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_第六百五十五章 中国象棋的发展以及文化溯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五章 中国象棋的发展以及文化溯源 (第1/4页)

    一秒记住,

    象棋,玩法简明,国人均会,还有通俗易记的顺口溜,“炮打隔山,马走日象飞田”、“过河的卒子不回头”、“马后炮”,一听即懂。

    下过象棋的人都会发现,棋子中名称不仅有简体字,还夹杂有繁体字,比如“車馬砲”,并且,車字的读音并不现代常用的“che”,而是读作“ju”;还有那个“砲”竟是有个石字旁的异体字,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这些是与象棋的历史有着密切联系的。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千百年来长盛不衰。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中就对其形制以及玩法作过专门记载:

    “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营并进,道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意思是说,用玉石做成的相当于骰子。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颗;比赛的方法是分曹并进。,相互进攻,逼迫对方于死路;最后是赢者“牟”取胜利。击败了敌兵,而发出了胜利的欢呼。

    还有种说法,象棋起源于楚汉相争时期。象棋的棋盘的中间写着“楚河汉界”,因此许多人都认为这种说法也可信。也有人认为是韩信发明的,最开始是用来研究战略战术。

    帅,为统帅,将为主将,象棋中也是用来区分帅的;仕、士为卫士,侍卫;相、象为文官;马是骑兵;炮为攻城的投石车之型。那时还没有火炮,所以“炮”是后来才用上,最初中为“砲”。

    車在古时战争很重要,也很强大,由四匹马同时拉着。通常战車的多少可以显示军队的势力。“車”在古代一直读“ju”,在战场上主要指战車。

    构成車身的木头框架、車上的武器、車上的士兵、拉車的马及马夫。車是一个超强的战斗组合,而不仅仅是指一辆单纯的运输工具。

    只是,随着时代的推移,后来有了拉车的车夫、自行车、小汽车、火车,車慢慢又念成了“che”。

    说到棋类的人机大战,除了国际象棋深蓝与卡斯帕罗夫的世纪之战外,中国象棋有一场人机大战不得不提,那就是2006年的浪潮天梭超级计算机,挑战人类象棋大师一役,在最终的巅峰对决中,许银川与浪潮天梭两战皆和。

    2006年是“人工智能诞生50周年”,从事超级计算机领域的浪潮公司举行了浪潮杯象棋人机大战终极对决,代表电脑方出战的是浪潮天梭,物理参数:高度2米,重量300kg,每秒最多可计算42亿步棋,最多可支持上千节点/数千颗处理器。比赛用时对人类来说有些不利,上下午各进行一局,由于电脑超强的计算能力,所以用时越短对电脑更加有利。

    人类一方则分为两队,第一队是徐天红、卜凤波、柳大华、张强、汪洋五位象棋大师,8月9日,经过两轮紧张激烈的酣战,最终超级电脑浪潮天梭以两回合10盘棋共3胜5和2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人类方第二队则是通过网络选拔产生的棋手,8月10日,从近7万人的网络海选中脱颖而出的25名网络高手被分为五个小组,与浪潮天梭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以5负5和的比分告负。众所周知象棋有不少民间高手,但在浪潮天梭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十盘棋竟无一胜绩。

    两场人机大战人类皆不敌电脑,当时的中国象棋第一人许银川挺身而出,单独约战浪潮天梭,上演了一场巅峰对决。8月15日,首局许银川后手,在劣势的情况下顶和电脑;第二局,许银川借先行之利发动攻势,但电脑的防守可谓滴水不漏,双方最终两战皆和,战成平手。

    赛后许银川表示:“人在劣势的局面下心理压力会非常的大,所以面对进攻很多时候会心理溃败导致对局的失败,电脑却没有心理压力,而且由于它的计算能力强大,所以反弹能力也非常强,会在劣势的局面下反弹出来,这一点非常的可怕。”

    浪潮天梭的负责人则表示与许银川对抗的电脑比之前的更强:“这个系统是比数天前的系统有所改进,而且,上次电脑是以一敌五,现在是一对一,所以系统的对局水平也有了提高。”

    这场人机大战没有输家,象棋连续“上头条”,浪潮天梭也像世人证明了自己超强的运算能力。从此象棋界也开始正视电脑的辅助能力,后来在不少年轻棋手的成长历程中,电脑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陪练作用。

    不过此役之后,象棋的人机大战和国际象棋深蓝击败卡斯帕罗夫一样,再也没有了讨论意义。随着电脑运算能力几何倍数的增长,可能手机里的一款软件就可以下出人类大师的水平。但就像当年许银川在赛后说的一样:“对手不是真人,感觉很寂寞”,象棋或者说棋类运动,最大的功效是沟通交流。

    人不可能和汽车赛跑,不可能跟起重机比力气。人类在rou体上很早以前就被自己的造物超过了,在智力上肯定也有这样一天。

    不过在文化上,人工智能是永远也体会不到象棋真正的涵义的,这也就呼应了许银川的那句话——“对手不是真人,感觉很寂寞”。

    这一种寂寞其实就是高手之间的惺惺相惜,而这一种惺惺相惜,正好就是象棋文化最为重要的体现!

    过去,人们对中国象棋表现的中国文化的反面作了反省,但对其表现的中国文化的正面却言之甚少,这不仅有损于中国象棋的形象,也有损于中国文化的形象,流露出了一些无知者在历史浩劫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和漠视。

    中国古代兵家讲究的是“智、信、仁、勇、义”。

    何谓智?其一,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所以,不同于西洋象棋的王可以四处移动,中国象棋的将帅闲坐九宫之内。其二,在古象棋的演变中,士相在西洋象棋中演变成了“后”,而“象”演变成了“传教士”,而在中国象棋中,成了谋士和丞相,显示了中国文化中智胜于力的定论。其三,西洋象棋棋子个个有十八般武艺,连小卒都能升变,然而六十四格中三十二格为棋子,且双方子力相同,虽有一身本领,限于兵链等防御体系,也施展不出拳脚,多数在兑子之后消耗殆尽。而中国象棋中大子活动空间大,能纵横往来。由于双方子力相等,小子也是胜负天平上重要一码。低手能用车炮,中手善用马卒,高手善用士象。有无知无能者常恨马蹩脚,相塞眼,残局炮无架。然高手眼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棋谚:“卒能制马,士能制车,象能护子”。中国文化中“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概念表现得一露无疑。

    何谓信?其一,三军对垒,车、马为左右军,将帅坐镇中军,当上下同生共死。西洋象棋在规则演变中,出现了“王车易位”,开局未已,“王”已藏于一角,未战先怯也。中国象棋在演变中,将格化为点、线,增加了河界,扩大了棋子的活动范围,而棋盘一大,杀死老将变得困难,故为了便于攻击,中国老将虽枪林弹雨,坚守于九宫之内,以示破釜沉舟,决战之心。若未战先藏,士卒谁肯卖命?其二,士相环绕,士不离九宫,象棋不过河界,专心护主,忠信也。

    何谓仁?棋至残局,虽大子尽失,然士相全可和一车,小卒终局对面笑,不至于战至一兵一卒之惨烈。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

    何谓义、勇?春秋战国时,小卒感大将吴起吮疮之恩,足不旋踵,战死于阵。小人之类何必聒聒言西方之“升变”?士为知已者死,虽小卒亦知义。

    另西洋象棋形成于欧洲封建时期,等级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