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之王_第一百三十六章 兰芳兵工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六章 兰芳兵工厂 (第1/2页)

    PS:求推荐,求收藏。

    ----------

    “你说,校长是真的准备当满清的忠臣吗?”望着离去的陈敬贤,在近卫军方阵中,一群军校生也悠悠的开始讨论起来。

    一期生中得过陈敬贤亲手授予“汉魂剑”的邓鑫之,此时已经升任团长了。他目光炯炯的看着陈敬贤的背影,语气坚定的道:“校长根本不会当满清的臣民。否则校长也不会把辫子剪掉了。当初归附满清,也是因为兰芳政府,军队中有大量的‘清狗’,为了不使兰芳分裂,校长才违心的同意归附满清。以前如此,现在也一定如此。不管怎样,校长都和满清不是一路人。”

    余胡桥很有诗人范儿,悠悠道:“早点崩塌吧!这已经散出腐尸气味的煌煌大清……乌云已经笼罩在这个民族。那些骑在汉人头上的八旗子弟。多容忍你们一天。都是犯罪!”

    -----------------------------------

    随着载漪这个钦差被陈敬贤收服后,载漪带来的满清旗人全被陈敬贤扔进了军方的集中营,旗人现在享受的待遇跟兰芳土著是一样的。

    在解决了载漪等人后,陈敬贤一人去了兰芳兵工厂视察了,同时了解一下兵工厂的生产情况。为即将到来的辛亥大革命做准备。

    兰芳兵工厂在曹石见的主持下,规模急剧扩大。此时的兰芳兵工厂因为兰芳第一次印尼护桥战争以及兰日战争的爆发,军火需求的激增,增加十几条枪械、火炮、弹药等生产线,整座兵工厂24小时加班加点,这才保证了兰芳陆军所需军火的供应。

    战争结束后,兰芳兵工扩张了一倍多。占地由原来的3000亩增至4500亩:员工4500人,增加至10000多人,其中技术工人增至5600多人,中高级工程师450人,以前是以德国工程师作为主体,占了五分之四,如今随着华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们逐步掌握了德国兵工技术,使得德国工程师所占比例降至五分之二,这无疑是好事一桩,证明很快兰芳就可以完全掌握德国兵工技术了。

    战争前,兰芳兵工年产毛瑟98式步枪一万支毛瑟步枪弹200万发,克虏伯80步兵炮32门,克虏伯105榴弹炮16门,克虏伯150重榴弹炮5门,三种口径炮弹总计三万发,无烟火药80万公斤。战争后,兰芳兵工年产毛瑟98式步枪三万支毛瑟步枪弹1000万发,克虏伯80毫米步兵炮100门,105毫米榴弹炮50门,150毫米重榴弹炮30门,三种口径炮弹20万发,无烟火药300万公斤。

    陈敬贤坚信兰芳兵工厂的火炮工程可以比较短时间内赶上世界最先进火炮系统,其主要原因是陈敬贤挖到了德国籍火炮专家卡莱姆小罗森博格和炮弹专家犹太人托马斯一格雷格森。

    这个火炮专家罗森博格作为一战期间德国巴黎大炮的几个关键工程师之一,是神秘的巴黎大炮留给后人的唯一线索。

    对于陈敬贤那个年代的军事专家而言,射程超过100千米的超级大炮已经不是新闻。但放在一百年前,这种超级大炮就是个神话一般的存在了。

    1918年3月23日,上午7时15分,巴黎市民被一阵爆炸震惊了。爆炸非常剧烈,以至整个巴黎都能听到,但没有发现德军飞机。人们普遍很惊讶:德国陆军远在120千米外,尚未发明导弹的德国人,陆军火炮只能打到15千米之外,海军火炮也只能打到30千米远。

    然而,在离巴黎120千米的地方,德国皇帝、军人、专家正站在一门巨大的克虏伯火炮旁边庆祝。该炮炮筒长度超过30米,直径为1米,炮尾部的壁厚为400毫米,口径为210毫米,质量为200吨是它史无前例地打出了射程120千米的炮弹,这种火炮后来被称为“巴黎炮”。

    当时德军对这种超级大炮的威力估计不足,只允许把3门富余的主力舰炮改装为“巴黎炮”。发射到巴黎的炮弹总数只有351发,一共导致256人死亡,620人受伤。最厉害的一发炮弹击中了正在做礼拜的圣乔路埃斯教堂,使教堂拱状屋顶倒塌,导致88人死亡68人受伤。

    假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