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_第七百六十七章 象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七章 象棋 (第3/4页)

军行至陕西,在过华山时,闻听山上有一道士,人称陈抟老祖,象棋下得极好,远近闻名。赵匡胤不觉技痒,就偷偷抽空登上华山,去找老道下棋。陈传老祖使用激将法,故意嫌赵只不过是个军卒,表示不愿与之对弈。赵匡胤一听急了,便夸口说要以整座华山为赌注来下这盘棋,岂料棋至残局时,他因cao之过急而漏杀一子,而被陈抟老祖反败为胜。

    其实,当时的陈老祖早见虽然落泊的赵匡胤藏有天子相,遂马上找来纸笔让赵签字画押,立字据为证。赵当时想这华山又不是我的,输给他又何妨.遂爽快的签了字画了押。孰料数年之后,赵匡胤真的黄袍加身当上了宋太祖,这时陈抟老祖才亲执字据,下山来到皇宫。赵无法赖帐,但是极钦佩陈老祖的道行,欲留陈在宫中做官,无奈只是陈老祖坚辞不就,只得下旨将华山赐予陈老祖,并永免华山黎民百姓的租赋,这才留下了这段千古逸事。后有人将两人当时赌战的象棋棋局谱流传下来的记录棋谱公示,让人难辩真伪,棋谱记载着双方是用“仙人指路对兵局”开局,转为“先手屏风马对后手屏风马”对阵的。要是单从棋艺的角度来讲,确是象棋发展史上的一局精彩的对局。

    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专长各异,甚至政治观点相悖,但他们却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都深爱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被誉为“四大艺术”的琴、棋、书、画。举世共仰的***总理就曾对知识分子说过这样一句话:“琴棋书画都要会一点,要成为通才”。

    中国象棋做为四大艺术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由于棋弈对智力,意志和思维方面的促进作用,故科学家认为,它是人类创造活动过程的一个缩影;是集娱乐、体育、智育、艺术与科学之大成的高尚活动。即为高雅艺术,自然成为帝王将相、文人学士与墨客sao人喜爱的项目。

    唐代,由于唐太宗李世民为倡导“象戏”,武则天推而广之。“当时社会风尚十分重视弈棋,文人学士会不会弈棋及其水平高低都与他在社会上的地位有一定关系”。故唐宋八大家人人善弈,其中白居易颇为自负,曾有“棋罢嫌无敌,诗成愧在前”之感叹!名臣狄仁杰,以棋局释政局,首开棋为政治服务之先河。唐相牛僧儒,梦“金戈铁马,铜枰满床”,其扎记为研究象棋史留下珍贵的借鉴资料。比唐更早的北周武帝对“象戏”更是欣赏,特命骠骑大将军,着名文学家庚信撰写,扩大宣传。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更是一位象棋迷。他下棋输华山的故事家喻户晓,而且重信诺,不仅赐华山陈抟,同时“免华山附近黎庶之征徭近三百年”。因下棋而使广大百姓长期免税,此举古今罕见。在他的影响下,宋朝涌现出一大批象棋爱好者,如王安石、秦少游、刘克庄、李清照、叶潜仲等。其中文学家洪迈撰写,成为早期的象棋理论家。

    曾编篡的史学家司马光对象棋大胆革新,发明“广象棋”,在中国象棋史上有一定影响。着名学者陈元靓撰写的,更是我国早期的象棋谱。着名诗人叶潜仲据说棋艺水平很高,刘克庄称赞他“纵未及国手,其高亦无对”。更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人们只知道他留下的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铿锵名句,却很少知道他还是一位棋艺水平相当精湛的象棋专家。他“行弈决胜负,愈负愈乐,忘日早暮”。可见兴趣之浓。他在诗中多次流露出对象棋的浓厚感情,“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无如桔里枰”。他还善弈盲棋,应该说,在中国象棋史上,盲棋第一人非他莫属。谁能想到,文天祥还是排局能手。被俘后仍未忘情象棋,曾精心制作过40多个象棋排局,可惜仅有‘单骑见虏“一局留传下来。从此局的着法中不难看出其构思之奇妙不仅凝聚着聪明才智,同时也闪烁着作者勇敢顽强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与历代帝王相反,明朝朱元璋是坚决反对下棋的皇帝。但其子其孙却是嗜棋如命的“高级棋迷”。这说明,象棋的艺术魅力是任何人也禁不了的。其子朱权不但下棋,还编写棋谱。另一子明成祖朱棣在组织编篡时,还命他们编入一卷。其孙朱高帜爱棋更甚,他与状元曾子下棋兴浓时,还赋诗助兴,互相唱和,这里节录两句。曾子曰:“两军对敌立双营,坐运神机决死生”。明仁宗曰:“等闲识得军情事,一着功成见太平”。可知雅兴不浅。

    明朝学者杨慎在其着作介绍象棋“芸夫牧坚,俄倾可解”。足以说明象棋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性。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着名画家兼文学家唐伯虎,也是一位象棋迷,曾留下不少弈棋诗。按说,清朝的帝王对象棋艺术该是比较陌生的。然而,他们也还是禁不住诱惑,很快就被象棋征服了。譬如,乾隆皇帝既是戏迷,又是棋迷,而且一旦摆上棋就不肯再去看戏。

    总之,象棋在明清时期有着长足发展,特别表现在文化理论上。夸张点说,明清时期的社会名流大部与象棋有瓜葛。大家熟悉的小说家,文学家如冯梦龙、凌蒙初,吴承恩等,在他们的着作中,你可以找到不少弈棋诗作。曾官拜东阁大学士的着名书法家刘墉写过一首非常形象的七律。有嘉靖“八才子”之称的太常寺少卿李开先因抨击朝政,被罢官为民。从此开始诗文散曲等通俗文艺创作,唯一调节生活的便是下棋,而且水平很高。他给朋友的诗中这样写:“我爱敲棋君善饮,人称豪客与闲仙。”他“敲棋编曲、竞日无休”,常以此为乐。康熙年间,曾编写的作者王再越,一生不求名利,为人刚直不阿,常常借棋喻世,时有点睛之笔。请看此词:“叹英雄,勤勋立业类枰场;看世情,争先巩后似棋忙。”风流名士纪晓岚,曾为一幅题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意思是说,神仙都免不了好胜之心,况凡人乎!就以‘“八仙”’中的纯阳真人吕洞宾为例,身虽离红尘,却仍向往着“教着残棋山月晓,一声长啸海天秋”的精神生活。

    到了近代,随着列强侵入,国家战乱,许多文艺项目消声匿迹。唯独象棋依然出现,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一些名士的愤世之词也少不了棋的内容。“政怨桑田会成海,岂直长安嗟如弈”-这是梁启超的心声。你听过象棋救国吗这是百岁棋王谢侠逊的真实故事。青年时代,他用排局讽刺腐败的满清政府,讥讽袁世凯称帝,抗议丧权辱国条约等。辛亥革命成功,他又以排局形式祝贺,并在旁题写了“匹夫倡义武昌城,扫尽鲸鲵草木惊”的诗句。为了给抗日斗争募捐资金,他频频下南洋比赛和访问……总之,谢侠逊对中国象棋事业的贡献良多,限于篇幅,就不细表了。马倥偬,许多将军常有棋具伴身,不仅方便易带,更主要的是可以启灵智,消沉闷,稳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