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再见司马懿 (第2/2页)
难,难的是,破局之后,诸位该何去何从?” 见司马懿开口,曹彰、曹植、曹休、曹真几人都安静下来,洗耳倾听。 “想要破局,无非是应对魏王曹丕的威逼。只要诸位交了兵权,散尽余财,平稳一生并非难事,只是诸位可甘心?”司马懿环视一周,被看到的几人都默默的低下了头。大丈夫在世,都想成功立业。现在正值壮年,如今就散去兵权,孤老终生,岂会有人愿意? “既然都不愿,那唯有一条,效仿古人,揭竿而起,另立明君!”司马懿看了看几人,淡然的说道。 “另立明君?”几人都面面相觑。 “现在的魏王心胸狭隘,你们几人如果不交兵权,早晚都会被问罪,与其这样,何不立曹植公子为新的魏王,徐州、青州、连带冀州都是几位公子收复的,现在民心正旺,一旦公子举旗高呼,定然一呼百应!携河北之兵,与秦军携手,征讨许昌,推翻曹丕易如反掌!”司马懿此时的言语充满了蛊惑的意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阴谋的气息。 听司马懿说完,几人都沉寂下来。 许久之后,曹彰率先起身,朝着曹植躬身下拜:“骁骑将军曹彰,愿扶持植公子为魏王,讨不臣,立新君!” 见曹彰起身,曹真、曹休犹豫了一下,也随之下拜:“虎豹骑统领曹真、征东将军曹休,愿扶持植公子为魏王,讨不臣,立新君!” 见三人皆下拜,司马懿才慢慢起身,搀扶起一旁的曹植,令其坐在首位。 曹植颤颤巍巍,不适应的挪了挪身体:“这个我不太适合,不若由二哥来做吧?”
司马懿笑道:“二公子善于征战,不善于执政,做大将军有余,做新君不足,植公子是先王最为中意的子嗣,在朝中还有无数的旧臣守望,以公子为新君,更加有利于起兵!” 见司马懿如此说,曹植才讪讪的坐定。 几人既然已经准备起兵,自然要寻求起兵的理由。 司马懿抚摸着下颚,许久之后开口:“昔日先王在世之际,身体尚算安康。建安二十四年,几位公子都不在许昌,年关刚过,先王就归天,随后曹丕公子迅速继位,先王之死,颇为蹊跷,几位公子以为是否这样?” 曹植几人愣愣的看着司马懿高深莫测的脸庞,感叹良久。果然是能与贾诩分庭抗衡的人物,随便开口,就将一个“弑父篡权”的名头扣在了曹丕头上。 天空乌云密布,无数的绿叶在风中瑟瑟发抖,一场暴雨,即将席卷而至! 建安二十五年夏末,驻守在寿春的曹彰大军,诛杀曹丕派往寿春接手驻防的大将臧霸,而后昭告天下,以先王曹cao暴毙,死因不明为由头,奉曹cao第三子曹植为新魏王,起兵五万,准备征讨曹丕。其后,征东将军曹休、虎豹骑统领曹真一起起兵响应。随着寿春的起兵,徐州、青州、甚至冀州等地官员相继倒戈到新王曹植麾下。因为徐州、青州都是曹彰收复,官员任命皆是曹彰与曹休的亲信之人,所以半月功夫,曹彰已经汇集了几州之地,近十万大军。 听闻曹植自立为魏王的消息,曹丕愤怒的连斩十几名侍卫,却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贾诩早得到司马懿投靠曹植的消息,第一时间安排士兵诛杀司马懿家人,不料早被忠于曹植的许昌城内旧党护送出城,逃奔寿春,气的贾诩七窍生烟。 因为曹植的起兵,让本来就日落西山的曹魏势力,更加的分崩离析起来。曹丕一方面要面对秦军的步步威逼,一方面要应对东线自己兄弟的不断蚕食,一时间陷入了窘迫之中。 而作为现在最具潜力的秦军,在建安二十五年也算是悲喜交加。 建安二十五年春,秦成最为仰仗的军师之一,法正病重身亡,五月时节,五虎大将中的前将军黄忠也在襄阳城内病逝,享年78岁!这一文一武的离去,让秦成有些措手不及。法正虽然自身有不少瑕疵,但是秦成已经多方规劝,收敛了不少,他在世之时,协同魏延,一路攻克汉中、凉州,再到长安,也就是说整个秦军的北方战线,都是法正运筹帷幄的结果,奈何英年早逝! 黄忠作为老将,一路与秦成相伴携手,对于秦成来说,黄忠亦师亦友,虽然因为年长逝去,但是终究是少了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之选,这两人的离去,让秦成着实悲伤许久。 好在夏末之时,夫人祝融为秦成又诞下一子,也算一喜,秦成取名为“佑”,希望上天保佑之意。 生老病死,春秋交换,人生的悲欢离合,谁又能摆脱! 宅男福利,你懂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