳嗽打断,用眼睛瞪了陈元一下,陈元把后面的话给咽了回去。 只听仁宗说道:“王子,那就这样说吧,你先回高丽,和你们大王商量一下,拿出一个具体的计划来再说。” 仁宗的想法是这个王子不知道天高地厚,等他回了高丽,会有人教他的。可是王徽丝毫不知道这是仁宗给他台阶下,一心想自己完成这一个任务,作为自己以后登上王位的资本:“万岁,小王完全可以代表我父王和大宋商谈,为了快些解决辽国的问题,还请万岁马上派出大宋的谈判人员。” 仁宗微微摇头,给他台阶不下,那就怪不得自己了。仁宗已经不知道自己现在说什么才好了,他属于那种很谦虚的人,和王徽这样自大的夜郎真的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正要挥退的时候,那宫人又跑了进来:“启奏万岁,东瀛使者在宫门外面求见。” 仁宗听的很是奇怪,大宋现在和东瀛虽然有贸易的往来,可是双方的官方交往并不是十分密切,上一次有记载的交往还是在太宗皇帝的时期,东瀛人来了十几个,谈了几天也就走了,双方只是在形式上承认对方的国家而已。 东瀛人这个时候来做什么? 他还没有想明白,王徽忽然往前一步:“万岁这东瀛人已经向我们高丽求和,现在我们双方正在谈判,他们必然是想来大宋求得支援,请万岁不予接见” 仁宗没有理他,坐正了身子:“他们不远千里而来,岂有不见之礼?宣。” 陈元的心脏在猛烈的跳动着,他感觉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藤原昆三郎在王徽的目光注视下走入了殿门,进来之后在仁宗座椅前十步站定,然后按照大宋的最高的礼节,三跪九叩,一边磕头一边说道:“东瀛使者藤原昆三郎,叩见大宋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寿无疆。” 他的礼节很标准,他的汉语也非常标准,而且话说的更是好听,仁宗的嘴角飘起笑容:“尊使起来吧,你我两国没有什么成文的邦交,不用行此大礼。” 藤原昆三郎却没有起来,还是毕恭毕敬的跪在地上,仰望着仁宗:“虽无邦交,可是我们天皇和我们的将军都对宋朝仰慕已久,在下更是从小学习宋朝的文化,今日奉将军命令前来汴京,得见万岁龙颜,在下心中甚喜。”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仁宗被拍的很舒服,那王徽却是冷哼一声:“藤原昆三郎,上次你在我们高丽,不是说你从小学习高丽文化么?” 藤原昆三郎转头看了一眼,随即把目光挪了过来:“你们高丽的文化在下却是研究过。据在下所知,你们高丽人文化不过是受汉人的影响才产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汉族文化的一个延伸而已。” 王徽大怒,正想再说什么,仁宗出言制止他:“好了,王子不要再说了。那个藤原,藤原,” “藤原昆三郎。”藤原昆三郎见仁宗记不得自己的名字了,当下有重复一遍,还又磕了一个响头。 仁宗点头:“嗯,你既然来到大宋,朕会当你为国宾款待,不用如此客气。只是不知道你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仰慕宋朝的文化么?” 藤原昆三郎说道:“启禀万岁,不光是在下,就连我们将军和天皇都对宋朝仰慕已久,也不光在文化方面,经济,政治,还军事理论,我们都希望能与宋朝做进一步的交流,所以,我们天皇派我来,是希望能和大宋结成友邦,修万世之好。” 他的话说的非常好听,就连一向耿直的范仲淹都对这个矮个子的倭人充满了好感。 不过大殿上有两个人根本没有在意。一个是陈元,陈元知道,这帮小日本说的越好听,那背后的刀子拔的越快。 还有一个人就是王徽了,对于藤原昆三郎刚才的话王徽非常地生气,不过在仁宗面前他还是要顾忌一些的,冷冷说道:“想和大宋建交,也要你们先跟我们高丽谈妥才是。” 仁宗听了也是说道:“尊使,高丽王子说的有些道理。我们和高丽有盟约在先,现在你们两个国家在打仗,我宋朝若是和东瀛建交,就是背弃当初和高丽的盟约。” 王徽的脸上泛出笑容,盯着藤原昆三郎。 藤原说道:“大宋乃是君子之邦,在下十分清楚。我们天皇和将军也明白若是有高丽存在,对我们建立和大宋的交往极为不利。所以,虽然早以仰慕,却到今日才派在下前来拜见陛下。在下想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