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四十二章 唐代象棋的那些事儿 (第2/4页)
注的是场合,把握的是时机,卑而骄之、亲而离之、盛则避之、乱则取之,前后能相呼,左右亦逢缘,忙中偷得闲,闲中使得忙,以至不战而屈人之兵,方知纵横捭闔之妙,可谓枰纹善之善者。因而象棋是智者之动,围棋是仁者之静。 手段的选择自然影响了地位与关系。在象棋中,没有哪处是你的,哪处是我的,除了对手本身,一切都在流转,因而各位棋子名分井然,将帅以下,每一子的单独生存幷无意义,都以服从全局为天职,一切以君主为中心,惟令是从,马首是瞻,无论车之正直,马之诡黠,均各司其职,倍效其忠,不惜以死为报,随时马革裹尸,而以駢死槽櫪为耻。 在围棋中,活棋与围空相互依托,活棋即是实地,即使生于一方,老于一方,我的总是我的,天之所存,道之所存,两眼俱在,则可自斟自吟。无论飞之轻扬,尖之灵秀,跳之捷达,连之坚实,都是就相互关系而言,而棋子本身方趾圆颅,无富无贵,众生平等,各子皆然。 因而象棋为儒,儒中隐法;围棋为道,道中含佛。地位与关系竟然诞生了形式的表徵。象棋下子由盛及衰,越杀越少。各棋子都无绝对的安全,身怀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概,杀一个保本,杀两个赚一个,所以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终于浪淘尽。因而象棋是九曲回肠,沟壑连连,我们于长逝不息的流水中,却能听出自古兵戈之声,遍野哀鸣之唳。 围棋下子从无到有,越摆越多。围棋的每一粒子必有一定的气数,一旦有根有眼,则天地万物与我长在,所以行棋则力避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而围棋乃千重岭树,峰章绵绵,在万古屹立的山岳后,我们似可发现衰草连天际,风吹见牛羊。因而象棋讲究的是破坏的能耐,服膺的是乱世的枭雄;围棋积虑于建设的艺术,呼唤的是治世的能臣。形式的表徵终于抵达了意义的内蕴。 象棋常以奇兵致胜,刹那间呈现化学反应,一环环相生相剋之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围棋常是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仿佛物理现象的绍续,一笔笔添朱施翠后,云销雨霽,彩彻通明。象棋是铁砂掌,截拳道,锁喉枪;围棋是太极推手,铁布衫,一指禪。象棋重情,捨生忘死,但为君故;围棋尚志,上下四方,惟求驰骋。象棋喻利,围棋喻义,象棋是走兽的奔逐,围棋是飞鸟的高蹈。 象棋喻示人生的短暂,围棋象徵自然的无穷。象棋使人专精,围棋使人务博;围棋成事,象棋做人。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迭迭山。于是,人生百年,处于围棋与象棋之间。 象棋运动参与人数之多、流传地域之广、浸透社会层面之全,以及精神内涵之博大深厚,皆令其他式样的文化活动难以望其项背。可以说,人无论男女老少,地无论城乡厅幽,无不为其魅力所感染、所陶冶,尊之为国粹瑰宝,实乃当之无愧。事物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厚聚,方能喷薄而发;源远,方能流域而广。象棋运动深入社会生活,形成如今的规模、气势,自有雄浑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 上溯到北周,就有许多文学、戏剧作品描绘象棋运动。并有不少故事流传下来。明代初年,明成祖朱棣的太子朱高炽见两个小太监在宫中对弈,遂命进士曾棨以诗咏之。曾棨略加思索,当即吟咏出七律一首:“两军对敌立双营,坐运神机决死生。千里封疆驰铁马,一川波浪动金兵。虞姬歌舞悲垓下,汉将旌旗逼楚城。兴尽计穷征战罢,松阴花影满棋枰”。这首写于十四世纪初叶的诗篇,被后世誉为吟诵象棋运动的代表作,诗的神韵鲜明地揭示了在中华民族辉煌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楚汉之战和象棋的血rou之缘。与此同时或在此前面世的象棋谱、等书所标明的象棋制艺中,也明确地标出了“河界”或“楚河汉界”,以及分为黑、红双方对垒。 1972年,在江西安义县出土了一幅完整的宋代铜质象棋,三十二枚棋子的正面是阳文楷书各自的名目、背面则为各自的象形图案;另外,在黄河以北的鹤壁集窑址也出土了宋代制作的瓷质象棋;1964年,在福建泉州湾打捞的宋代沉船中,则发现了色分黑、红的木质象棋子。象棋制艺成型约在唐末至宋初,成型之前流传于各地的棋式异同参差。不同的如:有的棋盘有“河界”,有的没有;有的在棋盘的方格内置子,有的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置子;至于棋子的名目和两方棋子的颜色则基本相同,已有“将、士、象、车、马、兵”和分黑、红二色。那时,不叫做象棋,而称之为“象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下十分生动的诗句予以吟赞:“兵冲象戏车”;再早,北周武帝宇文邕撰写一卷,记述象戏的著法;可见,象棋制艺成型之前,已以不同的姿态融入社会生活之中。所以,人们有理由认定:尽管“象棋”一语最早见之于和;尽管传说象戏来自黄帝的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黄帝驱蠢兽为阵,象之雄也,故戏兵而以象戏名之”;尽管在广大地区流传时不同地域有过不同的式样,但,两军立营,相持对垒,中隔“楚河汉界”,棋子命名“将、士、象、车、马、兵”,色分黑、红而战,战局中“斗智不斗力”、通力擒“将帅”等等,莫不植入楚汉之战的文化底蕴,而与中华民族划时代的发展——奠基汉王朝,在历史、地理、人文形态诸方面处处吻合。 汉高祖二年,刘邦引兵东向,出函谷关;三月,与诸侯会盟洛阳,集56万人马伐楚,乘楚霸王项羽率兵征齐而后方空虚之机,一举攻下楚都彭城。项羽闻讯,立即回师,在灵壁一带与汉军展开激战。是役,汉兵大败,溃不成军,刘邦仅得数十骑卫护而逃出重围。五月,到荥阳招集残部,又会合萧何从关中送来的人马,兵势重振。从此,楚、汉在荥阳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拉锯战——你进我退,我进你退,反复争夺。在此期间,形成了一段极为特殊的战争景象:汉高祖四年十月,“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也就是说,楚据东广武城,汉据西广武城,中间隔着广武涧相持。当时的形势是“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汉王、项羽临广武涧……”,在空前残酷、激烈的争战中势均力敌,谁也无法逾越鸿沟一步。形势促使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历史就这样使鸿沟成了“楚河汉界”,特别令人注目的是“中分天下”,那象棋的棋盘不正是吗?进一步联系到象棋的棋制,历史也在告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