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_第六百六十九章 象棋知识普及谢侠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六十九章 象棋知识普及谢侠逊 (第1/2页)

    1887年10月1日,谢侠逊出生于浙江温州平阳县凤巢乡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谢公出。后迁居平阳县居住。谢侠逊14岁时,迁居海。谢侠逊驰骋棋坛近一个世纪,力挫国内外许多名家高手,被人尊为“棋王”。他的一生,是象棋活动的一生。他的一生,是国近代象棋史一个重要侧面。

    谢侠逊,国象棋运动的开拓者,爱国象棋家,也是国国际象棋的先驱,人称“百岁棋王”。名宣,小名卿源,原字弈算,以示个人爱好,后改字侠逊,号烂柯山樵。浙江省平阳县人。出生于腾蛟凤巢,定居于平阳县城。自小承庭训,13岁曾读私塾,因家境贫寒而退学。1908年报考小学师资,任白沙小学教员,翌年任教湖门小学。后经戚友帮助,考入温州师范学校,未三月,历父病故辍学,后任教于龙湖小学,担任教育会书记。

    6岁从父学棋,10岁开始读象棋古谱,棋艺享誉乡里,人称“棋神童”。13岁与温州棋魁陈笙战成平手,名噪东瓯。后与林奕仙互相切磋。青年时代曾把道光以来的国耻排成残局,以倾吐爱国之心。1912年为海象棋栏撰稿。1915年,经黄群介绍,任海馆办事员,后受聘为、、、象棋专栏编辑。1918年,在海力挫群雄获国象棋个人冠军;1926年被推为全国棋坛总司令,称“国棋王”。1928年首创介绍象棋赛实况、可供观众欣赏的挂式大棋盘,此创造后被推广向全球。他触类旁通,初学国际象棋即连获胜局,海“万国象棋会”董事英人杰克逊不胜钦佩,破例邀请入会,成为“万国象棋爱好”第一个国会员。1929年至1931年,三次国际象棋大赛,斩关夺隘,势如破竹,连连夺冠。1934年访问新加坡,与英**人国际象棋冠军亨特表演赛获胜,轰动一时。1935年在广州以18胜1和1负的成绩获得、英、美、德、奥五国“银龙杯”国际象棋大赛冠军。

    芦沟桥事变发生一个月以后,海发生“八·一三”事变,日冠大举侵华。谢侠逊虽年已半百,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决心为抗日救亡尽一份力量。他将妻儿送回平阳老家,只身来到南京请缨救国。无奈国民党当局对此置之不理,谢侠逊报国无门,心急如焚。后逢国民党政府准备派五位巡回大使出国募捐,其赴欧美四人已定,惟去南洋的苦无适当人选。谢侠逊找到邵力子,毛遂自荐。邵力子为他忧国忧民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为之保荐,并题词相赠:“胜者所用败者之棋,明乎此义,复兴国何难哉!”张治也赠题词一帧:“虽剩一兵一卒,亦必抗战到底,必得胜利而后已。”冯玉祥手书“象棋国手”以勉。

    谢侠逊从菲律宾到印尼,又从印尼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取道缅甸回国,从1937年11月至1939年,历时两年。谢侠逊以弈棋形式在侨胞宣传抗日救国,为慰劳抗日伤兵、救济难民募捐,计得捐款5000多万元,及许多金银行珠宝首饰。先后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3300余人。

    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国家特使只身两度赴南洋诸国以弈棋形式,宣传抗日救国,动员侨胞为祖国募捐,支援抗日,为祖国神圣的民族解放大业作出贡献,被誉为“古今以来以象棋报国之一人者”,***曾赞誉他为“爱国象棋家”。由于他积极宣传抗日,曾遭国民党特务殴打致重伤。

    1939年夏,谢侠逊回到重庆,已鬓须斑白了。常在东方协会内与爱国民主人士对弈象棋,还为副刊专栏撰写棋稿,每日刊登一局。一天下午,忽传***先生特来协会,有请棋王。谢侠逊又惊又喜,一时不知所措。***同谢侠逊紧紧握手,嘘寒问暖,和蔼可亲。***提出对弈,谢侠逊欣然从命。于是一面品茗,一面下棋,三局皆和。***棋法娴熟,守得平稳,攻得锐利,着法多变,颇有大将风度。谢侠逊对此大为惊异,询问如何研究的。***亲切地告诉他:***主席提倡发展体育,活跃艺。象棋设备简单,群众喜爱,故此项运动在延安很普及。他们还一边谈论古今棋谱优劣短长,从重“当头炮”,谈到重“屏风马”,从对古代名家,谈到对今日高手的看法。***意味深长地说:“明人重马,清人重炮,我们应该重兵卒。”谢侠逊回答说:“马,虽有八面威风,但可用兵卒制马。”***昂首大笑,爽朗地说:“对!对!兵卒是群众,抗日救国是要广泛发动群众啊!”后来,谢侠逊把第二局残局命名为,发表在重庆副刊,以纪念这次有意义的会见。

    一天,谢侠逊来到风景非常秀丽的一座山,不知不觉,迷了路。他绕过一座山岗,看见山谷有一座寺院。他想在寺院里歇歇脚,问个讯。

    谢侠逊踏进山门见两个小和尚正在石凳下象棋,便走前去。这时候,左边的小和尚说:“和了。”右边的小和尚接着也说:“和了!”两个小和尚站起身来走进了里屋。

    谢侠逊走过去一看,一盘残局还留在石凳。他看了很久怎么也看不清这是一盘和棋,心想这两位小师父的棋艺却在我之,这小小山林亦是藏龙伏虎之地。这时候,刚在下棋的两个小和尚从里屋出来,见了谢侠逊双手合十,恭敬地说道:“施主有何见教”谢侠逊这时变得谦逊起来,连忙躬身回礼,答道:“在下迷了路,因此前来问路,到平阳怎么走请小师父指点迷径。”

    谢侠逊回到平阳己经天黑了,在悦来客栈安顿下来。简单地吃了些店小二送来的饭菜,用热水洗了脚熄灯脱衣服睡下了。不知乍的一闭眼睛那盘残局总浮现在眼前,怎么也睡不着。谢侠逊干脆起床点了灯,穿好衣服,拿出了象棋,摆出了那盘残局研究起来。不知不觉天已大亮,整整一夜,还未能弄清楚这盘残局的精妙之处。谢侠逊这才醒悟父亲说过的“天外有天,人有人”的含义。

    谢侠逊重返山林,找到了寺院,欲拜小和尚为师。小和尚不敢答应,领他去见方丈。谢侠逊跪见方丈,方丈问:“你是平阳棋王谢逊,跪在这里干什么起来!”谢侠逊说:“请师傅原谅我的狂妄,我是来拜师的,师傅不收我为徒,我长跪不起!”方丈见他真心学棋答应了。

    后来谢侠逊的棋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师傅让他出山,四方云游与各地的高手对弈,取长补短,棋艺更加出神入化。30岁在海举行的象棋大赛夺冠,被誉为“棋王”。

    1935年,他应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象棋会的邀请,访问南洋,以棋会友,交流棋艺,历经新加坡、怡保、太平、槟城、雅加达、万隆、三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