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热血 (第2/2页)
。其祖父辛赞虽迫不得已在金国为官,却从未忘怀靖康之耻,更为忘怀华夷大防。
辛弃疾年少时,曾随着祖父登上高山,俯瞰大好山河。猎猎山风中,辛弃疾耳畔响起其祖父痛心疾首、而又振聋发聩的疾呼:“待来日,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
生长于沦陷之地,辛弃疾自幼便亲眼目睹了、切身体会了汉人在金狗统治下所受的屈辱和痛苦。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令辛弃疾自幼便立下了大志向,立志恢复大宋中原故土,立志以七尺之躯报国雪耻。
辛弃疾二十一岁那年,也就是大宋绍兴三十一年,金狗伪酋完颜亮丧心病狂地大举南侵,妄图一举彻底击败南宋,将大江南北的华夏大地尽数归入其残暴蛮夷统治。金狗南侵,所需之粮草、牲畜、意料大多自汉人中搜刮而来,金狗毫无止境的盘剥之下,不知多少汉人倾家荡产、易子而食。
正是在那一年,辛弃疾将原字坦夫改为幼安,旨在效仿西汉冠军侯霍去病之英雄往事,也能奋勇杀敌,带领汉家男儿打败金狗之侵略。他沸腾着一腔热血,聚起了两千热血男儿,毅然决然地加入了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
也正是在那一年,辛弃疾偶遇了黄飞虎,两个满腔燕赵奇士侠义之气的汉家男儿,一见倾心遂结为八拜之交,以兄弟相称。而黄飞虎迫于师门严规,不能为官、不能为将,却心甘情愿地追随着辛弃疾,做了他这位结拜义弟的贴身护卫。
南侵之金狗,因狗窝内纷争不断、狗咬狗一嘴毛,伪酋完颜亮竟是滑稽地在军中为自己最为信赖的部下杀死。逢此大变,金狗被迫北撤。
辛弃疾二十二岁那年,也就是绍兴三十二年,他奉命南下,有生以来第一次踏入了大宋的半壁江山,和大宋朝廷联络,以图大事。然而,就在他自临安行在所北归途中,听闻了晴天霹雳般的噩耗——义军领袖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无耻地杀害,那支他曾并肩战斗过的义军已是凄惨地溃散。
闻此噩耗之下,辛弃疾并未一蹶不振,而是抹干了祭奠耿京的泪水,率领着身边五十余名义军,在黄飞虎的贴身护卫之下,杀向了北方,杀向了叛徒,杀向了金狗。
正是这一战,战出了辛弃疾赫赫威名,杀得金狗闻风丧胆。
这令人血脉贲张之一战,辛弃疾率领着仅仅五十余人的义军,抱着必胜的信念杀向屯军数万的金狗大营,杀得金狗抱头鼠窜,杀得狗窝尸山血海,更是吓得被押解之临安的叛徒张安国屎尿齐流。
二十五岁那年,辛弃疾被宋高宗皇帝任命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大宋半壁江山的仕宦生涯,后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官路步步青云,富贵荣华扑面而来,然而,这一切且并未消弭辛弃疾之心志,时刻不忘北伐的他,先是向朝廷奏献《美芹十论》,又上《九议》,谏言朝廷革除积弊、整军备战。
直到临终之时,辛弃疾犹不忘大呼:“杀贼!杀贼!”
“幼安老弟临终之时,老夫正是陪在榻前”黄飞虎已是说得老泪横流,银发飞舞间,那言语间更是慷慨激昂,“幼安老弟真英雄也!老哥哥我今生遇见你,乃上天赐予之缘分;老哥哥我今生能追随你浴血沙场,虽就死而无悔!”
默默地流着眼泪,黄飞虎将辛弃疾和他跌宕起伏、金戈铁马的大半生,已是当着崔硕的面尽数道来,更是将他隐藏在心底数十年的秘密,第一次倾泻而出,而他倾诉的对象竟然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一个被他费尽心机摸清了底细之少年。
待黄飞虎的慷慨激昂渐渐归于平静,崔硕依然默默地前倾着身子,那模样似乎是意犹未尽,又似乎是完全沉浸在了那金戈铁马的岁月里。
窗外,月光如水,流淌在狭长的石屋之内,映照着崔硕那年轻却坚毅的面庞。
崔硕披着一袭月光,默默地站起身来,推开石屋那破败不堪的木门,向着远处黑沉沉的山峦,竟是昂声吟唱起来。随着略显稚嫩却不乏热血的少年声音响起,辛弃疾名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在寂静的山坳中,不停地回想着。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