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崛_第六十二章 意外的收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意外的收获 (第1/2页)

    两位公人犹豫着,将手中铁链放到臂弯处,随后在众人诧异的目光注视下,便向着赵全氏恭敬地打了个千儿。

    其中一个瘦高个儿面色狐疑地问道:“赵家嫂子,多日不见,可是安好……眼下这厢到底何事?”

    赵全氏闻言,神色黯然地捻着衣袖擦了擦有了发红的眼睛,沙哑着嗓子言道:“官人去了这么些年,难得两位兄弟还记着妾身。莫要锁那小哥,今日之事实因妾身而起……”

    说罢,赵全氏内心里徐徐泛出一股子酸涩的味道来。如烟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曾经的她,虽不敢说锦衣华服,却也是吃穿不愁,日子算得小康,养育着两个讨喜的儿子,和官场得意的丈夫过得和和美美。

    一个家没了男人,便不算是家了。

    曾身为山阴县尉的丈夫,数年前生了一场怪病,满城的先生无人能治,家中积蓄快要见底之时,便痛苦地撒手人寰,撇下了她们娘仨艰辛度日。

    这些年来,她带着两个儿子寄居在城西的娘家,日子过得甚为清贫,甚至是寒酸。

    然而,为了两个苦命的孩儿,她数次拒绝了父亲改嫁之动议。尽管她认为身为保正的父亲看得长远,也是为了她生活得不至于太过艰难。

    这些年来,在娘家受尽了嫂子、弟媳的白眼,赵全氏生活得委委屈屈,不过依然默默地忍着,只为着两个儿子早日长大成人。

    本来,她已是有些麻木了,平日里谨小慎微,从不敢招惹事端,即使被人欺负,能忍的话,忍一忍就过去了。

    但今日此事,却是祸从天降。她差点被撞死街头不说,他那宝贝儿子更是受了无妄的血光之灾。

    眼前两位公人一声嫂子的呼唤,竟是让她心头泛起阵阵酸苦,委屈、悲愤、无助,一股脑地涌来,浑浊的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吧嗒吧嗒地滴落。

    这两位一胖一瘦的公人原本是他丈夫的贴心手下,其丈夫在世时于县尉任上,对这两位颇为照拂。由是之故,这两位公人念着旧情,照顾着她的面儿,耐着性子等着她呜咽着将眼前这鲜血淋漓的惨景分说明白。

    也就是赵全氏——他们曾经上司的遗孀,若是唤作别人,平日威风惯了的他们哪还有这份耐心,怕早就是铁链一挥,将人锁拿至县衙去了。

    血迹满面的崔硕,望了望和两位公人解说的赵全氏,又看了看倔强地站起身来的赵与莒,心下一动,默默地思索着有些模糊的历史记忆。

    南宋绍兴府,宁宗在位,史弥远擅权……

    赵与莒?

    眼前这位赵与莒莫非就是历史上那位?

    眼前这位赵全氏,对赵乃夫姓,全乃出嫁前之原姓。绍兴城,赵全氏有子,名曰与莒。

    难道真的是侧微人间的那位......巧合,真的如此机缘巧合吗?

    心下默默地念着,崔硕一时还无法确定,因为那有些模糊的历史记忆,更因为对自己运气太好的怀疑。

    赵全氏啜泣着,磕磕巴巴地将今日街头血案之由来,从头到尾向着两位公人叙说了一遍。

    末了,她抽噎着着重又加了一句:“官人为县尉之时,妾身过活得还算安宁,咱这城中也还太平……眼下,妾身受人欺负倒也罢了,可惜了咱这满城和妾身一样无依无靠之百姓。”

    粗通文墨的赵全氏毕竟曾为县尉之妻,此时见着了官差公人,一番话倒也条理清晰,那最后一句更是听得两位公人耳畔隐隐生热。

    他们心里明白,自打赵县尉故去已久,早已是人走茶凉。至于赵县尉留下的孤儿寡母,他们确实懒得照拂,也没有心思照拂了。

    县尉,赵全氏之亡夫曾为县尉?山阴县尉?

    崔硕虽然心下不敢确定,不过却耐不住心下阵阵好奇,还有一丝难掩之激动,便有些莽撞地走近赵与莒,凑近其耳畔,压低着嗓接着方才的话茬问道:“敢问兄台,令尊名讳如何称呼?兄台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