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六章 瓦舍 (第1/2页)
特供之‘醉风’经营,循着市井之反响逐渐放开,循序渐进地投向了市场。 五月中旬始,先是绍兴功名在身之读书人可售; 五月下旬始,绍兴士绅、大族可售; 六月上旬始,绍兴府农人、帮闲、商贩各色人等皆可售...... 饥饿营销、循序渐进之策略,大显成效。无论是喝惯了淡味米酒的绍兴原住之人,还是随着宋室南迁而来的中原之人,纷纷奔走相告。 为了买上一坛盖着鲜红“醉风”印章、刻着防伪序号的烈酒,不惜四处请托寻后门,就连清风楼扫地的杂役,家中那本就破旧的门槛都差点被人踏破。 “醉风”,绍兴人喝得是品味,喝得是身份,喝得是豪情! 一时间,‘醉风’供不应求。 依着崔硕之言,吕博齐并未忙着扩大酒庄之规模,而是适当控制其规模,控制“醉风”之产量;而继续细化酿酒之工序,力求精益求精。 商家讲究的是信誉,美酒讲究的是工艺,于此两点,吕博齐自然是心知肚明。 为了来日之大事业,沉下心来,练好内功! 在此点之上,崔硕和吕博齐,一个多了些见识的穿越者,一个商海沉浮多年的精明商人,竟是轻而易举地达成了共识。 这些日子,崔硕默默地观察着“醉风”之经营盛况,偶尔数着渐渐厚实起来的银票,顺便在清风楼“翠玉阁”听着义兄吕蒙‘之乎者也’的背书声小憩休养,日子过得颇为惬意。 那日,一时心血来潮,想要见识见识母亲崔张氏多次提及的‘瓦舍’到底何等模样,便向吕蒙打听了其大致方位,出了‘清风楼’,便自寻去。 瓦舍,又名瓦子、瓦市、瓦肆,乃自五代时期兴起之演艺休闲之所在。 因了绍兴这“行都”之畸形繁华,绍兴府的瓦舍竟是有了十一处之多,或专事卖唱,或专事歌舞,或专事说书,可谓各有专长,非但不不争利,反而同为互补。 崔硕此番前往的,便是专长说书之瓦舍。在崔硕看来,这听书非但能听到帝王将相之江山美人故事,更能藉此了解目下之形势,可谓休闲、学习两不误。 待崔硕行至那瓦舍所在,抬头看去只见“莲花棚”三个遒劲大字绣着的杏黄旗幡,兀自迎风飘舞着,星星点点的雨丝,正随风柔柔而落。 崔硕穿过仅容二人同时通过之杨门单扇门,顺手吱呀一声关上,便点了一个靠着舞台右侧上场门附近的“白虎头”席位,要了些香糖果子,唤来一壶碧螺春,便落下座来。 “列位肃静,老夫今日有幸饮了一角‘醉风’,心里火烧得很,便接着这酒劲儿,和列位听客说说现今天下之大局。”说书的老者身子消瘦如竹竿,一身青色长袍空荡荡地挂着,开口间,稀拉拉的山羊胡子微微颤抖。 “嗯,天下之大局,好大的口气,好大的胆色?”崔硕没料道,这貌不惊人的说书人,竟是语出惊人。本想着今日来看个热闹,听听才子佳人、金戈铁马的热闹故事,权当是无聊的消遣。 没成想,这说书者竟然开口便要议论这天下之大局,在这绍兴府瓦舍百余人面前如此公开地高谈阔论。 崔硕曾经听闻,因赵官家不行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之事,宋人思想开放、敢于直言,却没料到竟然开放如斯。 一时间,崔硕兴味大增,望向说书者的目光中,多个一丝赞赏和期待。 “岳武穆曾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那说书者满嘴喷着酒气,刚起个头,神色便低沉下来,“自我宋室南迁,历经高宗、孝宗、光宗三朝,至今已是第四朝。其间北伐数次,皆功败垂成。 “眼下之赵官家即位之初,趁着北方蒙古、金国虎狼撕咬,出兵北伐,却遗憾无功而返,劳费士卒民夫无数,耗费钱粮无数。” “嘉定和议,我大宋耻辱更甚,与虎狼之国称伯侄,纳岁币银三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