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进门、得子、朝鲜之乱 (第2/2页)
归。唐人畏日如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何城不催。” 听了他地话后。丰臣秀吉大喜。重重的心事也就放了下来。 而且说实话。丰臣秀吉也有自信地本钱。日本国久经战乱。熏陶出一批批久经战事的军人。他麾下地武士。更多为亡命之徒。作战勇敢。视战争为呼吸般自然的事。 而且此时日本装备精良。从西人手中进口了大批的武器。丰臣秀吉手中。更是拥有大规模的火枪部队。他们的火铳。比明军还先进。在战术方面。日军也有相当进步。发明了三线战术。一线开枪。二三线装子弹。形成持续火力。对骑兵有较大杀伤力。这种战术。只有戚家军的火器五段射可以比拟。 整体来说。当时地日军战斗力。他们的装备。他们的战术水平。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决对是精锐之士。这让丰臣秀吉的胆气变得越来越高。他加紧了战争的步伐。 万历十九年时。日军的千余艘战舰已建造完毕。名古屋上也囤积了足够使用数年地粮草。三十万地军队在动员后已是整装待发。一切已在弦上。 万历二十年初。公元1592年4月。丰臣秀吉发布命令。九个军团共15万兵力。大小舰艇七百余艘。分别从福冈。名古屋。对马海峡等地出发。出征朝鲜。 这十五万日军。都是当时日本国内最精锐的部队。兵力分配为: 第一军:小西行长。一万八千人。第二军:加藤清正。二万二千人。第三军:黑田长政。一万二千人。第四军:岛津义弘。一万四千五百人。第五军:福岛正则。二万五千人。第六军:小早川隆景。一万五千人。第七军:毛利辉元。三万人。第八军:宇喜多秀家。一万一千人。第九军:羽柴秀胜。一万一千人。 此外还有九鬼嘉隆率九千二百人水师和七百艘舰船作运输士兵和海战。为了补充兵源。丰臣秀吉还命令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蒲生氏乡、伊达政宗等人将他们地旗下的军队集结在名护屋作为预备队。又有十万五千人。一时间日本人自称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在战略上。丰臣秀吉采用德川家康的提案。确定了“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的战法。以水军保证陆军的战略物资供应。陆军分三路齐头并进。一举占领朝鲜。 大军攻取顺利。小西行长率领的先头部队第一军1。8万人。分乘舰船七百艘。于四月十二日渡过对马海峡。翌日凌晨成功登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釜山朝鲜守军。迅速攻下了釜山。守将郑拔战死。城中数百朝鲜官兵血战至最后一人。日军付出伤亡千人的代价。 同日。日本水师九鬼嘉隆部在巨济岛击溃庆尚道节度使元均所部。泷川一益率东路军攻陷蔚山城。丹羽长秀率西路军登陆固城。固城守城将不战而逃。 四日之内。朝鲜海防重镇釜山。东莱。梁山等地相继陷落。沿海守军闻风而逃。四月十八日。加藤清正率第二军2。2万人、黑田长政率第三军1。1万人也相继在南部海岸登陆。前三军登陆后。日军后续主力8万人和其余舰队相继入朝。 日本大军兵分三路向北部快速挺进。朝兵无力抵挡。沿途各道守军望风而逃。日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日军便到达王京汉城城下。朝鲜备边使李谥看到日军军容强盛。竟然慨叹说:“今日之敌。似如神兵!” 五月二日。日军攻陷朝鲜王京汉城。朝鲜国王李在日军度过汉江之前狼狈出城北逃。京城守将李阳元。竟把兵器沉入汉江。不战而降。日军进入王京之后大肆屠杀劫掠。将号称“小中华”的汉城付之一炬。 战事如此顺利。丰臣秀吉欣喜若狂。 五月二十六日。丰臣秀吉制定了征服朝鲜及明朝的计划二十五条。他对自己侄子丰臣秀次道:“高丽都城已于二日攻克。所以。近期内需迅速渡海……此次如能席卷大明。当以大唐关白之职授汝。宜准备奉圣驾于大唐之京城。可于后年行幸。届时将以京城附近十国。作为圣上之领地。诸公卿之俸禄亦将增加。其中下位者将增加十倍。上位者将视其人物地位而增。……任汝为大唐关白。以京城百国之地封汝。日本关白一职。将视大和中纳言与备前丞相二人情况。择任之。” 六月三日。丰臣秀吉下达了进攻明朝的命令。他疯狂地道:“如处女之大明国。可知山之压卵者也。况如天竺。南蛮乎?”他把明朝比作处女。把日本比作猛汉。可谓狂妄之极。 由于战事顺利。不说当时日本国内举国欢腾。就是当时侵朝日本各军也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日将锅岛直茂请求丰臣秀吉把明朝大片领土赏封给他。日将伊达政宗写道:“何知今岁棹沧海。高丽大明属掌中。” 在汉城的日军稍事整顿后。又继续北进。六月十五日。日军攻陷平壤。 仅两个月零两天。朝鲜浃旬之间。三都失守。八方瓦解。三都十八道全部陷落。两个朝鲜王子被俘。朝鲜全国八道已失。仅剩平安道以北。靠近辽东半岛之地义州一带尚未为日军所陷。 朝鲜国王李逃到义州后。他知道若没有大明的帮助。根本没可能光复朝鲜。因此他派出多批使臣。拼命地向大明求救。为了让大明出兵。朝鲜的使臣们想尽方法。除了向万历帝递交国书外。还分别去游说大明各阁臣、尚书、侍郎、御史、宦官等。甚至表示愿意内附于大明。 朝鲜国王李面对大明使者。更是激动地道:“与其死于贼手。毋宁死于父母之国!” 而此时。日军对朝鲜的大举入侵。也是大大地震动了大明。面对朝鲜战事。大明朝廷上下争论不休。不少朝臣认为朝鲜太过无能。即使援助。也是无用。兵部尚书石星则认为应御敌于国门之外。争论非常激烈。从四月争到七月。大明官员们还没有争出个子丑寅卯辰。 最后万历帝发话:“宜速救援!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 一锤定音。大明决定出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