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八章 廷议 (第1/2页)
时间慢慢过去,郑智也是忙碌非常。 如今在这沧州招兵,慢慢变得轻松起来,经略府只要兑现了招兵的待遇承诺,愿意来当兵之人自然不少。 若是当兵能养活一家老小,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已然就不失为一个好去处。还有一个十分吸引人的条件,便是沧州兵,不再黥面。 似乎这一件事情的改变与丰厚的饷银有一样的吸引力,当兵者,再也不用在脸上刺上大字了。 这个改变,自然与朝廷的政策是极为违背的,郑智也是思虑了良久,才做了这个决定。当兵的在脸上刺字实在是莫大的侮辱,郑智也不知这大宋的先人,是如何一拍屁股决定了这么一件事情。 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便是裴宣,至于其他反对者,也是数不胜数。众人虽然反对,却也是为了郑智好,不想郑智因为这么一件事情被朝廷责罚。 郑智已然管不得这么多事情了,大战在即,想要人用命,自然也要保证这些人的基本尊严。到得这个时候,郑智已然就有些撒开了手脚。 军械之类的东西,自然也是在清池城外如火如荼的开始打造。童贯在东京也给予了一些支持,钱粮虽然不多,却是这东京来的匠人已然就在路上。 童贯对于攻辽之事,已然就是下定了决心,联络的朝廷内外所有能联络之人。种师道回京禀报了河朔之后,童贯也是毫不动摇。 童贯心中也思虑得多,对于这个大宋也看得有些透彻,如今这个国家,还算富有。童贯对于兵将也有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主要来自于对西军的印象。河朔之兵可不可用,童贯也要攻辽,何况河朔还有郑智,还有马上就要调过来的种师道。 东京的布局,童贯也借助着朝廷党羽势力,慢慢完成,也提拔了杨可世这种大将。 童贯前后cao持着这一切,兴许还有个重要的缘由! 宋神宗遗诏:收燕云十六州者,可封王! 封王之事,对于一个已然权势通天的太监来说,似乎具有格外的吸引力。 —— 今日童贯天还未亮就起了床,脸上尽是疲惫,昨夜与蔡京私会到半夜,今日天还未亮就出了门。 身体疲惫不堪的童贯,精气神却是比往日都高,只因为今日便要廷议,议的就是这联金攻辽之事。 童贯早早来到宫门之外,眼睛一直盯着手里拿着的笏板,玉制的笏板之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上面写的都是今日廷议需要说的内容,可见童贯准备得多么细致。 大臣的笏板,本身便是这么个作用,便是方便大臣们记录要奏的内容。童贯一遍一遍慢慢复习着笏板上面的内容,口中也在默念,心中也在墨记。只为在朝堂之上说话的时候能够条理清晰。 蔡京随后也到得宫门之外,与童贯对视一眼,便闭着眼睛不在说话。 太阳慢慢升起,宫门之外慢慢聚集起了几十人,便是这几十人决定着这个国家的一切。 张叔夜、张克公、郑居中、王黼、邓洵武、杨可世,安尧臣、种师道。。。 还有一人不得不说,便是此时站在童贯身边的赵良嗣,此人就是马植,就是那个辽国的汉人,随童贯来到汴梁,此时已然被赵佶封为秘书丞,虽然不是什么大官,却是也能参与议事。 徽宗赵佶已然对这攻辽之事动了心,许多事虽然还没有到台面,却是暗地里的工作早已经展开。 宫门小开,文武左右而入,赵佶端坐龙椅之上,依旧一身淡蓝道袍,气质不凡,不显多少帝王威严,却是极为风度翩翩,和煦照人。 左右万岁三呼。 赵佶身边的老太监用尖锐的声音开口主持:“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开口的老太监可不得小看,正是大内总管杨戬,官拜检校太傅,内廷之中,已然就是权势第一人,时人皆成扬太傅。便是蔡京也要多加拉拢的对象。 童贯稍微抬头看了看上头的赵佶,又往左看了看蔡京,前后对巡视了一番,迈步出得人群,拿起笏板拜道:“启奏陛下,臣有奏!” 赵佶看着下面的童贯,抬了抬手示意童贯说话。想来大致也知道童贯要说的内容。 “启奏陛下,辽国极北之地,辽东之处,有女直蛮人聚居,女直之中有一人唤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直部落与辽交恶,大小战事几番,辽人皆败,如今女直已然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