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奈梅亨城(上) (第2/2页)
拢在一起,积沙成塔的形成了可观的市场价值,只要慢慢的加以指导兼并,奈梅亨商会的力量无疑将得到巨大的提升。 “您的想法总是另辟蹊径,一开始看起来纯粹赔本赚吆喝,往往结果却令人震惊,上帝果然是不公平的,他给了您健壮的身体,还配了聪明的脑袋。” 莱昂纳多在了解到市场的资金状况后,眼睛里一面放着能把人烧死的灼灼精光,一面啧啧的拧着嘴角赞叹不已。 “政治经济两个圈子都被您一网打尽!” 虽然有一部分城墙尚未完工,但奈梅亨已经成为这片死气沉沉被城堡和修道院分而治之的土地上,最有活力的城市,吸引着许多向往新生活的无主流民奔向自己,仿佛吸引向日葵孜孜不倦追逐光芒的太阳。 外城的护城河边,挤挨着到处都是迁来的流民们自己搭建的简陋小屋,他们因为既没有土地耕种,也没有效忠的主人,只能靠进城给商人们扛活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慢慢的脱离土地。 为安顿这些百姓,我在建城之初就做了相关规划,瓦尔河在城边蜿蜒而过,提供守城天险的同时也促进货运交通,专门有一条水道连接河流通向城中的货运码头,这样既能方便船只就近卸货,又能减少城市守卫者的难度。 敌人一旦从河流发起攻击,只要将铁质的水门落下,便可以依托塔楼居高临下的自卫,还能大大降低围城者堵塞河流倒灌造成洪水泛滥的破坏程度,可谓一举多得。
尤其是码头边各家商铺整齐的货场,更是给流落在城外的普通百姓工作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人是我着力培养的新的阶级,不同于农民存在的工人,即使有些逆时代,但我却想要反其道而行之。 通过吊桥进入外城,高大的城墙后是我按照后世中国市坊格局,规划成方块状的民居,临近街边的高大房屋都是专门的店铺,身后的大片空地,基本上都被有钱的商人买下建房用来安顿自己的家人或者伙计,剩下的房屋越靠近城门,居住者身份越低,大部分是奈梅亨本地的居民,他们全是附庸于我的农民,耕种城外的土地。 虽然所居住的房屋质量相对临街店铺来说很差,不过是些建筑城墙废料砌起来的矮屋,但能在城墙的保护下拥有一间免费的石头房子,他们还能要求的更多吗? 在城堡工作的女仆杂工及其家人居住在相对靠近城堡的里侧,他们的邻居还有城外新的造纸工坊劳作的专业工人,这两种人是相对生活宽绰些的有产者,也是我渐渐养肥的新的购买力,消耗着仅次于城堡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品,正是赖以吸引小商人驻商于此的磁石。 距离城堡最近的临街店铺后面,全是高大的石头房子,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算得上城中建筑的翘楚,它们像一圈圈以城堡为中心的同心圆,拱卫着公爵大人的居城。 这些房子是守城士兵们的住宅,还有一部分分给了在历次战争中阵亡的士兵遗属,算是对跟我出生入死的一种奖励。 守城者负担着外城的守卫任务,以所属小队为单位聚居,这样能增进彼此家属之间的关系,拉近同战友的距离,让彼此更加抱团,凝成不可分割的集体增强战斗力,也正是我如此安排的用意所在。 穿过架设在内城护城河上的吊桥,便进入我所居住的城堡范围,整个奈梅亨的权力中心。 一圈高耸的城墙将城堡和城市分割开来,后面是一段很陡的上坡,只有一排石阶供人攀登,其余地方要么安放着尖锐的拒马,要么挖掘着难以逾越的壕沟,守城时灌上沥青便能织起一道火墙,在城墙陷落以后,最大限度的阻滞敌人直接冲进城堡,为坚守最后的堡垒争取时间。 石阶尽头曾经是临河的小山丘,现在早已被削平夯实,一座不同于这个时代建筑风格的城堡拔地而起,笔直的刺向天空,居高临下的俯视着整座城市,像是威严的公爵大人,时刻凝望属于自己的土地。 如果有人从天空俯瞰,城堡是一个规则的八角形建筑,七个前凸的塔楼和城门外的方城,构筑起立体的防守体系,这种设计能保证无论敌人从哪个方向攻到城墙底,都没办法躲在守城者的攻击死角架设云梯,前凸的塔楼让弓箭手可以火力覆盖任何角落,将通过重重考验好不容易冲到墙边的敌人钉死在城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