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男才女貌_第一百零九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九章 (第1/4页)

    对于徐州之战。刘宇在心中本也谈不上特别的重视。毕竟那个地方距离刘宇现在的势力范围实在是太远。尽管徐州的富庶在现在的大汉十三州中可说是在前五之列。但这样一个飞地。就算这次救了下来。下次也难保不会被别人并吞。所以刘宇在派张林前往的时候。才会嘱咐他事可为则为。若不可为。就保全糜氏家族退回自己在荆州的势力范围。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长安城中所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让刘宇稍稍改变了自己开始的计划。刘宇来到长安后。在情报方面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空白期。但很快。益州暗部、情报部的势力便迅速转移了过来。当初刘宇还在益州的时候。他的情报网络就已经将整个雍凉地区全部囊括在内。因此现在整合起来也比较容易。此时长安的情报网络。在规模和细致程度上已经不下于当初益州的总部了。

    在这样一个情报网络的监视下。长安城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很难逃出刘宇的视线。当然。和明代的锦衣卫还有一定距离。不能将别人家一顿饭吃什么。都能弄得一清二楚。但一些大体上的事情。长安的情报机构还是能够及时的反映上来的。

    此时的朝堂上。有很多一直对刘宇不服气的大臣。他们都受到暗部和情报部严密监么身份。都会被详细的记载下来。最近一段时间。在整个长安城中地那些对于刘宇有敌意的官员经常性的出入彼此间的府邸。这就让刘宇感觉到。这帮该死地官僚们没准又在私下里计划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了。而现在那些见不得人的阴谋了。

    如果不是为了将汉献帝这尊大佛给送出去。刘宇早就将这帮王八蛋给千刀万剐。但现在地他确实是投鼠忌器。当初留下汉献帝。刘宇心中除了那一点师徒情分外。更多的是无奈和不愿。有个皇帝在手里。并不像后世所描述的“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样痛快。

    后世地史学界在议论三国历史的时候。往往将曹cao迎立汉献帝和袁绍拒绝迎立汉献帝做对比。说曹cao的这一招是多么多么的高瞻远瞩。是多么多么地有用。而袁绍丧失了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又是多么多么的白痴。岂不知。到了曹cao时代的中后期。曹cao为了汉献帝的问题头痛了多少次。

    袁曹两人在迎立问题上做出不同地决定。其实并不能说明曹cao比袁绍高明多少。只是曹cao以及袁绍两个人在身份及思想上有极大的不同。袁绍是什么人。四世三公。其家族位于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已经太长的时间。袁绍就算是迎立了汉献帝。他最过是三公。这在把持三公高位多年的袁氏家族之中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而袁绍又是一个十分有野心的人。所以他在坐拥河北四州之后。已经不能够满足大汉三公这个身份所能够给他带来的权力。简单地说。就是他想当皇帝!

    对于一个想要自己成为皇帝地人来说。迎立那大汉正统的汉献帝。自然就是一个天大地累赘。不管他是不是具有政治上的作用。他都是袁氏成就帝业的最大绊脚石。所以袁绍心里面巴不得汉献帝会在一连串的动乱中驾崩。又怎么会将他弄到自己的身边。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和袁绍不同。曹cao的家族不论是在身份上还是地位上都远远不能够和袁氏家族相比。他的本家夏侯家倒是西汉时期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但夏侯家族经过四百年的历史岁月已经没落成为大汉帝国中的三流家族。曹cao能够被何进赏识。最终成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完全是靠他自身的才干、气魄还有胆识。

    出身于微末家族的曹cao。他一开始的理想和袁绍就有着天壤之别。曹cao后来也说过。他最一开始的愿望。就是在自己死后的墓碑上。能够留下“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的字样。位不过侯爵。官不过将军。这就是曹cao的远大理想。也正因为曹cao的起点低。所以上。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毕竟救天子于危难之中。自己也能够得到极大的荣华富贵。不但三公之位唾手可得。就连爵位。都有可能一下子突破侯爵。成为堂堂的公爵。这个诱惑对于从来没有掌握过最高权力的曹cao来说。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他才最终下定决心迎立汉献帝。

    世人都说曹cao是jianian雄。但曹cao当初迎立汉献帝的时候。恐怕真的只是想当一个中兴之臣。让曹氏一门也能出现四世三公的莫大荣誉吧。直到后来。曹cao的心境才逐渐发生变化。他胸怀大志。也已经不能够忍受人臣这个身份给他带来的那种枷锁。于是他和汉献帝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激烈。如果让赤壁之战时期之后的曹cao在选择一次。也许他会在迎立汉帝这个事情上做出不同的决定吧。

    如今刘宇所面临的情况其实和袁绍差不多。他也是想要自己成为皇帝的人。他将汉献帝保护起来。是想再利用一下汉献帝这个东汉王朝的末代君主。而现在。能够从汉献帝那里得到的好处差不多都已经得到了。而拥立朝廷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也逐渐涌现出来。在这样的状况下。刘宇已经是打定了主意。要尽快将汉献帝这个麻烦的包袱给甩掉。

    既然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那也只好暂且对那些反一下。姑且让他们去闹。反正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那些官员手中没有兵权。就算闹事。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从暗部、情报部所反映上来地情况来看。整个长安城的情况变得有些微妙起来。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那些素来和刘宇不睦的官员们。他们府中地家仆经常性的出入长安城。如果是早出晚归也就算了。但问题是。这些家仆出的都是长差。往往要隔上个十几天才能回来。

    与此相对应地。长安城中的新面孔也多了起来。这些外地人明显不是来做生意或者是来谋生的。因为他们地目标正是那些居心叵测的大臣们的府邸。从口音和衣着打扮上来看。这些外地人大多是来自河北。有很多是cao着并州、冀州的口音。甚至还有一些胡人也来到长安城。而且这些胡人也并不是羌族这些临近长安地少数民族。从服饰上就能够判断出他们是来自北方草原的鲜卑人。

    种种迹象都表明。长安城中的那些官员们最近恐怕是变得聪明起来了。他们已经意识到如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