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五一节 名楼名联 (第2/2页)
多高手很少自己写,大多只评,借着品评别人抬高自己,当然,前提是,你真的要有那个水平去评论别人。王动这联,有我有他,他为我用,经典民俗,都就采撷。两位大人,这会凝神摒气,只等王动的下联,而王动呢,不紧不慢,卖个关子,把那碗中酒一饮而尽,吊足了周围人的胃口。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到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好!好!好!好!”知县大人一边说了四个好字。其他们在沉浸在王动的文字中,本来上来只他们三人,因两位大人伴着,别人也就多看了两眼。 自杜甫登楼作诗后,文人到岳阳,必定要上岳阳楼呤颂一下,这都成了惯例。文人有了这毛病,这岳阳楼上的伙计,也养成了习惯,看着你快要发sao的时候,马上笔墨伺服,这楼里一年四季笔墨常备,冬天怕墨会冻上,更是用温水温着。要不是岳阳楼上风大,那墨臭味被吹飞了,不然这岳阳楼一年四季都浸在那墨臭之中。不是墨香噢,是臭,他们自然不会买上等的松烟墨的。 两位大人撺掇王动写东西的时候,边上马上就笔墨纸送过来了,王动瞅都没瞅一眼,这是高手,这是大家,只有高手才会不鸟你。当下,王动诵,边上会写字在记下,要知道,王动是因为字丑才不提笔,他们一定会气倒。
“静之此联一出,十年登楼,无人提笔。” “呵呵,一时兴起,一时兴起。讨教,讨教。” 这会已经有一大帮人,围到那写字的四周去看王动的对联了,那握笔的又大声诵读起来。三人笑了笑,慢慢下楼了。 下楼后,三人没有回,而是走向水边。吹吹湖内,散散酒味。 “静之,依你说的,写个东西过来,我们审一下,若是可以的话,尽快把这事办了。” “大人,只是要动到府兵,不知妥否。” “静之多虑了,不一定要动到州府卫所的,县里的衙役便可。” “那楼前街店店均需修饰,不知众店家舍不舍得这个本钱。” “不舍得也得舍得。呵呵。那有占尽便宜的,总要割点rou才可。” 三人有说有笑,湖光山色慢慢也暖了起来。 回的时候,又经过岳阳楼,要说这楼里那帮人效率还真高,不一会,王动那联已经贴了出来,对着街那边背风,对联贴在街面上,很多人围观,读的,夸的,评的,都有,还有的已经准备开始唱和了,一时又有不少人去抢纸和笔。王动看着那帮人,五味瓶倒了,这种事,在后世是绝对看不到的。 突然想起了什么,也挤了过去,只见一楼很多桌上都辅开了纸笔,原来,眼见的外面聚了帮文人,楼里的伙计们知道,又是一个小小人对联赛会要发生了,马上辅开了纸笔,这种情事,老阵仗了,搞笑的是,提笔的一脸迷茫或是兴奋,站在一边看的伙计,表情漠然,你倒是快写呀!写完别人还在等你的笔呢! 看到王动又走了进来,眼尖的伙计马拔了一位公子手上的毛笔,那墨汁被他撸下,滴了一大滴在纸上,伙计动作太快了,吓了那公子一大跳,这种事,年少时练字,师长为试你手力会突然拔你的笔,那公子可是十多年没碰到过了拔笔的了,吓的呆在那里,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的时候,那伙计已经跑到王动跟前了。 看着那个机灵的伙计,对着毛笔,王动笑了,NND,这软笔真是难搞呀!要是有铅笔就好了,他其实出门带着炭笔了,这会在三湘客栈,没在身上。王动把笔另一头醮了墨,又就一联“吕道人真无聊,八百里洞庭,飞过来,飞过去,一个神仙谁在眼范秀才更多事,五千年古国,什么先,什么后,万古忧乐太关心”,然后掷笔而去。 注:长联是清朝穆宗同治六年(1867年),两江总督曾国荃重修岳阳楼时,由云南省罗平县文人窦序撰文,湖南省道县大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盾雕刻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