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兵力不足 (第2/2页)
大臣,杨遇春富增德为副手,领兵二十万万前往河南平叛。务必要快!李文成部一旦平灭。马上南下攻打江南的天地会。朝廷今年还没收到江南的粮食和税银,如果再闹下去,明年朕也不知道拿什么发军饷了。” 底下的军机大臣们都是一寒,禧恩道“皇上不必担心,那大人一去,想必李匪等部必然消灭,何况百龄之败,在于低估叛军实力。皇上派二十万大军前去,必然万无一失。” 一直在旁边的军纪大臣曹振庸看到这个情况,不得不说话了。 他是新进内阁,加之平时不说话,禧恩等人以为他不过是个平庸之辈。其实曹振庸颇有才学,他一说话,就说到了点子上“臣有事启奏!”“讲!” “皇上,臣在军机处看了各地的奏报,臣以为朝廷现在征集二十万大军,实在是有困难……” “什么!”这个是道光万万没有想到的,“难道现在朝廷连二十万军队都凑不齐了?” 曹振庸连忙站起“启禀万岁,我大清朝到本日为止,共有八旗军二十五万万,绿营兵六十四万。在这些士兵当中,驻乌鲁木齐,伊犁,盛京,乌苏里雅台,库仑等各将军处,大约十五万人。驻藏大臣统管的驻西藏,青海一带有二万千人。其余分散各省。别的地方不说了,单说京师,京师一带有八旗军十万,绿营兵五万。算上直隶总督辖内兵马。总共也就二十万。加之前阵在河南损失了五万兵马。朝廷若单从从直隶一带,实在无法募集二十万兵马……” 道光没想到看似强大的大清,算来算去竟然调不出二十万兵马,他想了一下道“那便从全国各地抽调!” “这个臣以为暂不可行。”曹振庸抬眼看看道光有些着急,还是继续说下去“皇上,现在全国都不太平。陕西有箱贼之乱,四川有白莲教牛亮臣部闹事,朝廷跟他打了能有十年仍未平定,现在趁乱又出来为祸川西北。四川总督勒保虽然上奏则说可以对付,但恐怕也是勉强而已,不能抽兵支援京师。江南有天地会叛乱,江宁失陷。两江和闽浙的兵马恐怕都不能抽调出来。”
“那便让湖广总督候大进的兵马来支援!” “臣恐怕两湖也难抽出兵马啊!前日广西广东红花会起义,两广总督吴光熊发来紧急文书,先帝已经调动湖广兵马南下支援。再说湖广产天下粮食,今年江浙的粮食能收上来多少还不好说,今明两年的军粮,恐怕都得靠湖广供应,万万不能再出乱子了。” 道光一阵泄气“那爱卿有何对策?” 曹振庸不紧不慢的说道“皇上,现在的几股乱军中,以在江宁的天地会势力最大,危害也最大。然而臣以为他们并不十分紧急。现在最要紧急对付的是皇上眼皮底下的白莲教李文成和冯克善。现在这两股人已经合流,他们下一步的计划恐怕是直奔京师而来,直接威胁皇上。其他的比如四川的牛亮臣,广东的红花会,山东定陶的宋元成势力微小,各地巡抚总督尚能对付……总之,朝廷现在需要兵马打李文成,消灭了李文成,南北交通恢复,朝廷可三路围攻江宁,天地会必然不能支撑。打不倒李文成,不但南北交通不畅,朝廷调度失灵,而且恐怕李匪要祸乱京师。” “臣以为”塔思拖道“皇上不妨发告示,马上在直隶一带征兵训练重建勇营,前朝打白莲教,也是靠乡勇取胜。” 道光点头“爱卿所言极是,准奏!” 曹振庸道“皇上,臣恐怕刚刚招募的新兵直接拉过去也不能打仗,至少需要训练两个月,打江南天地会来得及,打李文成断然来不及,陛下应该调成军才是上策。” “莫非爱卿有什么良策?快快讲来” “皇上……”曹真庸有点犹豫,道光不耐烦的催促到“快说,不管正确错误,朕一概不究” “那么臣请皇上调盛京将军手下三旗,及索伦部入关救急。必要时候,希望皇上调喀尔喀蒙古科尔沁部,车臣汗部和土谢图汗部的兵马入关救急。” “这个……”一说调满蒙兵马入关,道光有些犹豫。不过曹振庸说的确实在理,河南山东直隶都是一马平川,特别适合骑兵作战。满洲八旗现在也就那么回事,但是蒙古骑兵威力尚存,这是不容置疑的。 可满洲和蒙古,到底有所嫌隙。从大清建国就开始打蒙古,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对卫拉特蒙古大肆兴兵讨伐。察哈尔部更是一叛再叛。历经三朝耗费过亿万国帑才降服的蒙古人,调他们入中原,道光皇帝实在不放心。 “这样吧!我看调蒙古的事情先放一放。曹爱卿所言调动盛京三旗的事情,我看可行。京师的八旗就派去平叛吧!等盛京三旗到了接管京师防务。索伦部也可以调动入境,当年台湾林爽文叛乱的时候,索伦部的猛将海兰察也是受过先帝表彰的。就这样吧!曹爱卿为国谋事,朕心甚慰,赏朝珠十挂!” 曹振庸连忙跪下谢恩,道光挥手让他们做事去了。 走出养心殿,曹振庸跟禧恩他们道了别,匆匆办事去了。禧恩眯者眼睛看着曹振庸的背影,心里打起了小算盘。文学走了过来“禧大人,这曹振庸到底是哪派的?皇上怎么就看中他了呢?” “他平时在翰林院也很少说话,皇上看中他大概是因为以前听他说过论语吧!没派……” 文学笑了“那这个人看来不是那么好相处的啊!” 禧恩慢慢往军机处走去“汉人的事,谁说得清楚呢!办事去吧!” “走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