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仕容传记_186章 教授师神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86章 教授师神秀 (第1/2页)

    弘忍大师的目光却变得极为慈祥,像温暖的手一样一遍又一遍爱抚着慧能,脸上露出欣喜的微笑。

    前几日,弘忍大师打坐之时,在禅定之中,恍惚看到一个人匆匆向东山寺奔来。渐渐地,那人登上东山之巅,与正好升起到山巅的朝阳融为了一体。于是,朝阳愈发壮丽,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弘忍大师不知今日来的这个慧能是不是那个人,所以,先以带有蔑视性的语言,试探他的性情与悟性。听了慧能之言,句句契合佛理,弘忍大师立刻感到此人根器非同寻常,是千载难逢的好僧材。

    五祖强压内心的欣喜,只是神色平淡地问:“你读过多少年书,中了秀才,还是进士”

    慧能摆了摆手,坦言直白:“我三岁就死了父亲,靠娘亲含辛茹苦养大。因为家穷,没有进过学堂读书,只是跟人学过,只认识几个简单的字。所以更没有中过什么秀才与进士。”

    五祖有感而发:“你这个人也挺会说话的。”

    慧能诚恳地说:“我没有见过什么世面,阅历浅,见识薄,但刚才我讲的,全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五祖不解地:“你远在岭南,怎么知道来投奔我东禅寺呢”

    “是新州金台寺的寂空师父叫我前来投奔你的。”慧能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恭敬地递了过去,“这是寂空师父给你的书信。”

    五祖接过信,拆开看了,见是弟子的推荐信,便对着慧能:“出家人苦海无边,要成正果更须经历千难万劫。自古以来,学佛之人,为道忘身、刺血、断臂的楷模屡见不鲜。要吃常人难言之苦,干常人难干的活,励志明心,方有建树。”

    慧能的眼睛晶光闪烁,嘴角流露出坚毅的神态:“事难方见丈夫心,雪后始知松柏cao。师祖,我就是为这点而来的。”

    五祖见他满有决心,沉吟起来:“这……”

    慧能求恳道:“我要修炼成佛,希望师祖收我为弟子,替我落发剃度。”

    五祖本想与慧能作进一步的深谈,但见神秀等弟子在身旁,故此,将脸一沉,坚决地将手一摆:“你从来都没有修过半点行,也没有坐过半天的禅,老衲岂能如此草率就替你落发呢”

    慧能决心如铁:“但我矢心学佛不会改变。”

    “你的心诚抑或不诚,并非是靠自己的嘴巴来说的。而是要看你的行动。这样吧,你先到北院杂役房去,从做杂工开始。”

    慧能上前一步,施礼道:“启禀师父,弟子内心清净无染,没有任何杂念。现在师父让我打杂,请问到底打什么杂?”

    弘忍大师闻听此言,不禁大吃一惊,不由得再次认真打量慧能,微微点头首肯。但他同时想到,这慧能实在太过聪明,必须折其毛刺,方可慧其心性。于是,弘忍大师板起面孔,威严地喝道:“你这南蛮子,刁蛮成性,立刻干活去!”

    四周的禅僧们露出开心的笑意,知客影隐更是得意至极。

    慧能点头:“多谢师祖栽培。”

    “你以后见面叫我师父便行了,”五祖把脑袋微微偏侧,向站在身旁神秀说,“你是东禅寺的上首座,把这新来的俗家子弟安顿一下。”

    “好!”神秀卑恭地朝着五祖躬腰点头,即转身向着慧能,马上换了一副训斥的面孔,“走,随我到北院杂役房去。”

    慧能跟随着神秀朝北院走去,走了十多步后,他蓦地回过头来,嘴角含春,朝着五祖微微一笑。

    五祖心坎一热:这个从南方来的打柴仔,外表质朴笃厚,且带几分憨直;却是内心聪颖,慧根智性。初次见面.敢于挑战权威,直剖心性,其本性与自己的玄机何等的近似。看来,禅宗大业又有传灯承继之人了。

    神秀一边走,一边板着阴沉的脸训斥着慧能。

    这神秀,本姓李,开封尉氏人。他长得个子魁梧英伟,皮肤白皙,相貌堂堂。圆圆的脸盘上,嵌着一双深藏韬略的眼睛。他从小向佛,唐武德八年(625年,)他十九岁时在洛阳天宫寺受具足戒,他生性聪颖善悟,谋略过人。平日又博览群书,好学多闻,对老庄儒学,佛教三藏,可以倒背如流。在洛阳,目穷万卷的神秀已是才压千人,无人可匹。

    在天宫寺的法堂,神秀正在给众僧讲解《圆觉经》: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神秀放下经书,抬头巡视大家,徐徐说道:“各位师弟,你们想过没有,在佛说《圆觉经》的大法会上,共有十万大菩萨,为什么单单提到以上12位菩萨的名字?为什么12位菩萨的顺序这样排列?”

    众僧惘然,茫然,木然。神秀略为失望地解释道:“这12位菩萨各有不同的表示,代表着12种法门。他们的排列顺序,也就是大乘佛法的修行次第……”神秀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精妙的佛法教义次第展开……神秀,童时入道,广参博学。他不但精通佛学,对儒、道两家也很有研究,尤其是《老子》、《易经》,洞悉其旨,尽得其妙。

    到46岁时,神秀已经是精通佛、道、儒三家的大师级人物了,在广大中原地区享有盛名,前来参学的追随者不绝于途。但他仍不满足,又来黄梅双峰山东山寺,拜谒禅宗五祖弘忍大师。

    当年,神秀投奔东禅寺时已年近五十。

    那天,正是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