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六章 象棋的世界观 (第1/2页)
,中国象棋棋谱,清朝南京人士张惠春等九人编著,原名为韬略玄机,后因避康熙皇帝名讳,而改名。现存古本皆是康熙四十六年的版本,为清朝四大残排局谱之一。 象棋谱。清张惠春等编,康熙四十六年刊印。六卷。前四卷为残局,后两卷为全局。残局共二百零四局,其中之和局着法深奥,选自民间流行棋势较明代先走必胜的残局有进一步的发展,是以后高级排局出现的开端。是已知清代最早刊印的一部大型木刻本象棋谱。原名,因避讳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烨,故在公元1707年刊印时改名为,简称。 清代康熙初年金陵象棋谱收藏家张自文等根据古谱及民间江湖排局汇总选编204局残、排局,编成这部象棋谱,因种种原因未能刊印。三十年后,由其子张惠春等增补全局46局,并校序刊印,使既有残、排局又有全局。的全局着法、内容与明代刊印的、象棋谱基本相同,但其中第六卷饶先类首局“左迭炮破当头炮横车”和饶双先类“弃卒破挺兵局”与“象局破当头炮局”为明代象棋谱所无,故非常宝贵。的残、排局着法深奥,分为“和局”与“红胜局”两大类。以第一卷第1局至第三卷第13局共计96局和局为主体,是综合杀局与实用残局两类特点,经过编排的初级排局,余下108局红胜局中大多数是杀局,少数为实用残局。明代的残局谱是以胜局为主体的。 从以胜局为主体转变到以和局为主体是符合中国象棋艺术发展的规律。第一卷中“长生不老”局是高级排局“七星聚会”的早期蓝本,“勒马听风”局是“野马cao田”的雏形。前承1570年刊印的、1632年刊印的,后启清代四大排局名谱。因此在象棋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尝闻帝尧以围棋教丹朱,而舜亦以之教商均。二帝不以天下传其子,而以戏局授之,何哉?盖世事无非棋也。其治世之才者固当为亿兆之君师,否则不如置身局外,静观胜负。 一着未施之前,阴阳不能鼓铸,度数安能范围乎?围棋之意,殆由斯.与象棋者,亦以世事象夫棋也。列国纷争之时,干戈扰之,车马交驰,纵横战守,朝秦暮楚,有异于棋乎?即自盘古以至于今,盛衰兴废之事,有一非棋乎?善观者能于象外会之,则二棋无异者矣。囿于局中者反是。 惠不肖奉先君遗训,订正之书无不敬梓。此谱寝废三十余年,以为游戏而易之,由今以思,殆昧所传矣。急攫付镌,但其卷帙散佚,因选金鹏诸变以佐之.其间进退弃取之法,神机妙算,非大智者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虽孙吴无以过之。因颜之曰云,安亦顾其喻意何如耳! 韬略元机棋谱奥妙的棋局 1.前兵平四,将5平4; 2.兵五平六,卒3进1 3.相七进五,象9退7 4.兵六平五,士6进5 5.前兵平五,象7进5 6.仕五退六,卒5平6 7.仕六进五,卒6平5 8.相五退三,卒3进1 9.相九进七,象1进3 10.帅四平五,象5退3 11.前兵平六,象3进5 12.兵一进一,象5退7 13.兵五平四,象7进9 14.兵六平五,象9退7 15.兵五平四,象7进9 16.中兵平五红胜。 [正变二接一红先胜] 2.兵五平四,卒3进1 3.相七进五,将4退1 4.前兵平五,士4进5 5.后兵平五,士5进4 6.仕五退六,卒5平6 7.仕六进五,卒3进1 8.相九进七,象1进3 9.后兵平四,士4退5 10.后兵平三,卒6平5 11.相五退三,象3退5 12.帅四平五,象9退7 13.前兵平二,卒9进1 14.相三进一,士5进6 15.兵五平四,士6退5 16.前兵平三,士5进6 17.兵二平三,士6退5 18.相七退九,士5进4 19.中兵平四,象5进3 20.帅五平六,将4退1 21.前兵平五红胜。棋谱评析变幻无穷本局分两变着,均为正变。从本谱的开始着法可以看出,黑方落象弃士,防守思路很明显,就想尽快把9路象调至中路,与1路边象结成连环,从而构筑成“将相和”的局形,在第一局里我们已经见识到了这样的场景,当时黑方也的确得逞了和局。这一次黑方又如法炮制。但今次形势已大不相同,上次令黑方和型得逞,全因红中相受到对方各卒上下牵制,致使老帅欲居中而顾此失彼,而这次帅仕相彼此各就各位,互不侵轧,局势就大有改观,红方也得以从容调度仕相,对上下黑卒各个击破,然后老帅再居中,对所谓“将相和”之和形实施最后一击。在“正变二”里,黑将士象三子也难以构筑“士相列”之型,我们看见在红兵的不断攻击下,一只黑士东躲西藏,无处逃身。与前两个窝囊和局相比,在本局里红方终于能扬眉吐气,从而尽情地取卒、困卒、破象、攻士,进而杀将,一一展示攻方的胜战韬略。 再说回来,从黑方的角度,以“将相和”之形为例,同样这种局形,在第一局里最终成和,而在本局就作负,可见对于局中之形来说,它本身并不能马上给你带来或胜或和的坚决保证,但它的存在又的确向你提供并展现了今后或胜或和的发展趋势。因此说句玩笑话,“将相和”三字中的“和”字是不大确切的,改叫“将相合”才对。 本局属于红胜局,我们知道,象棋残局在历史上是经历了从胜局为主到和局为主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诞生出一种以高级残局为内容以供人欣赏为形式的新的象棋艺术品种,也就是排局。而排局这一艺术品种的诞生其标志就是古谱的出现。为什么要这么说?我们可以把与此前的两本重要棋谱、作个比较。这三本棋谱在内容上都包括了残局和全局两大部分。其主要功绩是对前人的残局和全局做了系统的汇编和整理,作者徐芝本身并没有对象棋残局或全局提出什么新的观点,或者这样说,在残局和全局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