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西极教 第三章 西极山 (第3/3页)
吃此大亏,心中好不恼火,刚想破口大骂,突然觉得身后被阴雷所伤之处竟然隐隐感觉有些炙热之感。心中不由一惊,要知道他修行数百年,位列西极教六大长老之五,绝
浪得虚名,早已是不死之身。虽然先前大意为阴雷法力高强,想来仅仅伤及衣衫而已。 却不知道,寒泉早已知晓西极教六大长老皆已成就不死之身,故此所用阴雷,乃是特地秘练用来对付他们的,其中最主要的一样成分就是在磨球岛采集的赤阳花内中所蕴含的先天火毒。再结合昔日收取地乾阳真火的劫云,运用秘法练成数十颗真火阴雷。 休说霍格达还未运足法力,仓促之间护身,就是一心一意防护,那真火阴雷爆发开来,内中先天火毒一样能够顺气引脉,追踪而上,此乃先后天的反生妙用。 此时寒泉见那霍格达面上隐隐腾起一阵几不可见的淡红光芒,知道阴雷妙用已然发挥,为了不让他察觉,故以讥笑嘲讽道:“霍格达,自命第五长老,看来你西极教也不过如此,还是且听贫道一言,回家抱孩子去吧。哈哈…”笑得放肆无比。 “你…你休要猖狂,看本长老如何收拾你。”霍格达伸手一指,先前所放五柄飞刀,连成近百丈地白虹向寒泉直飞过去。 寒泉飞起身后四根玄冰短矛,就自将那道白虹敌住,又见他从怀中掏出一面小旗,迎风一晃,立刻变至半人高下,金精旗杆,白色旗面,非丝非帛,不知何物所制,上面似乎还有一头好似猴般的怪物,旗面随风飘忽,怪物也忽隐忽现,看不真切。 此物实乃西极教的镇教之宝---白虎七宿旗,排行第六的火猴旗。此旗上应星宿天时,下引庚金妙用,端是神妙无方。而且听说七旗齐聚便能布成西极白虎大阵,引西方白虎星力,威可震天。只可惜地是日鸡旗早已随西极教主失踪多年,不知流落何方,这西极白虎大阵自然也就不从说起。 不过即便如此,此旗也乃上古至宝,威力宏大,分合皆可使用。 霍格达默念咒语,举旗一挥,只见旗上顿时跳下一个通体皆白的猴子。那猴子一身白毛,却好似金精之质,映着日照,竟然反射出阵阵光芒,刺眼之极。方一落地,便向寒泉飞扑上来。 寒泉虽然不知宝旗来历,但也识得厉害,伸手一拍腰间香囊,飞起一团如烟似的雪白云气,起势飘忽,看去虽缓,实则迅捷无比。瞬间化作一幕烟岚,此物看去虽轻,实际也是冰雪精英之质,所到之处,划地浮霜,凝水成冰,呼吸之间一道冰墙,赫然挡在身前,阳光之下,折射出道道彩霞凌空,好不壮观。 白猴见有东西阻隔,也不推让,吱吱怪叫一声,双爪前伸,其上陡然腾起森森白焱。不过最令人称奇的是,这火焰却无热力,也同金质一般,耀光生辉,眩人眼目。 两厢方一接触,虽不闻声响,但见冰屑四溅,丈许厚实地冰层转眼间就被那白猴钻过近半。寒泉不惊反笑,刚刚放出的那团雪白烟瘴,忽又浮现,正位于白猴之上。伸手一指,径自便将白猴罩住,一时间外人却也不见内中形迹。 霍格达一见火猴竟然为敌所困,虽然明知,只要宝旗不破,寄身其上的灵猴断然不会消亡,但却不自甘心。刚想再施展其他法术取胜,忽然觉得周身炙热如同置身火炉之内,一时间汗如泉涌,身子也似乎渐渐没了气力,最后就连手中宝旗也似乎快拿捏不住。 心中一惊,自己早已寒暑不侵,金刚不坏之体,怎还会出现如此状况。恐怕是中了敌人暗算,一念刚及至此,就觉眼前一花,银光闪过,手中宝旗已然为一股巨力,硬生生地扯夺而去。 寒泉一味拖延,便是想要等到霍格达体内火毒发作。本来以霍格达地法力也不会这么轻易中招,火毒初一入体之时,就运法驱除,顶多损耗些许元气,绝对无甚大碍。可他偏偏自恃过高,加之以,久在西极不曾与人动过手,心神未免有些懈怠。 当时只想要将眼前这个搞得自己灰头土脸,难看之极地敌人错骨扬灰才自甘心,那还顾及许多,盛怒之下,也未曾想到,以他法力,平凡之物又岂能让他一开始就感觉有些热乎之意。 诸多大意之下,终于先天火毒游遍全身,此刻更是与他的庚金真气联同一体,不分彼此,现在就算想要运法驱除,也是不能。 看看霍格达脸上陡然间火红鲜艳至极,人也好似喝醉了酒般,东倒西歪。寒泉心中一乐,知道火毒终于全面发作,敌人此刻不仅无力动手,再有片刻恐怕连性命也无。刚刚看那宝旗甚是奇妙,便起了心思,现在敌人无力,正好夺取过来。 刚将宝旗夺到手中,就见那霍格达已然不经此番拉扯之力,轰然倒地。寒泉看那半空中五柄飞刀,似乎材质也很是不错,此刻业已无人主持地,竟然还能在自己四根冰矛围攻之下,没有被破。不过五柄飞刀失了主持,此刻已不是先前那道凝合一处的百丈长虹,早已显出本体,各自闪耀阵阵白光,被四根冰矛围在一处。 干脆一不作二不休,伸手一招,四根冰矛一圈一压,五柄飞刀连在一处,落于寒泉掌上。只是此刀所然无人主宰,但毕竟霍格达祭炼多年,业已通灵,自然不服外人束缚,在掌上跳跃翻腾,兀自不休,只是被寒泉法力压制,无力逃脱罢了。 张口喷出一口真气,双手一拍一合,再自看去,五柄飞刀此刻已然安详的躺在寒泉掌心。这五柄飞刀,式样相同,都仅有一指长短,没有刀柄,其实称为刀片更加合适。寒光熠熠,光滑可鉴,看材质更是西极金精,百炼成型,确实算得上是桩宝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