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男才女貌_第一百零一章 长安街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一章 长安街头 (第2/3页)

重获自由之后第一次出来,他的几个狐朋狗友们闻听自己的兄弟能够出门了,自然是一个个前来道贺,为了表示自己这些人的诚意,便拉着黄寿一起到荷香楼这长安第一酒家大吃一顿,顺便去去晦气。

    黄寿被老爹释放出来,心情当然也是很好,二话没说便同意了几个兄弟的提议。而当他再次走在长安的大街上的时候,心中却也是惊讶不已,他没有想到,自己只不过十几天没出门,这个在董卓当权时几近于破败的长安城,如今竟然再次焕发出复兴的光彩,街道变得整洁了。市井间地商户增多了,而城中的往来秩序也是规范了不少,这一切都在说明,这个大汉的西都,恐怕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略略恢复当初鼎盛时期的一丝模样!

    之所以注意这些,并不是因为黄寿如今已经关注起长安的民生来了,要知道,对于一个为祸乡里的恶少来说,长安城变得越繁华。^^首发^泡^書^吧^^^他们这些人的日子过地也就越滋润,欺负有点余钱的老百姓,总比敲诈那些本来就一无所有的贫民能得到更多的实惠。而且不知是什么原因在背后推动,黄寿发现这长安城中的大姑娘、小媳妇的,明显比以前多了不少。这其实也难怪,刘宇来到长安之后,让徐盛的血甲军负责长安的防务秩序,血甲军的铁腕政策使得长安城的社会环境比起之前强了太多,老百姓发现如今就算到大街上走动一圈,也不会有任何地危险。他们慢慢的也就放心的让自己地家人也都出来逛逛街,散散心了。这些情况落到黄寿这个禽兽的眼中自然是让他兴奋的眼中闪动着绿光。

    那几个和黄寿趣味相投的纨绔子弟,对于长安城中血甲军的执法铁腕比起黄寿来有着更深的了解,只不过,他们认为黄寿的老子毕竟是大汉三公之一的太尉,有黄寿在自己这群人里为自己撑腰,自己这些人还有什么可害怕地呢,反正天塌下来。有黄寿还有他的太尉老子给顶着。自己这些人这些日子一来一直谨小慎微,如今也总算能够重新放肆一回了!基于这种想法。黄寿的这帮兄弟们便谁也没有提醒他长安如今的不同,单等着跟在他后面凑热闹。

    禽兽出笼,那自然就要寻找自己能够伤害的对象,而适才卖给刘宇和孙琳发簪的那个清秀小姑娘,很不幸的成为了黄寿今天的目标。黄寿第一眼看到徐莹地时候,他地眼睛就是一亮,姑且不说这人命薄如纸的几年乱世,就算是当初汉灵帝还没有驾崩时,大汉在表面上还维持着盛世景象地汉都洛阳城中,在街市上也很难看到气质如此清雅,容貌如此秀丽不带尘世俗气的女子!没想到今天在长安竟然让自己给碰上了,看来老天爷也给自己重获自由送份大礼呢!

    徐莹这个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落入了黄寿这个人面兽心的禽兽的算计中,她现在心里正高兴着呢,今天自己的生意出奇的好,那对夫妇竟然一下子买了自己那么多的簪子,自己这一次挣到的钱,足够自己和哥哥吃用上好长一段时间了!一想到自己的大哥为了维持兄妹两人的生计,每天都要到长安城外的山上砍柴,再到城中卖掉换取那一点点的钱,每当看到大哥那疲惫非常的面容,徐莹的心就好象被揪住一半酸痛不已。78小说网⑻这一次自己背着大哥来到这长安城中做起贩卖发簪的生意,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大哥分担一下肩上的担子!

    要说起来,徐莹之所以敢一个人孤身来到长安城,也是因为这长安城在刘宇的治理下,已经变得比之前好的太多,如果是放在董卓当政,又或者是王允、吕布当政的时候,徐莹根本就不敢单独到这国都中来,乱世无律法,一个弱女子行走于街市之间,实在是太危险了。而自从刘宇开始主政,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整个长安城中的秩序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说不上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至少人们能够感觉到。那久违的安全感又重新回到了他们身边。

    这些事情都是徐莹的哥哥在城中卖完柴禾之后,回家对徐莹说起地,也正因如此,徐莹才下定决心来到长安城中。古代的女子讲究无才便是德,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徐莹虽是读过一些书,也不像那些世家千金小姐一样对世事人情一窍不通,但她却是从来都没有做过生意!经商这种事情,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玩的转的。在千年之后的世界,商学可是作为一门独立出来的学科,被无数的学子百姓们苦苦钻研,有的人穷其一生在漫漫商途中都难以掀起一朵小小的浪花,更不要说徐莹这样没有任何从商经验地女孩子了。

    徐莹知道自己做的发簪好看,这不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她的哥哥。她的左邻右舍,对她所制的发簪都是赞誉有加,可自己做的簪子到底能卖个什么样的价钱,徐莹地心中是一点成算都没有,也是凑巧,她刚刚在长安城中开摊儿的时候,一个富家小姐打扮的人被她摊位上所摆的发簪吸引的驻车观看,越看越喜欢,最后便向徐莹询问价钱,想要买上两根。78小说网徐莹那个时候还没有决定自己的这些作品能够值多少钱。所以被那小姐一问,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也许是那小姐太喜欢徐莹做的簪子。同时手里面估计也不是太缺钱,一高兴,两根簪子六两银子买了下来!

    这下可好,徐莹本来拿不准自己该怎么定价,如今一看,这不就是个很好的活生生的例子吗?一根簪子三贯的价钱,就这样阴错阳差地给定了下来。可想而知,在世道如此混乱的现在。除了那些高门大户的女眷,有哪个老百姓会出三贯钱去买一根普通地木簪呢?因此,从徐莹的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