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四零、集风雷 (第1/2页)
这几年来。随着大宋财政的宽裕。皇宫也多少增加了一些建筑。虽然比起前代君王宫殿非华美不足以威服四方的奢侈浩大。还算是节俭的。但新建的花月阁。还是这个时代少有的精致建筑。 花月阁其实是一座以玻璃暖房为核心的院落。其名取自唐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诗名。有水、有花。加上透明穹顶的玻璃暖房。即使是冬天。暖房中仍有鲜花怒放。实是养性怡情的好去处。赵与莒建这个暖房的本意原是试验冬季蔬菜栽培。但发觉成本太高之后便改为花房。从而成了大臣们冬天最喜欢的去处之一。 这已经是芳菲殆尽的四月底了。原本不是来暖房的时节。不过赵与莒爱这里的风致。乘着暖风熏人。便来这里走走。去年有一批宫女们新进入宫。这些才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儿们给宫中带来了青春的气息。她们对于皇宫里的一切都是好奇的。而这处处花开的花月阁。更是她们最喜欢的去处。 杨太后薨逝之后。作为的位最高的后宫妃子。杨妙真成了后宫的女主人。但她基本上不太管事。因此。这些宫女的规矩是谢道清管教的。日常生活则是韩妤安排。比起杨太后在世时。她们少了些拘紧。多了几分灵动与活泼。看着她们蝴蝶一般在花丛中穿绕。赵与莒原本紧皱的眉头也不禁舒缓开来。 整个园子里都是她们留下的芬芳气息。这也是赵与莒拼死拼活想要保护的。 “陛下。这等大逆不道的言论。臣实在惶恐。不知陛下为何会容忍!” 跟在赵与莒身后的是洪咨夔。他板着脸。面上神情甚为不悦。手中抓着一份。 最近之类的报纸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京西行省发生的大案之上。几件安子纠缠在一起。产生了几个让报纸关注的热点。随之而来的。是各家的评论。象最近的评论。分别由赵景云、张端义等人轮流执笔。 让洪咨夔愤怒的。正是这二人的文章。 张端义在文章中很指出。造成jianian商草菅人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朝廷的重商政策。而洛阳府官吏们之所以胆大妄为。只是为了追求的方的经济增长。而不顾忌民生疾苦。他极是悲愤的写道:“此变人为兽之政也。故此官、商皆化身为兽。以人为食。大宋八百万江山。一处处矿洞。都是那些被压迫被剥压被奴役的矿工骨架所支撑。工厂、铁路乃至高楼大厦。处处皆是这些矿工冤魂之呻吟!此情此景。天子难辞其纠!” “张端义的白话文仍旧犀利啊。”赵与莒回头看了洪咨夔一眼道自从张端义写了之后。这种近乎口语、通俗易懂的文体便流行起来。身为先驱的张端义更是当仁不让。在一切文章中都使用这种方式。听他这不知是夸赞还是愤怒的话语。洪咨夔板着脸:“官家便是再宽厚。也不能让他这谤议朝政之语泛滥!” 赵与莒笑了笑。没有回答。 “还有这赵景云。更是大逆不道!”洪咨夔见赵与莒不回应。继续说道。 最初看到文章时。他在要不要弹劾赵景云上微微动摇了一下。毕竟这人乃是当今丞相魏了翁的弟子。而且相当的官家重视。这些年来。赵景云身无一官。却周游天下。无论是在大宋本土还是在海外都立了不少功勋。天子对他也算是另眼相待。不仅允许他直接上奏天子。甚至还多次表示要提拔重要他。可他这次却在报纸上发表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 让洪咨夔恼怒之至的事情。便是赵景云在评论京西行省连串大案时的话语:“此等惨剧竟集于一处。矿工求矿主不成。求官府不成。求报社名笔又是不成。何也?此世之上。救世之圣君、济民之贤臣。自古未曾有也。仙佛官府。皆不可靠。唯开民之智。使民知、民有、民治、民享。虚其君于上而实其民于下。则官吏不唯媚上以图贵。商贾不唯损人以自肥。小民不唯束手而就缚。上下平衡。内外相持。方可保民安民。成万世不移之福祗也。” 赵景云此文一出。当真是让人目瞪口呆。较之张端义质疑天子的政策。更是将矛头转向最为根本的东西。 魏了翁坐在马车之中。浑身在不停的发抖。他的手中也抓着当日的。 “逆徒……逆徒!” 对于自己的弟子赵景云。魏了翁一向很是骄傲。学识已经隐隐超过他这个师长不说。为人的品德更是高洁。既不是沽名钓誉的假隐逸。又不是热衷官职的投机者。这么多年。可谓一步一个脚印。大宋的许多重大变化。都与他有密切干系。从当初的华亭府民变。到湖广去水蛊之症。再到金元合兵入侵他参赞军事。前几年甚至还远赴海外。去了海外细兰高郎步城宣化大宋威德。这些都让魏了翁很满意很骄傲。也曾不只一次拿出来与同僚炫耀。甚至于私底下与崔与之说。虽然崔与之的学生洪咨夔名高官大。但来日赵景云前途必在洪咨夔之上。故此“吾为相也不及公。我为师也远胜公”。让崔与之颇是嫉妒一番。 可偏偏就是他最器重最钟意的弟子。却写下这样无君无父的文章来! 想到这里。他将报纸攥的更紧了些。 马车很快到了宫门前。他是丞相。一下车自然有侍从上来见礼。他也顾不的往日里的丞相仪度。直接道:“去替我禀报陛下。魏了翁请见!” “陛下正在见洪咨夔洪参政呢。”那侍从是个机灵的。见他这番模样便知道是有大事。便提醒了一句。 魏了翁听的“洪咨夔”这个名字。太阳xue便突突跳了跳。心中颇不自安。洪咨夔如今是参知政事。离丞相也仅是一步之遥。若是论名望功绩。当这个丞相比起陈贵谊要有资格的多。而且。他还师门渊源。身为崔与之的弟子。在官家那里有着优势----直到如今。天子也只是允许崔与之辞了丞相之职。却令他在临安闲住。以备顾问之用。而不让他回故乡养老。崔与之还挂着一个太师的虚衔。作为天子顾问。有时他身体好的话。天子还会登门拜访。 若是洪咨夔借着这个机会。要掀倒他魏了翁。自己上去的话…… 旋即。魏了翁将这个念头甩掉。暗骂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当初自己能接任丞相。崔与之的举荐有着很大的助力。而洪咨夔为人刚直。又向来与他交好。他这参知政事主管的便是教化这一块儿的事务。报纸上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若他现在没有入宫。自己倒要责他失职轻慢了。念头飞快的一转。他摇了摇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